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94篇
  免费   4412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电工技术   534篇
综合类   3118篇
化学工业   29168篇
金属工艺   1453篇
机械仪表   610篇
建筑科学   837篇
矿业工程   1166篇
能源动力   1309篇
轻工业   20594篇
水利工程   111篇
石油天然气   3406篇
武器工业   74篇
无线电   7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16篇
冶金工业   2108篇
原子能技术   498篇
自动化技术   384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818篇
  2022年   1764篇
  2021年   2180篇
  2020年   1961篇
  2019年   1861篇
  2018年   1657篇
  2017年   2110篇
  2016年   2183篇
  2015年   2157篇
  2014年   3327篇
  2013年   3938篇
  2012年   4472篇
  2011年   4561篇
  2010年   3206篇
  2009年   3348篇
  2008年   2820篇
  2007年   3773篇
  2006年   3501篇
  2005年   2953篇
  2004年   2490篇
  2003年   2175篇
  2002年   1942篇
  2001年   1652篇
  2000年   1490篇
  1999年   1287篇
  1998年   1028篇
  1997年   789篇
  1996年   688篇
  1995年   560篇
  1994年   495篇
  1993年   404篇
  1992年   310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永强  于秀娟  孙德智  明琪  杨红芬 《功能材料》2006,37(10):1581-1583
采用强化中毒的方法,详细的研究了光催化剂的中毒过程,并利用TEM、XPS、SPS和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面物化特性以及强化中毒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的反复使用,其SPS信号强度逐渐增强,光催化活性逐渐降低,反复使用20次后催化活性基本消失.中毒后的催化剂出现明显的颗粒团聚以及碳积累现象,其中羟基氧以及-CH2-和-CH2OH碳的含量明显增多,综合分析认为主要中毒产物为苯甲酸、羟基苯甲酸、顺丁烯二酸及反丁烯二酸等有机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2.
聚(D,L-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具体实验步骤是:利用聚乳酸上叔碳原子的自由基反应活性,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催化作用下,将马来酸酐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以此提供高反应活性的酸酐键;然后利用酸酐基团与-NH2发生N-酰化反应这一特点,将脂肪族二胺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从而克服聚乳酸降解产物的体液环境呈酸性的缺陷;再用碳二亚胺作缩合剂,在二胺改性聚乳酸材料中共价引入一种细胞粘附肽段Arg-Gly-Asp-Ser(RGDS),赋予材料生物活性和生物特异性,这样就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材料.采用MALLS、FTIR和XPS对仿生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罗丹明比色法、茚三酮显色法和氨基酸分析仪检测法对仿生材料中的马来酸酐、二胺和粘附肽RGDS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按文中所述之制备技术,在不改变聚乳酸材料主链结构的前提下,该仿生材料中粘附肽RGDS的含量是5.12μmol/g.这就形成了一种具有类似细胞外基质的新型仿生材料.  相似文献   
993.
