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2篇
  免费   1169篇
  国内免费   429篇
电工技术   83篇
综合类   430篇
化学工业   3671篇
金属工艺   391篇
机械仪表   349篇
建筑科学   158篇
矿业工程   102篇
能源动力   201篇
轻工业   1149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620篇
武器工业   90篇
无线电   5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57篇
冶金工业   190篇
原子能技术   88篇
自动化技术   53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Impurites were tracked from raw material purification through to CdZnTe processing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elements which impact on IR photodetector performance. Chemical analyses by GDMS and ZCGFAA effectively showed the levels of impurities introduced into CdZnTe substrate material from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 new purification process (ISDZR) for raw materials was developed, resulting in improved CdZnTe substrate purity. Substrate CU contamination was found to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LPE layer and device electrical properties for lightly doped HgCdTe.  相似文献   
82.
以对氨基苯磺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重氮化、缩合和水解反应,合成了3,5-二甲基-4-羟基苯胺盐酸盐,总收率为75%。用3,5-二甲基-4-羟基苯胺盐酸盐制备了-50℃下稳定的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收率为66.7%。以甲醇为溶剂,亚铁盐为还原剂,间氯过氧苯甲酸为氧化剂,可切断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分子中的C—N键,得到少量的五唑负离子,并通过质谱、核磁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五唑环中N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说明五唑负离子极有可能具有芳香性。  相似文献   
83.
以二氨基马来腈为原料,经过与三氟乙酸酐缩合、环化,与叠氮化纳再次缩合,合成得到了新型含能化合物5,5'-(2-三氟甲基)-咪唑-4,5-二(1H-四唑),收率61.3%;基于该化合物的酸性,设计合成了2种含能离子盐5,5'-(2-三氟甲基)-咪唑-4,5-二(1H-四唑)的羟胺盐和胍盐。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及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生成5,5'-(2-三氟甲基)-咪唑-4,5-二(1H-四唑)过程中影响四唑环化反应的关键因素,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介质为水,n(2-三氟甲基-4,5-二氰基咪唑)∶n(Na N3)=1∶2.4,反应温度98℃,反应时间4 h。收率最高达86.3%。通过DSC-TG研究了5,5'-(2-三氟甲基)-咪唑-4,5-二(1H-四唑)的热分解性能,热分解曲线表明化合物直到223.65℃才开始分解,整个分解过程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放热分解阶段和热失重阶段,最大放热峰温度为285.78℃,说明该化合物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4.
原曾年  陈华  戴斌  张伟斌  李敬明 《含能材料》2017,25(12):997-1003
为研究初始损伤对高聚物粘结炸药(PBX)在外力作用下结构变化与损伤行为的影响,采用预制缺陷的方式模拟了初始损伤,制备了不含预制缺陷、含斜45°非贯通缺陷以及含斜45°贯通缺陷的3组PBX模拟材料样品,利用经改进的圆弧压头巴西试验加载方式,在X射线CT系统上开展原位研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裂纹及孔隙的三维形态、尺寸及空间分布信息。利用ABAQUS软件对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预制缺陷与巴西试验加载方向呈45°角时,预制缺陷会破坏其加载方式的对称性,样品的损伤行为也会相应发生改变;非贯通缺陷与贯通缺陷对样品的损伤行为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含非贯通缺陷的样品会发生分层现象,即表层缺陷对样品损伤行为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含有缺陷的部分;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试验现象。  相似文献   
85.
对亚共晶Al-Cu粉末压坯,通过不同功率进行激光引燃自蔓延烧结。用OM、SEM、XRD进行微观组织表征,并对烧结合金进行耐磨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烧结后物相由CuAlO2、Al4Cu9、Al2O3等构成,组织为树枝状晶和胞状晶相间分布。在激光输出功率为950W,烧结后密度最大,为2.8101g/cm3,致密性达到最高点,耐磨性最佳,相对失重为3.66%。  相似文献   
86.
高密度封装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测试技术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新的测试技术不断涌现,X-射线(X-ray)检测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它能有效控制BGA的焊接和组装质量。现在X-ray检测系统不仅仅只是用在实验室失效分析,已经被专门设计用于生产环境中的PCB组装和半导体行业,提供高分辨率的X-ray系统。本文扼要地介绍X-ray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指出了X-ray检测技术是保证电子组装质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催化热解法制备了多种形态的富勒烯。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形成的富勒烯的形貌和超微观结构进行了SEM、HRTEM、XRD和Raman谱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的富勒烯主要包括单纯洋葱状富勒烯、金属纳米微粒内包洋葱状富勒烯,以及树枝状和线团状等特殊形态的富勒烯。被洋葱状富勒烯包裹的金属为纯Fe纳米微粒。拉曼谱峰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化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88.
以高氯酸铵、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高氯酸为原料制备出了具有分子钙钛矿结构的新型含能材料(H_2dabco)[NH_4(ClO_4)_3](DAP,dabco=N(CH_2CH_2)_3N),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对晶体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热重与差示扫描量热法联用(TG-DSC)对DAP与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进行研究,并采用增重法对二者的吸湿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AP是一种在结构与形貌上不同于AP的新晶体;DAP的放热峰温为385℃,放热量为3157 J·g~(-1),与重结晶后的AP相比,放热峰温升高了19℃,放热量增加了2221.9 J·g~(-1);测定AP的吸湿率为0.560%,(H_2dabco)[NH_4(ClO_4)_3]的吸湿率仅为0.044%,表明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AP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以及彩色数字图像输入输出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颜色在不同的设备之间精确地传递或再现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彩色数码相机特性化为研究内容.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多项式转换方法。尽管由实验结果方面看,用BP神经网络方法要优于多项式转换,但BP神经网络方法所需训练样本数量较多、训练时间长、不易实现,而多项式转换方法便于实际应用.因此多项式转换方法更利于数码相机特性化。  相似文献   
90.
In high-speed networks, a congestion control strategy has to manage bandwidth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put traffic sources. Accordingly, the definition of traffic characterization becomes significant in all aspects concerning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burstiness characterization of a traffic stream is based on a virtual queue principle. We study the leaky bucket mechanism as a regulator element that controls input traffic before access to a newwork, as well as inside a network. To protect an input traffic stream, we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parameter settings of a leaky bucket. In addition, we analyse the worst case performance, and obtain upper bounds on loss probability and packet delay. We als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output stream in the worst case. Such performance bounds reveal the effectiveness of a leaky bucket, and provide enough information for the QOS satisfaction of the network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