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31篇 |
免费 | 10821篇 |
国内免费 | 486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9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6297篇 |
化学工业 | 14009篇 |
金属工艺 | 3469篇 |
机械仪表 | 6070篇 |
建筑科学 | 6146篇 |
矿业工程 | 5957篇 |
能源动力 | 3423篇 |
轻工业 | 15662篇 |
水利工程 | 2526篇 |
石油天然气 | 8116篇 |
武器工业 | 780篇 |
无线电 | 404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930篇 |
冶金工业 | 3505篇 |
原子能技术 | 1349篇 |
自动化技术 | 97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1597篇 |
2023年 | 1683篇 |
2022年 | 2560篇 |
2021年 | 3120篇 |
2020年 | 3412篇 |
2019年 | 2813篇 |
2018年 | 2608篇 |
2017年 | 3109篇 |
2016年 | 3348篇 |
2015年 | 3421篇 |
2014年 | 5245篇 |
2013年 | 5705篇 |
2012年 | 7222篇 |
2011年 | 7018篇 |
2010年 | 4872篇 |
2009年 | 4643篇 |
2008年 | 4152篇 |
2007年 | 5240篇 |
2006年 | 4862篇 |
2005年 | 3944篇 |
2004年 | 3391篇 |
2003年 | 2821篇 |
2002年 | 2339篇 |
2001年 | 1982篇 |
2000年 | 1699篇 |
1999年 | 1380篇 |
1998年 | 1154篇 |
1997年 | 1018篇 |
1996年 | 786篇 |
1995年 | 696篇 |
1994年 | 582篇 |
1993年 | 357篇 |
1992年 | 343篇 |
1991年 | 273篇 |
1990年 | 223篇 |
1989年 | 178篇 |
1988年 | 120篇 |
1987年 | 108篇 |
1986年 | 79篇 |
1985年 | 83篇 |
1984年 | 52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34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0篇 |
1959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以海地瓜为原料,开展了海地瓜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响应面法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海参皂苷得率的影响,优化获得最佳的海地瓜皂苷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9%,提取温度为73.5℃,提取时间为2.75 h,料液比为1∶1.7 g/m L。对海地瓜皂苷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体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在该工艺下提取海地瓜皂苷得率为0.378%。与模型预测值一致。结论: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提取条件合理,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可以用于海地瓜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102.
103.
利用非平稳信号自身的时序结构,采用一阶线性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统计量的批处理非平稳源盲提取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4.
对风压传感器的硅橡胶膜片弹性形变进行了理论分析,推测风压传感器的精确度可能受到温度的影响.通过工业压力校准器对传感器进行了压力校验.结果表明,风压传感器的精确度受温度与气压差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风压传感器进行温度与气压差补偿设计. 相似文献
105.
以宝积山煤矿705工作面沿空侧回风平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电镜扫描、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水射流钻割冲孔防治冲击地压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射流以基本段射流对孔壁的钻割为主,冲孔后孔壁周围塑性区内煤体裂隙十分发育;冲孔期间钻头沿钻孔轴向连续式运动,所形成的柱体状冲孔空间能够实现对煤体的卸让压增透效果,煤体内会重新形成应力峰值并呈“内低外高”的“双峰值”应力曲线;冲孔直径为420 mm、两相邻钻孔之间中心距为5 m、冲孔段长度取10 m时卸让压增透效果最佳。现场工业性试验期间,电磁辐射和瓦斯流量衰减监测数据验证了该冲孔防冲技术的有效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深部开采煤层普遍存在的构造应力复杂、透气性系数低、抽采效果差等问题,为探究最优的瓦斯抽采技术方案,以水溪煤矿K1松软煤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力压裂、水力冲孔、普通抽采和高压水力压裂—冲孔联合增透4种技术,进行现场对比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高压水力压裂—冲孔联合增透技术对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提高程度分别为水力压裂、水力冲孔和普通抽采方案的1.85、1.61、6.30倍,抽采瓦斯纯流量分别提高了1.42、1.33、2.32倍,此外,抽采汇总瓦斯浓度(CH4体积分数)保持在42.6%以上,抽采效率为四者之中最高。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压水力压裂—冲孔联合增透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7.
针对新疆艾维尔沟矿区大倾角多煤组地表岩层移动与覆岩破坏特征,分析了大倾角多煤组地面井失稳机制,合理选择了地面井位置,优化了钻固井工艺及井身结构,并进行了适用性试验考察。试验工作面推过后井身结构稳定,套管基本未发生异常变形破坏,地面井抽采瓦斯持续稳定,可为新疆矿区大倾角多煤组地面井高效抽采瓦斯提供技术支撑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分析特厚煤层区段煤柱宽度变化区的冲击危险性,以大佛寺煤矿40103回风巷煤柱宽度变化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巷道掘进过程中煤柱宽度变化前后的微震、地音监测数据,以及锚杆、锚索轴力变化情况,分析煤柱宽度变化对冲击危险性的影响规律,得出煤柱宽度变化后冲击危险性升高的原因,提出弱化静载荷源、增强煤柱稳定性和提高支护强度等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取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大幅降低了冲击危险性,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保障了掘进工作面煤柱宽度变化后的安全生产,可为类似开采技术条件下的区段煤柱区域冲击地压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