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86篇
  免费   18518篇
  国内免费   9844篇
电工技术   10034篇
技术理论   9篇
综合类   14254篇
化学工业   9018篇
金属工艺   3535篇
机械仪表   8065篇
建筑科学   10792篇
矿业工程   3714篇
能源动力   5040篇
轻工业   3600篇
水利工程   7069篇
石油天然气   5868篇
武器工业   1623篇
无线电   91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773篇
冶金工业   3730篇
原子能技术   1146篇
自动化技术   30119篇
  2025年   47篇
  2024年   2349篇
  2023年   2405篇
  2022年   3570篇
  2021年   3981篇
  2020年   4265篇
  2019年   3800篇
  2018年   3568篇
  2017年   4265篇
  2016年   4935篇
  2015年   4954篇
  2014年   6613篇
  2013年   7107篇
  2012年   7916篇
  2011年   8449篇
  2010年   6652篇
  2009年   6824篇
  2008年   6896篇
  2007年   7750篇
  2006年   6727篇
  2005年   5828篇
  2004年   4726篇
  2003年   4158篇
  2002年   3286篇
  2001年   2716篇
  2000年   2379篇
  1999年   1794篇
  1998年   1504篇
  1997年   1265篇
  1996年   1174篇
  1995年   1016篇
  1994年   836篇
  1993年   595篇
  1992年   472篇
  1991年   382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62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14篇
  1974年   8篇
  195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结构为复杂大跨混合结构,采用NosaCAD2005有限元程序建立其结构分析模型.模型主要由非线性杆单元组成,包括梁、柱和二力杆单元,梁、柱采用三段变刚度杆模型,以受弯为主的梁单元截面弯矩-曲率关系采用二折线和三折线模型,柱和二力杆截面采用纤维模型.参照试验所得参数,选用模态和均匀加速度组合惯性力加栽方式进行了弹塑性推覆分析,研究了该结构的变形、内力、破坏情况的发展历程,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2.
张勃宇  卢定泽 《矿产综合利用》2022,391(3):42-46, 94
采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高炉矿渣进行改性,制备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吸附剂来处理染料废水,研究分析了吸附剂剂量、吸附时间、染料初始浓度和pH值因素对改性矿渣吸附活性艳蓝KN-R能力的影响以及改性矿渣表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改性矿渣用量为10 g/L,染料初始浓度为60 mg/L,pH值为2,以及吸附120 min时,改性矿渣对污水的处理后可达到较大脱色率96%,而在初始浓度为150 mg/L时为较优溶度,该浓度下脱色率与吸附量均较高。通过XRD和FTIR实验对矿渣与改性矿渣的表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可以有效地对矿渣进行改性,改性后的矿渣吸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含水率、粒径、温度等因素对煤样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选取黄陵二号煤矿2#煤层煤样,通过HCA型高压瓦斯吸附仪,采用正交实验法开展不同含水率、粒径、温度作用下煤样瓦斯等温吸附实验,得到了影响瓦斯吸附性能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粒径、温度条件下,煤的瓦斯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理论;各因素对吸附常数a值的敏感性依次为粒径>温度>含水率,粒径影响程度是含水率的3.126倍、温度的4.458倍;各因素对吸附常数b值、吸附饱和度X值的敏感性依次为温度>粒径>含水率,温度对吸附常数b值的影响程度是粒径的3.946倍、含水率的7.719倍,温度对吸附饱和度X值的影响程度是含水率的4.947倍、粒径的1.918倍;煤样优先吸附水分,瓦斯吸附量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瓦斯吸附过程会放热,当温度升高时,瓦斯吸附量会减少;粒径减小,增大了煤样的比表面积,导致瓦斯吸附量增加。

  相似文献   
84.

