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4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3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球孢链霉菌溶菌酶的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球孢链霉菌S186(Streptomycesglobisporus)溶菌酶的产生条件,球孢链霉菌在由糊精2.0%,大豆蛋白0.4%,多聚股0.2%,NaCl0.7%,KH2PO40.05%,Na2HPO40.1%,CaCl20.01%(起始pH7.5)组成的培养基中,30℃,240r/min振荡培养96h,酶活力达到30.1U/ml。  相似文献   
54.
利用双皿对扣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白黄链霉菌TD-1(Streptomyces alboflavus TD-1)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的生长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代谢规律,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研究1-辛烯-3-醇对黄曲霉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高浓度葡萄糖(500 mmol/L)培养条件下,白黄链霉菌TD-1的初始生长速率与VOCs产生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当葡萄糖浓度降至50 mmol/L左右,抑制得到解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白黄链霉菌TD-1所产生的有效抑菌VOCs包括己醛、1-辛烯-3-醇、2-正戊基呋喃、2-甲基异冰片和苯乙酮等。其中,食品级VOCs 1-辛烯-3-醇在用量15 μL/L时可完全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对黄曲霉菌丝体和孢子形态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可破坏线粒体膜,抑制黄曲霉毒素B1合成速率至31.98%。说明葡萄糖浓度会影响白黄链霉菌TD-1生长和VOCs产量;1-辛烯-3-醇具有抑制黄曲霉菌生长和黄曲霉毒素B1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吸水链霉菌A03是自主分离的高效拮抗菌株,其活性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为了建立其高产发酵工艺,并为过程放大提供技术参数,利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获得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g/L):葡萄糖5,可溶性淀粉5,黄豆粉10,磷酸二氢钾0.5,碳酸钙1,七水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液体种子菌龄40 h,500 mL摇瓶装液量80 mL,接种量为体积分数12%,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28℃,发酵周期216 h;发酵液抑菌直径达3.04 cm。[结论]成功建立了该菌株的小试发酵工艺,发酵水平提高了52.0%,发酵周期缩短30.77%。研究结果为其发酵代谢调控和过程放大提供了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56.
57.
58.
发酵过程流加L-谷氨酸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Streptomyces sp.M-Z18合成ε-聚赖氨酸(ε-PL)能力,在考察L-谷氨酸添加浓度和添加时机基础上,提出发酵过程中流加L-谷氨酸的策略。结合甘油补料-分批发酵方式,该策略实现174 h内ε-PL发酵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31.65 g/L和4.36 g/(L·d),较原发酵工艺分别提高49.2%和43.9%。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流加L-谷氨酸是提高ε-PL发酵水平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59.
孟娜  薛正莲  魏胜华  王卫军  吴丁柱 《应用化工》2013,(12):2198-2200,2203
为了有效的改善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氧传递速率,研究了氧载体对林可霉素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十二烷作为氧载体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林肯链霉菌发酵合成林可霉素的能力。在发酵开始的第24 h添加4%的正十二烷,在摇瓶和发酵罐中发酵,可以分别提高林可霉素的效价26.3%和28.8%。  相似文献   
60.
骆健美  李建姝  郭浩  刘峰  刘丹  王敏 《食品科学》2009,30(7):154-158
本实验以再生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褐黄孢链霉菌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中的三种成分,确定其最佳浓度组合为:磷酸二氢钾0.13g/L、L-脯氨酸5.48g/L、聚乙烯吡咯烷酮0.18g/L。在优化后的再生培养基中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17.2%,与模型预测值16.7%拟合较好。结果表明,响应面法是优化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