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83篇
综合类   282篇
化学工业   746篇
金属工艺   366篇
机械仪表   426篇
建筑科学   200篇
矿业工程   239篇
能源动力   137篇
轻工业   367篇
水利工程   54篇
石油天然气   477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1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4篇
冶金工业   285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764篇
  2025年   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随着页岩气开发工作的持续快速推进,如何深入分析页岩气井生产动态、评价气井生产特征,成为页岩气建产区评价、新区开发方案制订和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学者将逻辑增长模型(以下简称LGM模型)应用于非常规气藏气井的产量递减分析中,但未考虑页岩气储层及开发特征的影响,该方法仍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空间。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页岩气储层及开发特征的逻辑增长模型(以下简称RB-LGM模型),并且以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开发井为例对页岩气井生产动态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Arps双曲递减模型的拟合、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采用RB-LGM模型来确定水平井的最优井距。研究结果表明:①在LGM模型的基础上,RB-LGM模型根据页岩气开发采取大批量集群式部署水平井的特点,将页岩气储层参数(厚度、页岩密度、含气量)及开发参数(水平段长度、井距、采收率)相结合,作为水平井产气量拟合的逻辑控制因素,从而使气井的产量预测结果更加合理;②采用RB-LGM模型既能够对气井早期生产数据进行良好拟合,又能够保证后期预测结果在逻辑条件控制下收敛;③由于RB-LGM模型考虑了页岩气储层和开发特征的影响,因而既可以用于水平井井网优化,又可以通过数据反演来分析开发区域内储层参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62.
基于火成岩缝洞储集层压后气体分阶段流动特征的研究,应用测井信息定量表征气体流量主控因素,提出一种火成岩缝洞储集层参数相互弥补评价模型预测压后天然气日产量的方法。该方法以描述可压缩流体流动的Hagen?Poiseuille定律为基础,根据火成岩缝洞储集层压后气体在不同流动阶段的路径不同特征,明确火成岩缝洞储集层压后天然气日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基质孔隙和裂缝网络及二者匹配关系,建立基质孔隙、裂缝网络及岩性体厚度相互弥补评价模型,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确定出模型中各储层参数对日产量的贡献因子,最终实现火成岩缝洞储集层压后测井产量预测。将此方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缝洞储集层,预测结果与实际试气结果吻合较好,为火成岩缝洞储集层试气选层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3.
为揭示影响相邻煤层气井组以及同一井组间产能差异控制因素,基于SZB煤层气一体化区典型相邻煤层气井组生产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产能类型、平均产气量和平均产水量等参数的差异性,并从地质控制因素、工程工艺控制因素和排采管理因素出发,详实剖析了资源条件、有利煤储层发育程度、井身质量、固井质量、压裂工艺和不同阶段排采制度对煤层气产量控制作用。结果显示:在煤层气资源条件相近情况下,煤储层非均质性和有利煤储层发育程度是影响相邻井组产量差异的内在主控地质因素;在保障井身结构合理、固井质量合格基础上,压裂改造效果是相邻煤层气井组产量差异的主控工程因素;不同生产阶段排采管理的科学性是主要管理因素。该观点不仅对煤层气井产量控制因素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煤层气田快速提产增效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4.
车志晖  张沛 《室内设计》2022,(4):139-146
空间生产理论基于“感知的—构想的—生活的”空间三维认知建构而成,大量研究表明,空间生产理论对于研究城市大遗址地区的空间问题有着独特的观察力和解释力。基于此,引介解析了空间生产理论的核心要义,认知诠释了城市大遗址地区空间生产的内涵;依托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检索数据,借助CiteSpace等计量统计工具,梳理分析了1996—2019年间国内外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城市大遗址地区进行交叉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领域以及未来可拓展、深化的方向,以期为城市大遗址地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完善的思路和方法,为该类空间区域的公共政策总结、调整以及相关实践行动决策等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5.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volves all activities of building production schedules, including coordinating and assigning activities to each person, group of people, or machine and arranging work orders in each workplace. Production scheduling must solve all problems such as minimizing customer wait time, storage costs, and production time; and effectively using the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job shop modelling on scheduling a woven labelling process. The labelling process includes several steps which are handled i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Each workstation is also comprised of several identical parallel machines. In this study, job splitting is allowed so that the power of work stations can be utilized better. The final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he total completion time of all jobs.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since the new planning may save more than 60% of lead time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schedule.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pose a flexible job shop model for scheduling a woven labelling process.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also be applied to support complex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cesses under fuzzy environment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 practical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相似文献   
966.