针对煤矿井下钻孔作业场景特点,分别选取了基于煤岩图像特征和基于钻进参数反馈的识别方法。为了提高煤岩界面识别准确性,对前述的2种识别方法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2种异构信息的耦合识别。耦合识别模型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以CNN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扩展得到深度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其结构主要由骨干网络、颈部网络、头部网络3个部分构成。通过数据库模型训练,得到最终识别方法。通过在煤矿井下进行现场钻孔试验,验证了识别方法的准确性,其中煤岩界面识别准确率达92%。

  相似文献   
85.

为提高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水平,对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矿井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多参量集成监测预警平台本地化建设方案。该平台基于B/S架构并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包含应用服务平台、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运维平台4个模块,具备监测预警一张图、实时监测、综合预警、报表系统、设备管理、语音报警等功能,且融合了冲击地压多系统多参量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多参量集成预警模型。平台本地化建设实现了数据信息的监测、挖掘、融合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可进行微震、地音、应力等监测数据的深度研判和危险预警的智能发布,多参量集成预警模型大幅度提高了预警效率和效果,为矿山冲击地压灾害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6.
理论提出的纠偏方法需反复进行实验验证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然而垂钻纠偏控制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所需时间长、资金庞大,直接将所提方法放置现场调试是不可取的,而仅采用计算机仿真对算法进行验证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发展和研究纠偏控制工程实现方法十分必要。本文以地质钻探钻进过程定向纠偏控制的工程实现为导向,首先分析并给出实际纠偏工艺过程以及纠偏控制的特点与目标;然后总结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纠偏控制问题与优化目标,结合笔者早期的一些纠偏控制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不同纠偏工况下的纠偏控制方法;其次开发定向纠偏控制系统,用于集成纠偏控制算法,使得算法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最后设计纠偏控制实验,以验证纠偏控制算法的工程适用性。实验表明,所提纠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实际纠偏过程,并应对和完成多种纠偏任务。  相似文献   
87.
对初学者来说,触发器运行机制还是很复杂和抽象的。为SQL Server2000的触发器运行过程建立一个直观易于理解的逻辑上的模型,能够粗浅的解释触发器的运行机制,从而使触发器运行机制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88.
针对煤层顶板砂岩局部富水性强并影响矿井作业环境与生产安全的问题,在修正分辨系数ρ的基础上,改进了传统的灰色可拓关联法,选取含水层厚度、脆塑性厚度比、岩芯采取率和断层分维数4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孙疃矿区10煤层顶板富水性进行了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方差法对关联度中分辨系数ρ进行改进,能够有效避免分辨系数ρ取值不同造成的干扰;基于可拓物元模型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研究区顶板砂岩富水性划分为弱、较弱、中等与强4个等级,其中弱、较弱富水性区比中等、强富水性区分布广且面积大,整体上南部比北部弱。分区结果与物探、抽水试验成果一致,说明采用本方法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9.
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网络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为提高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法的定位精度、消除路径散逸指数,提出一种基于锚节点的模糊C-均值(FCM)校正算法。该算法利用FCM模型对非敏感区的RSSI数据进行处理,筛选出RSSI较优值,并将已知2个锚节点之间的距离与测量得到的RSSI值作为参考,校正被测RSSI值对应的距离,消除路径散逸指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统计均值模型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90.
赵忠义  唐召胜  黄海龙 《电波科学学报》2015,27(2):391-395, 408
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机舱内电子设备对雷电间接效应的防护能力, 依据SAE-ARP5412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以飞机舱内电子设备所在位置的电磁环境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雷击时飞机舱内电磁环境的仿真模型, 对仿真参数进行了设置.仿真比较了雷击飞机时不同舱室内的耦合场, 并获得了舱内电子设备所接线缆的瞬态耦合电流.仿真结果表明:同一放电通道下驾驶舱内的耦合场最强; 舱门处定义了缝隙结构以后, 舱门附近的电场和磁场强度都增大; 同轴线缆有较好的屏蔽效能, 在飞机遭受雷击时, 可以有效避免芯线产生较大的瞬时感应电流研究结果对飞机舱内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