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98篇 |
免费 | 1307篇 |
国内免费 | 66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85篇 |
技术理论 | 7篇 |
综合类 | 1048篇 |
化学工业 | 2466篇 |
金属工艺 | 838篇 |
机械仪表 | 786篇 |
建筑科学 | 1144篇 |
矿业工程 | 1233篇 |
能源动力 | 1926篇 |
轻工业 | 1095篇 |
水利工程 | 201篇 |
石油天然气 | 415篇 |
武器工业 | 88篇 |
无线电 | 18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20篇 |
冶金工业 | 1395篇 |
原子能技术 | 499篇 |
自动化技术 | 6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0篇 |
2024年 | 530篇 |
2023年 | 509篇 |
2022年 | 612篇 |
2021年 | 694篇 |
2020年 | 706篇 |
2019年 | 627篇 |
2018年 | 600篇 |
2017年 | 583篇 |
2016年 | 623篇 |
2015年 | 607篇 |
2014年 | 1074篇 |
2013年 | 1017篇 |
2012年 | 1314篇 |
2011年 | 1412篇 |
2010年 | 1043篇 |
2009年 | 999篇 |
2008年 | 790篇 |
2007年 | 793篇 |
2006年 | 745篇 |
2005年 | 621篇 |
2004年 | 539篇 |
2003年 | 396篇 |
2002年 | 384篇 |
2001年 | 298篇 |
2000年 | 276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139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针对我国重型柴油机和轻型车现行的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18352.2-2001《轻型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的排放标准以及将要实施的等效于欧III的第3阶段排放标准进行描述释义,并简述2个阶段标准之间在限值、测试方法和技术保证措施等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3.
24.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FPSO上热站锅炉的烟气,减少FPSO上惰气系统能源消耗,对惰气系统配置及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即惰气系统采用1台烟气模式、1台柴油模式,并与之对应配置2套完全独立的惰气总管,和1套公共控制系统。惰气系统工作时,烟气模式优先运行,烟气量不足时,柴油模式运行,产生的惰气作为烟气模式的补充。采用这种惰气系统,不但对FPSO热介质加热炉产生的烟气可以充分利用,减少柴油消耗量,节约惰气系统燃料成本,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外输及洗舱作业,提高生产时率。 相似文献
25.
本文首先分析了坦克炮发射全过程动力学仿真技术,并通过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了坦克炮发生全过程的各种模型,以此为坦克炮设计人员运用计算机对坦克炮的核心心梗进行分析,就设计方案予以修改与确定,以及我国后续装甲装备的评估、论证与研制,提供了全面、科学且多元的技术途径与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6.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碳纳米管阴极并真空封装碳纳米管场发射(CNT-FED)背光源原型器件,研究了支撑体高度对碳纳米管背光源发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支撑体高度增加,开启电压随之增加;达到同样的发射电流密度,支撑体越高,亮度也越高.支撑体高度为1 000 μm和2 000μm时,CNT-FED背光源发射性能较好,在电流密度为4 mA/cm~2情况下,支撑体高度为1 OOO μm时,亮度为1 800 cd/m~2;支撑体高度为2 OOO μm时,亮度为3 100 cd/m~2.选用支撑体高度为2 000 μm,制备出86.4 cm液晶平板显示器(LCD)用CNT-FED背光源,亮度最高可达8 000cd/m~2,发光均匀性为82%,稳定发射30 h,发射电流无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27.
OLED背光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白光材料的多样性、制程的简单性和成本低廉性,特别是其面光源的属性,相较于电致发光二极管(LED)的点光源,更有望成为未来液晶显示器件背光源的主角。介绍了OLED背光源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白光OLED发光效率的提升,OLED器件稳定性和寿命的提高,OLED制备的最新工艺,偏极化的OLED技术,OLED背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匹配技术,还介绍OLED背光源产业发展及发展现状,并对OLED背光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碳纳米管场致发射显示器是一种新型的真空器件,也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平板型显示设备。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碳纳米管场致发射原理,给出了碳纳米管阴极平板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显示器件的真空封装,碳纳米管阴极装配,控制栅极制作等工艺问题进行了阐述和研究。采用这些技术,已经研制出了碳纳米管阴极场致发射显示器的样品。 相似文献
29.
An established cytotoxicity test for plastic materials in medical devices has been adapted and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potential irritancy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and formulations du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Serum-free medium containing a novel protein supplement supported growth in suspension of LS mouse fibroblast cells. Release of the vital dye Neutral Red from pre-loaded cells suspended in agar was the endpoint. Test substances and reference standards were applied to a central well cut into the agar, a sensitive method which allowed accurate dose application and yielded consistent results. Relative irritancy potential was measured quantitatively by comparing the diameters of the clear zones of damaged cells which surround the central well. The test has been used with raw materials such as surfactants, preservatives and herbal extracts, as well as finished products ranging from shampoos and conditioners to creams, lotions and coloured cosmetics. The method is practical, versatile, reproducible and economic to use. 相似文献
30.
Multi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becomes a hot topic in nano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devices, because modern devices need multifunctional platform for the high efficient plural performance on a single device. Here, we introduce a multifunctional π-conjugated poly (3-methylthiophene) (P3MT) nanotube (NT), showing controllabl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rough the control of doping level. P3MT NTs were electrochemically synthesized in the low temperature (−40 °C) on the nanoporous template. The change of doping level by post cyclic voltammetry (CV) treatment on the P3MT lead the variance of polaron/bipolaron band, resulting into the drastic change of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hile P3MT NTs before CV treatment show an ohmic behavior in the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those after CV treatment show high photocurrent. From the field emission experiment, the P3MT NTs before CV treatment have a relatively low turn-on electric field and stable electron emission property compared to the P3MT NTs after CV treatment. This shows that the π-conjugated polymers should be shed new light on their multifunctionality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the multifunctional platform of opto-electronic nanodevic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