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69篇
化学工业   334篇
金属工艺   90篇
机械仪表   27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93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2篇
冶金工业   4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毛泡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泡桐果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泡桐素(Ⅱ),熊果酸(Ⅲ),胡萝卜苷(Ⅳ),芹菜素(Ⅴ),香草酸(Ⅵ),异香草酸(Ⅶ),对羟基苯甲酸(Ⅷ),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Ⅸ),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Ⅹ),diplacone(Ⅺ)。结论化合物Ⅵ、Ⅶ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化合物Ⅱ、Ⅸ、Ⅹ为首次从毛泡桐果中分得。  相似文献   
82.
生物活性肽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石岗  高翚 《食品科技》2002,(6):76-77
蛋白质经消化后可产生多种具生物活性的多肽,涉及神经、激素和免疫调节、抗血栓、抗高血压、抗胆固醇、抗细菌病毒、抗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氮素吸收关系和矿质运输、促生长,调节食品风味、口味、硬度以及美容等功效。对这些生物活性肽的序列结构及其在功能食品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3.
淮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中国丰富的淮山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淮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淮山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以细胞生长抑制率为指标,用木瓜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得到大豆抗癌活性肽。木瓜蛋白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温度55℃、酶添加量7 000 U/g、反应pH 7.5、底物质量分数6%、酶解时间4 h。在抗癌活性肽制备过程中,对水解度和肽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解度与大豆肽的抗癌活性不呈线性关系。用10 000 u和5 000 u的超滤膜处理木瓜蛋白酶的酶解产物,在不同分子质量的超滤组分中,分子质量小于5 000 u组分的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达32.58%。  相似文献   
85.
较详细地介绍了马萨诸塞州基准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 ,为我国建立主流和侧流烟气中单种有害烟气成分产生量与常规卷烟烟气成分———烟碱、焦油和CO产生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大豆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莉莉  王恬 《中国油脂》2005,30(4):33-36
与具有相同氨基酸组成的大豆蛋白质相比,大豆蛋白酶解物中的大豆多肽具有许多独特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活性.目前,从大豆蛋白中已分离出多种纯化的大豆生物活性肽,如降血压肽、免疫调节肽、抗氧化肽等,对这些大豆活性肽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大豆活性肽的研究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7.
采用交叉划线法、径向划线法、琼脂扩散法及液体共培养法评价各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4 株具代表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从2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同时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将筛选出的益生菌添加到羟丙基纤维素、丙三醇及魔芋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制备生物活性抑菌膜,并对抑菌膜中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及抑菌膜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交叉划线法及径向划线法实验结果一致: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株,特别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对4?株目标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琼脂扩散法实验表明: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培养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液体共培养法实验表明:乳酸菌L. paracasei CICC 20241先于致病菌接种时表现出更高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此外,本实验制备的抑菌膜是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良好载体,适宜该菌株的生长存活并对目标致病菌表现出持续的抗菌活性,对于开发鲜食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8.
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是从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中取出来的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植物精油。茶树精油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已被研发成多种类型的产品如防腐剂、抗菌剂和芳香剂,主要应用于化妆品、药品、食品香料及美容行业等诸多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茶树精油对细菌、真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抗病毒活性以及抗寄生虫活性的研究,并对茶树精油抗微生物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茶树精油在减抗替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秦益民 《纺织学报》2017,38(3):174-180
为系统总结生物活性纤维研究领域的研发成果,分析了各种生物活性纤维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应用,总结了在纤维材料中负载活性基团的各种方法,并根据材质来源及制备工艺对生物活性纤维进行系统分类。可认为,通过再生、共混、涂层、化学改性等工艺技术负载生物活性基团后制备的生物活性纤维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机制影响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功能,产生抗菌、止血、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保健和美容功效。其制品在卫生材料、抗菌纺织品、美容纺织材料、功能性医用敷料等成品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Bioactive peptides (BAPs), derived through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food proteins, have demonstrated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as health-promoting agents against numerous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condition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The feasibility of pharmacological application of these peptides depends on ab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intact forms in target tissues, which in turn depends on structure of the peptides. Therefor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peptides based on important structure-function parameters can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potent peptid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BAPs with emphasis on strategic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s as well as antihypertensive, anticancer, anticalmodulin, hypocholesterolemic, and multi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food protein-derived peptid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future research efforts on BAP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 elucidation of their in vivo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safety at various dose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in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during aberrant health conditions in human sub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