应用sol-gel技术制备纳米钡铁氧体,研究了3种不同的sol-gel制备工艺对钡铁氧体生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sol-gel制备的因素有:温度、pH值和柠檬酸用量、助剂、杂质的处理及溶胶回流的选择;钡铁氧体晶体的平均粒径、结晶形状,分布,团聚程度都影响其磁性质.3种实验方法均可制得高纯度BaFe12O19(简称BaM)磁性材料.在3种方法中,工艺Ⅲ的综合性能最好,在900℃得到钡铁氧体平均粒径为155nm,其比饱和磁化强度M,=58.78Am2/kg,矫顽力Hc=407.9kA/m.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结构电气石微粉对酸溶液和碱溶液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电气石微粉因其自发极性和表面吸附与盐酸、NaOH溶液作用对溶液pH值、电导率的影响.用粒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分析不同产地电气石的粒径尺寸、化学成分、晶型结构及其作用原理.用碘量法测定电气石微粉与碱性溶液作用后溶液溶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电气石微粉由于结构不同产生性能上的差异,它们对溶液pH值、电导率和溶氧量的影响不同.在酸性条件下,内蒙古电气石微粉的作用效果最佳,溶液的pH值由3升至9.在碱性条件下,河北电气石微粉作用效果最好,溶液的pH值由12降至10.电气石微粉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的溶氧量.溶液的溶氧量与电气石组分中氧元素的含量有关,氧元素含量越高,溶液中的溶氧量越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PS/PAA两嵌段共聚物组装行为的银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PS-b-PAA)的胶束化行为,探讨了胶束对A gNO3的增溶作用以及胶束内A gNO3的还原反应。结果表明:PS-b-PAA在二甲苯中可以形成直径在40 nm~100 nm之间的胶束;PS-b-PAA胶束对A gNO3具有明显的增溶作用,但胶束溶液对A gNO3的溶解能力较弱,络合银的羧酸基团占总羧酸基团的7.4%。还原剂的用量及胶束内A gNO3的渗入量是影响胶束内银纳米粒子生成及形态的重要因素,随着还原剂加入量的增多,胶束中生成的银粒子尺寸减小,每个胶束中出现多个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996.
合成了油溶性N,N-双十二烷基壳聚糖。以氯仿为共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各种不同比例的N,N-双十二烷基壳聚糖(NDLC)/L-聚乳酸(PLLA)共混物。TG实验表明,聚乳酸的介入提高了N,N-双十二烷基壳聚糖的热分解温度。DSC实验表明,随着N,N-双十二烷基壳聚糖比例的增大,共混物中聚乳酸的结晶形态会发生改变,甚至出现无定形结构;而在两者比例相近时,共混物在115℃处出现一个新的吸热峰。  相似文献   
997.
Klaus Meier  陈红燕 《国际纺织导报》2006,34(7):40-40,42,44,46,48
在纺织品染色的不同工艺中,纱线染色是有着许多优点的标准工艺.纱线染色能同各种纺织工序结合起来,对纱线的适应性非常广,并能染出具有多功能性的筒子卷装.经济因素通常是最重要的,筒子染色由于其相对短的工艺流程,因此只需较低的成本.考虑到这种工艺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快,纺织企业能从这个高灵活性的工艺中获利.  相似文献   
998.
研究分析18个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的籽粒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黍稷籽粒含油量为2.54%~4.00%,均值3.71%。黍稷籽粒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18:2n6)、油酸(18:1n9)和棕榈酸(16:0),含量区间分别为0.075~5.19、0.150~3.02和0.897~1.81 g/100 g,并含有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油脂的82.1%~ 94.6%。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10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脂肪酸组成在黍稷品种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9.
酸值是衡量食用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含量的指标,也是其重要的氧化和质量指标。目前食用油酸值测定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滴定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对多数油脂的检测是有效的,但对酸值较低、颜色较深或存在除FFA外干扰成分的油脂检测误差较大,光谱法、电化学法、比色法、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其替代方法,且仪器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准确性。为了进一步拓展和创新食用植物油酸值检测的技术与方法,实现各种植物油酸值的快速准确检测,分析比较了食用植物油FFA的产生途径、酸值检测方法的特点、现状,以期为酸值检测方法的改进及新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对华北地区某高大平房仓的稻谷空调控温储藏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度夏期间,利用空调控温技术,仓房内空间温度和表层平均粮温可有效控制在22 ℃以下,但同一粮层不同位点温度差异大,在粮堆表层、西墙、南墙附近局部位置粮温仍会出现高于25 ℃的情况。受夏季外界环境高温影响,粮堆中心与侧壁附近温差10 ℃以上,存在“冷心热皮”引起的水分迁移现象。水分和温度在距离粮堆表层和仓房侧壁0.5 m附近易升高,成为霉菌易滋生的重点部位,同时,也是发芽率降低和脂肪酸值易升高的位置。因此,在控温储粮过程中需加强对粮堆表层和仓房侧壁粮情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