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电工技术   412篇
综合类   82篇
化学工业   445篇
金属工艺   140篇
机械仪表   47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120篇
轻工业   77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3篇
冶金工业   69篇
原子能技术   46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爬山虎色素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6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爬山虎红色素的吸附能力,筛选其中最佳的HPD-600树脂作为爬山虎红色素的吸附和分离的树脂;用甲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效果较好;研究了食品中6种常见的共存物、4种金属离子、氧化剂、温度及光等对爬山虎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乙二醇(PEG)为模板制备了纳米氧化铜。以一种高分子材料为包覆材料自组装制备了纳米铝/氧化铜(Al/CuO)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对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分析法(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研究了自组装法(含包覆材料)与超声共混法(不含包覆材料)制得样品的热性能。研究了不同Al与CuO摩尔比下Al/CuO复合材料的放热量。结果表明,纳米铝与CuO发生铝热反应的放热峰约为576.4℃,放热量达1 093J/g。含有包覆材料的复合材料比不含包覆材料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放热量。在纳米铝与CuO摩尔比为1.0∶1.2时铝热反应放热量最大,可达1 093J/g。  相似文献   
13.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PEG1000为模板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制备了TiO2溶胶,通过浸渍-提拉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多孔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透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等对TiO2薄膜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TiO2粉体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2薄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iO2薄膜催化剂的晶型为锐钛矿型,Ti以Ti4+形式存在。随着PEG1000添加量的增加,薄膜表面形貌变得粗糙,孔数量先增加而后下降;多孔TiO2薄膜在紫外区域内的吸收边沿向短波方向移动,薄膜透射率也发生波动,但薄膜的厚度基本不变。当PEG1000添加量为2.0g时,薄膜中存在大量的介孔,薄膜的比表面积最大,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PEG分子量对PET—PEG共聚酯结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ET和PEG共缩聚,合成了PET—PEG共聚酯,采用DSC、等温结晶仪、X衍射分析仪和电子扫描电镜研究了PEG分子量对该共聚酯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T分子结构中引入PEG链段,能有效提高结晶速度,共聚酯结晶结构与PET类似,但PEG不进入晶格中,只起诱导结晶的作用。当PEG分子量为4000时,冷结晶温度Tcc降得最低,但热结晶温度Tc反而比纯PET有所增加,110℃结晶速度t12=1min,而纯PET需12min。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化学键联和物理共混的改性方法制备了两种相变材料 ,并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它们进行观察 ,讨论两者的微相结构差异和结构随温度的变化 ,同时研究了微相结构与储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采用化学键联法制得的相变材料具有更小、更稳定的微相区 ,并且是通过固—固相变来储能和释能的 ;而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得的相变材料 ,仅仅是两种原料聚乙二醇和二醋酸纤维素的简单混合 ,实际上发生的仍为固—液相变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obtain more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powder injection moulding processes. In this sen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optimise an eco-binder based on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s a water soluble component and cellulose acetate butyrate (CAB) as a natural backbone polymer derived from cellulose for powder injection moulding of zirconium silicate powders until a solvent debinding stage. Four different feedstock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a volume fraction of PEG and CAB 70/30 (vol.-%) and a solid loading of 57·5 (vol.-%) were maintained, molecular weights of polymers were combined in order to minimize distortion during binder solvent extraction. Water solvent debinding was carried out at three temperatures stepwise during 5 h. As a result, efficient removal of the PEG as well as free defects samples were obtained after solvent debinding for binder systems based on low molecular weight of PEG.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元宝梁冲压开裂问题,用OM和SEM等仪器与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600 MPa级元宝梁用钢冲压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0 MPa级元宝梁用钢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与冷弯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金相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与少量珠光体的混合组织,不存在带状组织;开裂件断口形貌呈现出明显鱼骨状形貌,钢板中心分层,两侧分布起源于中心分层并沿同一方向扩展的三角形台阶状断口,不同形貌断口均属于韧性断裂,而断口整体形貌显示材料在断裂前没有发生缩颈过程.利用ABAQUS软件对\"先冲压再压边工艺\"与\"先压边再冲压工艺\"两种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先冲压再压边工艺边部应力集中更严重,边部节点应力超过了材料抗拉强度从而导致撕裂现象的发生;由\"先冲压再压边工艺\"改为\"先压边再冲压工艺\"后元宝梁冲压开裂率由50%降至0,材料边部变形均匀,未见缩颈与开裂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Q345E钢(/%:0.14~0.17C、0.20~0.30Si、1.28~1.38Mn、≤0.011P、≤0.005S、0.015~0.030Al、0.032~0.045V)大圆坯的生产流程为65 t LD-LF-VD-Φ600 mm圆坯CC工艺。通过出钢时滑板挡渣,加入预熔合成渣(/%:40~50CaO、≤9SiO2、30~40Al2O3~7MgO、8~10Al)、钢芯铝、脱氧剂和合金,控制拉速0.22 m/min,32 t中间包钢水过热度(25±5)℃,恒液面900 mm,全程保护浇铸和电磁搅拌等措施,试生产法兰用Q345E钢Φ600mm连铸圆坯。生产结果表明,铸坯表面无可见冷疤、鼓肚等缺陷,中心缩孔0.5级,中心疏松1.0级,碳偏析≤1.09,-50℃低温冲击功超过100 J,完全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法 (IGC)测定了聚乙二醇 (PEG)的溶解度参数以及溶剂与 PEG相互作用的溶解焓、混合焓和蒸发焓。结果表明 :烷烃类溶剂溶解 PEG为吸热反应 ,是 PEG的非溶剂 ;甲苯、乙酸乙酯溶解 PEG为放热反应 ,是 PEG的良溶剂。所得结果与前文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