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60篇
  免费   8613篇
  国内免费   2850篇
电工技术   6559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4969篇
化学工业   11723篇
金属工艺   6280篇
机械仪表   3029篇
建筑科学   6783篇
矿业工程   1108篇
能源动力   13161篇
轻工业   6946篇
水利工程   1376篇
石油天然气   3309篇
武器工业   499篇
无线电   29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028篇
冶金工业   3605篇
原子能技术   1183篇
自动化技术   4131篇
  2024年   348篇
  2023年   1555篇
  2022年   2565篇
  2021年   2982篇
  2020年   2992篇
  2019年   2572篇
  2018年   2157篇
  2017年   2467篇
  2016年   2690篇
  2015年   2762篇
  2014年   4732篇
  2013年   4552篇
  2012年   5287篇
  2011年   5606篇
  2010年   4055篇
  2009年   4065篇
  2008年   3307篇
  2007年   4404篇
  2006年   4037篇
  2005年   3398篇
  2004年   3030篇
  2003年   2615篇
  2002年   2390篇
  2001年   1922篇
  2000年   1617篇
  1999年   1317篇
  1998年   1071篇
  1997年   916篇
  1996年   767篇
  1995年   634篇
  1994年   543篇
  1993年   429篇
  1992年   385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9篇
  1959年   31篇
  195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heat transfer fluids is altogether significant. The best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the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to the base fluid. In the present study, specific heat, dynamic visco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water-based Indian coal fly ash stable nanofluid for 0.1% to 0.5% volume concentr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 to 60°C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an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of 11.5 nm, the fly ash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Using zeta potential, the stability of nanofluid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 Triton X-100 was teste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of fly ash nanofluid increased, while specific heat decreased as volum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fly ash nanofluid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its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specific heat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viscosity.  相似文献   
62.
分析了蓄电池组在使用过程受损的原因,介绍了一种蓄电池组在线修复的新技术,即扫描共振频率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分析、介绍了该在线修复方法所采用的主要新技术和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63.
采用四组分法从辽河减压渣油中分离出胶质、沥青质,分别考察了它们在分散型催化剂作用下的临氢热反应行为。结果表明,胶质、沥青质一方面要裂化生成较轻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要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较重的反应产物以及甲苯不溶物。渣油在临氢热反应过程中,沥青质是生焦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胶质。比较了热反应生成的沥青质与原生沥青质之间以及热反应生成的胶质与原生胶质之间化学组成的区别,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沥青质和胶质较原生的沥青质和胶质分子结构缩合程度高,并且反应苛刻度越高,缩合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64.
外伴管伴热系统传热特性及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FLUEM软件,对外伴管伴热体系传热特性及其优化进行了数值分析与讨论.分析表明系统中存在传导、对流及辐射传热,其中封闭空气夹层又存在层流自然对流.计入空气对流的模拟表明,工艺管受热不均匀,而伴管布置在其正下方、保持空气层不被保温层挤占可提高伴热效果.伴热平衡时,伴热介质温度、热损失随物料温度近似线性增加.空气层均温假设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而降低工艺管与伴管之间的热阻是提高伴热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三重介质油藏干扰试井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建立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类油藏的干扰试井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筒储存、表皮系数、窜流系数以及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观测井的井底压力没有影响,而井筒储存是否会对观测井井底压力造成影响取决于井筒储存系数的大小以及激动井和观测井之间的距离,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与单井试井的结果相类似。  相似文献   
66.
利用华北油田水驱开发晚期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大型地下储气库,对保障京、津、冀等地区安全、平稳供气,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前期对华北任11井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没有解决工作气量、气垫气量优化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运行的经验,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预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随油气界面下移,气库能达到的最大工作气量和相应气垫气量。通过实例求解得出注气增压系数对工作气量及其在库容量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较大。随着注气增压系数的增大,工作气量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气库效率随之提高,因此,提高注气增压系数是提高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储气库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7.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场协同理论,对直椭圆扁管、单向螺旋椭圆扁管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管内传热与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理论分析,比较研究了不同的Re、Pr下,3种椭圆扁管的管内传热与流阻特性。结果表明,单向螺旋椭圆扁管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与直椭圆扁管相比有很好的强化传热性能,而变向螺旋椭圆扁管要比单向螺旋椭圆扁管的强化传热性能更好。在管内流体具有高Pr及低Re的条件下,2种螺旋椭圆扁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显著,可作为很好的强化传热元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相似文献   
68.
Attribute Allocation and Retrieval Scheme for Large-Scale Sensor Networ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enables remote monitoring of large geographical regions.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ing attributes over such a large-scale sensor network so that the cost of data retrieval is minimized. The proposed scheme is a data-centric storage scheme where the attributes are distributed over the network depending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The problem addressed here is similar to the Allocation Problem of distributed databases. In this paper, we have defined the Allocation Problem in the context of sensor networks and have proposed a scheme for finding a good distribution of attributes to the sensor network. We also propose an architecture for query processing given such a distribution of attributes. We analytically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is beneficial and present simulation results to demonstrate the sam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determine an allocation of attributes over a sensor network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ttributes.  相似文献   
69.
文章针对使用USB存储设备造成的内部泄密问题,提出了一种USB存储设备访问控制方案,该方案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基于安全强度很高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同时使用过滤器驱动程序实现了USB存储设备的读写控制,因而此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三种检测及判断催化重整装置进料/产物换热器泄漏的方法及原理,并在某工业装置上加以运用的情况.其中芳烃含量法是根据产物分离罐底物料和重整汽油芳烃含量变化来判断;转化率比较法是根据特定环烷烃的转化率来判断;示踪剂法是在原料中注入苯酚,再根据产物分离罐底物料中是否存在苯酚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