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7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94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359篇
化学工业   2312篇
金属工艺   49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23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1831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57篇
无线电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6篇
冶金工业   39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纳米金-壳聚糖-血红蛋白/普鲁士蓝/金电极检测过氧化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鲁士蓝修饰的金电极上,通过纳米金/壳聚糖复合膜固定血红蛋白,研制了安培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分别为1~5 000 umol/L和0.27umol/L.  相似文献   
42.
将甲壳素分别在含硼氢化钠的氢氧化钠-正戊醇中和氢氧化钠-水中进行脱乙酰反应,再将得到的壳聚糖用过氧化氢-水反应体系降解,制得不同分子量的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在氢氧化钠-正戊醇中制备的壳聚糖分子量介于24万和35万之间,在氢氧化钠-水中制备的壳聚糖分子量介于81万和100万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正戊醇体系中反应5 h或在氢氧化钠-水体系中反应6 h所制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均达98%以上,在脱乙酰反应中,延长反应时间脱乙酰度增大;采用过氧化氢-水反应体系降解壳聚糖时,影响壳聚糖分子量的因素包括过氧化氢与壳聚糖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而过氧化氢与壳聚糖的投料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改变这些影响因素,可制备出分子量介于3.2万和56万之间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4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成膜基质比例、增塑剂丙三醇体积分数和pH值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壳聚糖(CS)共混膜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膜较相同条件下SPI和CS单纯膜的结构更加稳定,成膜基质比例SPI∶CS=1∶1时共混膜交联度最高,热稳定性最好;增塑剂丙三醇体积分数的提高可降低共混膜放热峰的高度,增加放热峰的宽度,但是玻璃化转化温度和熔融温度随之降低;当pH值在1~3时,共混膜的玻璃化转化温度、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值均较低,pH值在4~6时,各值升高,共混膜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4.
离子液体体系下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氨基酸类离子液体甘氨酸氟硼酸盐-[Gly]BF4,构建该离子液体与壳聚糖的均相体系,在此体系下采用纤维素酶对壳聚糖进行降解。研究发现该离子液体在溶解壳聚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破坏壳聚糖中氢键,并且增加纤维素酶与壳聚糖之间可及度,促进降解效果。考察不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质量分数2%离子液体水溶液与壳聚糖组成均相体系,pH 5.0,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50℃,壳聚糖1.0g,酶用量0.1g,所得降解产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2 000左右,具有良好水溶性,较常规体系下酶解反应有很大改善。同时,离子液体具有良好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45.
采用微波法制备了交联壳聚糖,与活性炭复配得到复合吸附剂,并研究其对水中卤化物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复合交联壳聚糖吸附剂简化了制备工艺,且吸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6.
1Introduction Osteosarcoma,35%ofhumanprimarybonecan cers,ishighlymalignantandtendstotransferandgrow permeantly.Chemotherapyisaneffectiveandbasicthera pyforosteosarcoma,buttheside effectofantineoplasticdrugslimitstheconcentrationofthemwhichinfluences thecu…  相似文献   
47.
合成了N-双取代亚甲基磷酸壳聚糖,并且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将N- 双取代亚甲基磷酸壳聚糖固定在壳聚糖薄膜表面。对接枝前后膜表面的结构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N -双取代亚甲基磷酸壳聚糖被有效地固定在壳聚糖膜表面,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在壳聚糖膜表面的粘附。  相似文献   
48.
微球堆积法制备多孔磷酸钙生物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为原料 ,用乳液凝固法合成了壳聚糖微球。利用造孔剂成孔的特点 ,在有机模具中将壳聚糖微球紧密堆积 ,形成孔隙率至少为 2 6 %的多孔结构的框架 ,再将料浆灌注到框架中 ,充满空隙。干燥后经 6 0 0°C煅烧和12 0 0°C烧结 ,将有机模具及壳聚糖微球烧去 ,获得具有大孔和贯通式微孔的多孔磷酸钙生物材料。材料孔隙率在 6 0~70 %之间 ,大孔直径为 80 μm~ 2 5 0 μm ,孔径可控且分布均匀 ,平均抗压强度为 4 .5 8MPa。  相似文献   
49.
6-羧基壳聚糖凝胶珠及其吸附尿毒症低分子毒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O2将壳聚糖6位羟甲基氧化成羧基,再以戊二醛作交联剂制备了具有较高强度的6羧基壳聚糖凝胶珠。SEM观察确认凝胶珠表面均匀分布许多“沟槽”。凝胶珠对尿毒症低分子毒物尿酸、马尿酸和肌酐的吸附量分别为2.61、1.5和0.81mg/g;几乎不吸附牛血清蛋白、尿素、肌酸。富含低分子毒物的血清经凝胶珠吸附后,其尿酸和马尿酸的含量可接近人体液正常值。  相似文献   
50.
The mechanical and gas‐barrier properties of paper and paperboard coated with chitosan–acetic acid salt (chitosan), whey protein isolate,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 and wheat gluten protein were studied. Paper sheets were solution‐coated using a hand applicator. In addition, bi‐layer composites of wheat gluten and paper or paperboard were produced by compression moulding, and the chitosan solution was also applied on paperboard using curtain coating. Young's modulus, fracture stress, fracture strain, tearing strength, air permeance and oxygen permeability were assessed. The mechanical and air permeance measurements of solution‐coated paper showed that chitosan was the most effective coating on a coat weight basis. This was due to its high viscosity, which limited the degree of penetration into the paper. The proteins, however, also enhanced the strength and toughness of the paper. Compression‐moulded wheat gluten/paper or paperboard, as well as curtain‐coated chitosan paperboard laminates, showed oxygen barrier propertie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paper and paperboard coated with commercial barrier materials. None of the composites could be delaminated without fibre rupture, indicating good adhesion between the coatings and the substrate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