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326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59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32篇
自动化技术   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诺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化的碳二亚胺法制备诺氟沙星(NOR)人工抗原,紫外扫描和红外光谱图表明人工抗原偶联成功。采用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NOR单克隆抗体(NOR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NORmAb,建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筛选的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为IgG1亚型,具k轻链;建立的icELISA标准曲线在PBS中的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4~43.6ng/mL,IC50值为0.62ng/mL,检测限(LOD)为0.02ng/mL;抗体与环丙沙星(87.2%)、培氟沙星(76.9%)、依诺沙星(66.8%)、恩诺沙星(48.6%)和洛美沙星(36.6%)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率;禽肉基质中NOR添加回收率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2.
新霉素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新霉素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碳化二亚胺作为偶联剂,分别将新霉素(Neomycin,NEO)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进行偶联,得到偶联产物BSA-NEO和KLH-NEO。对BSA、KLH、NEO及其偶联产物BSA-NEO、KLH-NEO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偶联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同时存在载体蛋白和NEO的特征吸收峰,初步证明偶联成功;将偶联产物BSA-NEO和KLH-NEO作为新霉素免疫抗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获取新霉素抗血清,间接ELISA法测得抗血清效价可达1.28×105以上。  相似文献   
33.
玉米赤霉烯酮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鉴定,并采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OVA或BSA偶联,分别作为免疫原或包被原,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紫外扫描法鉴定偶联效果,免疫3只BALB/c小鼠,制备玉米赤霉烯酮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抗血清效价最高达1∶32 000,以此多抗建立的玉米赤霉烯酮间接竞争标准曲线IC50为39.8ng/mL,IC10为0.71ng/mL,多抗与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β-zearalenol、zear-alanone、α-zearalanol、β-zearalanol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80%,3.07%,0.96%,0.09%。说明试验成功制备了玉米赤霉烯酮人工抗原及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4.
朱东辉  胥传来 《食品科学》2005,26(12):199-201
采用Lichrospher C-18柱,用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流速0.3ml/min,甲醇从60%-100%梯度洗脱25min,液质联用,电喷雾(ESI),对己烯雌酚及其衍生物己烯雌酚-单(双)-丁酸乙酯基-醚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混合酸酐法将DES-MCPE与载体蛋白偶联形成完全抗原,并以紫外扫描分析了完全抗原的偶联比率。结果表明:在极性溶剂中,己烯雌酚和其衍生物存在着顺反异构转化现象,极性有机溶剂的溶剂化作用促使顺反异构体的转化。计算DES-MCPE-BSA偶联比率为10。  相似文献   
35.
采用合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xynivalenol,DON)人工抗原,制备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单克隆抗体(mAb),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于胶体金读数仪配合使用,用于进行玉米和小麦样品中DON的快速定量检测。通过检测玉米和小麦样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胶体金试纸方法检测限为87μg/kg,定量限为290μg/kg,线性范围400~5 000μg/kg,相关系数r=0.998。以国家标准(GB/T23503—2009)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的结果为认定值,胶体金检测法的准确度在80.7%~143.6%,变异系数范围4.7%~16.4%。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胶体金检测法与国标液相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6.
通过苯甲酸的衍生物邻苯二甲酸酐(PA)的氨解法将苯甲酸(BA)偶联到载体蛋白上合成苯甲酸的人工抗原:免疫原苯甲酸-鸡卵清蛋白(BA-OVA)和包被原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BA-BSA).通过紫外光谱扫描、红外光谱扫描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鉴定人工抗原,并用免疫原(BA-OVA)免疫BALB/c小鼠,检测抗体的生成.结果表明,苯甲酸人工抗原的合成成功.根据邻苯二甲酸酐、人工抗原和载体蛋白的紫外吸收值,计算出免疫原中苯甲酸(BA)与载体鸡卵清蛋白(OVA)的偶联比约为174:1.免疫小鼠血清中的抗体通过ELISA法检测为阳性(血清效价达到了1:3.2×10<'5>),表明合成的抗原已诱导出针对苯甲酸的特异性抗体生成,为进一步的苯甲酸单克隆抗体制各和免疫检测提供可靠的免疫原.  相似文献   
37.
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两种半抗原合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合成半抗原,并采用活化酯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得到免疫原,通过特定程序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获得了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效价为1∶32 000,proteinA-sepharose 4B 亲和层析纯化的DON抗体与DON、3-AC-DON(3-乙酰氧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15-乙酰氧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OTA(赭曲霉A)、ZEN (玉米赤霉烯酮)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500%、2.50%、0.10%、0.01%、0.01%,表明了所制备DON抗体的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38.
以间氯过氧苯甲酸(m-chloroperbenzoie acid,MCPBA)为氧化剂,使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AFG1)转化为其8,9.环氧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在两相反应体系中实现偶联,得到复合物AFG1-BSA.复合物紫外扫描结果显示其扫描图谱与BSA和黄曲霉毒素G1的图谱有明显差异,同时复合物与BSA荧光强度的差异,这表明BSA与黄曲霉毒素G1偶联.AFG1-BSA中AFGl与BSA的摩尔比为4.29:1.以合成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制备了特异性的鼠抗AFG1多克隆抗血清.用间接ELISA法测得抗体血清的最高效价可达1:16000,并测定了抗体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39.
李荣华  庞广昌  陈庆森 《食品科学》2011,32(21):233-242
研究用酪蛋白糖巨肽(CGMP)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细胞,观察CGMP对树突细胞成熟的影响,初步探讨CGMP作为功能性食品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实验选用6~8周雄性C57BL/6小鼠,分离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用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 (rmIL-4)、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诱导其分化,在培养的第6天,分别加入RPMI1640完全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脂多糖(LPS)为阳性对照和0.1、1、10μg/mL的CGMP 3个实验剂量。培养至第8天收集细胞,进行三色荧光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1c、CD80、CD86、MHC-Ⅱ。另一方面将第8天的树突状细胞(DCs)和T淋巴细胞共孵育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96h后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3个剂量的CGMP均具有刺激DCs成熟的作用,其中CGMP为1μg/mL时,DCs的各种成熟标志均达到最高水平,其中,CGMP对MHC-Ⅱ的刺激作用最为强烈,而MHC-Ⅱ在DCs对外源抗原的提呈中发挥重要作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各个不同浓度CGMP作用的DCs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且DCs:T为1:10时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40.
大豆是八大食物过敏源之一,其中主要蛋白成分7S和11S球蛋白也是致敏性较强的抗原蛋白。本试验研究了豆粕在Alcalase酶水解过程中7S和11S两种大豆抗原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酶解10 min时7S伴球蛋白的α’、α和β亚基、酶解60 min时11S球蛋白的酸性亚基等主要抗原蛋白成分即被完全水解,同时新产生了23 ku和大量14 ku以下组分;酶解豆粕中95.1%的蛋白可溶于水,其中68.1%蛋白质可溶于三氯乙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