吴亮亮  吴永超  周家祥  张旭 《特殊钢》2023,44(4):125-128
针对热采井350 ℃高温、17 MPa高压力以及多轮次蒸汽吞吐的特殊工况,研究了TP110H在首次注汽和多轮次注采循环时的力学特性,试验表明:TP110H在注热时,产生热应力达764 MPa,材料产生少量的塑性应变和应力松弛效应;15轮次蒸汽吞吐的管柱应力基本稳定,实验前后常温时的强度和延伸率基本没有变化;实验前后350 ℃时的高温屈服强度降低约50 MPa,抗拉强度降低约13 MPa,断后延伸率降低约2%。  相似文献   
967.
林顺财  章远杰  董金刚 《连铸》2017,36(1):73-75
针对宝钢炼钢过程中的板坯异常问题,进行了现场跟踪与分析,得出炼钢过程中板坯异常主要与过热度和液面波动异常有关。研究发现,炼钢各工序间时间间隔不适宜,易造成工序间温度符合率低下;头尾坯、异钢种交接坯生产中拉速不稳定以及正常板坯浇铸过程中氩气流量过大,均易造成液面波动异常,从而导致板坯异常。通过制定相应火车时刻表、改进炼钢生产计划编排、优化连铸氩气流量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浇铸过程中过热度异常与浇铸液面波动问题,使宝钢异常板坯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968.
针对河北某公司人工分拣锻压钢球热处理的生产工艺,设计了一种锻压钢球自动分拣热处理装置。该装置为机-电-气技术的结合体,整体为盘形桶体结构,盘面上设置了可变间距的圆形道轨。安装在固定盘部件上的转盘部件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实现可调速间歇旋转,当钢球进入道轨后随转盘部件旋转而滚动旋转降温,在盘面上16个旋转间歇位置开设有圆孔,其上装有测温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温控设备联动的气动装置控制活动道轨动作,以实现钢球下落。整套装置自动控制,可实现自动分拣适合淬火温度锻压钢球至热处理池淬火以及不适合淬火温度低温钢球至升温设备的有效分流。解决了原生产工艺因人为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钢球表面硬度不均匀、不稳定等一系列质量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69.
BIM技术通过数据化的模型创建,实现对工程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真实模拟,此特性是推动装配式项目落地的重要条件。在设计阶段如何提供高精度信息集成交付物是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难点。接力设计方的交付物,进行生产管理设计,实现装配式项目预制构件的工业化,有序化的生产,是装配式项目落地的另一重要任务。本文基于《BIM技术在滨湖润园装配式项目中的应用(上)》,接力全专业协同设计交付物,探讨如何将设计阶段BIM数据与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论述通过生产管理设计实现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70.
福建川石金矿选矿厂前期采用常规浮选工艺生产金精矿,浮选采用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四次扫选工艺流程,丁基铵黑药和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硫酸铜为活化剂、石灰用作p H值调整剂,选矿厂尾矿中金品位为0.82g/t,金选矿回收率为61.87%。经过工艺流程的优化,调整为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三次扫选,捕收剂丁基铵黑药30 g/t,丁基黄药100 g/t,起泡剂松醇油30 g/t、SC 15 g/t。最终选矿厂尾矿中金品位降至0.28 g/t,金的回收率为87.32%,年增加经济效益可达1 259.42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