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65篇 |
免费 | 880篇 |
国内免费 | 5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4篇 |
综合类 | 591篇 |
化学工业 | 6131篇 |
金属工艺 | 239篇 |
机械仪表 | 51篇 |
建筑科学 | 96篇 |
矿业工程 | 89篇 |
能源动力 | 466篇 |
轻工业 | 268篇 |
水利工程 | 18篇 |
石油天然气 | 3385篇 |
武器工业 | 49篇 |
无线电 | 9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9篇 |
冶金工业 | 384篇 |
原子能技术 | 45篇 |
自动化技术 | 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277篇 |
2021年 | 301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345篇 |
2018年 | 302篇 |
2017年 | 299篇 |
2016年 | 389篇 |
2015年 | 348篇 |
2014年 | 552篇 |
2013年 | 584篇 |
2012年 | 767篇 |
2011年 | 742篇 |
2010年 | 626篇 |
2009年 | 635篇 |
2008年 | 606篇 |
2007年 | 685篇 |
2006年 | 663篇 |
2005年 | 571篇 |
2004年 | 551篇 |
2003年 | 569篇 |
2002年 | 414篇 |
2001年 | 406篇 |
2000年 | 348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219篇 |
1997年 | 177篇 |
1996年 | 150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预混天然气催化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含有钯、镧、锶、钴和锰的催化剂加载在鄞青石上进行预混天然气催化燃烧.实验表明,催化燃烧温度范围在600~900℃,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熄火,过高的温度可能使催化剂失效.在混合气体中,天然气体积分数为6%~12%,在催化剂中钯含量增至γ-Al2O3质量的0.21%及燃空比为8%时,实现了较好的催化燃烧(排放较少).实验同时证实,在较短的催化载体内,催化燃烧效果较好,载体表面温度较低;在较长的载体内,载体表面温度较高,NOx排放增加.同时,分析了载体内传热传质特性. 相似文献
102.
连续式超临界水中煤/CMC催化气化制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向水煤浆中添加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成功实现水煤浆高压均匀输送基础上,对超临界水中煤/CMC催化气化制氢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20~25MPa、停留时间15~30s、NaOH添加量0.1%、反应器外壁温650℃条件下,超临界水中煤/CMC催化气化制氢气体产物中H2摩尔含量远比常规气化高,主要气体产物是H2、CO2和CH4。增加物料中CMC的含量、升高压力均有利于提高气体产物中心的产量,延长停留时间虽有利于物料气化但不利于氢气的制取。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镍氢化物/分子筛(NiH/Hβ)烷烃异构化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正己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活性组分质量分数为0.5%,反应温度为300 ℃,反应压力为2.0 MPa,氢/油摩尔比为4.0及质量空速为1.0 h-1时,NiH/Hβ催化剂催化正己烷异构化活性最优,正己烷的转化率为83.0%,异构烷烃的选择性与收率分别达到78.6%、65.2%。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NiH/Hβ催化剂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机理,证明NiH金属活性中心具有良好的加氢/脱氢功能。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介孔t-ZrO2对微孔SAPO-34分子筛进行复合改性,利用水热包覆技术制备了t-ZrO2/SAPO-34复合催化剂,研究了t-ZrO2与SAPO-34质量比对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和MTO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FT-IR、SEM、NH3-TPD和BET等手段对不同复合催化剂的晶相组成、骨架结构、微观形貌、表面酸性及孔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质量比对t-ZrO2/SAPO-34复合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t-ZrO2:SAPO-34质量比制得复合催化剂中SAPO-34分子筛结晶度和骨架结构特征均有所减弱,分别呈现以介孔为主和以微孔为主的孔结构特征;当质量比为1:1时,制得复合催化剂形成了包覆相结构和微-介孔层级结构(微孔比表面积112.91 m2·g-1,介孔比表面积176.02 m2·g-1,总比表面积为288.93 m2·g-1,总孔容0.19 cm3·g-1),总酸量较大(0.344 mmol/g);在常压、反应温度380 ℃、N2流速20 mL·min-1、进料空速2 h-1MTO反应条件下,复合催化剂表现出优越催化性能、稳定性及反应寿命,甲醇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分别达100%和90.54%,催化寿命达1130 min,与单一SAPO-34分子筛相比,催化寿命延长了768 min。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增强型催化裂解(DCC-plus)技术采用多反应区组合反应器型式,不仅能够实现不同反应区的分区精准控制,而且耦合了C4馏分和轻汽油馏分循环裂化技术,强化了重质原料油的一次裂化反应和汽油馏分的二次裂化反应,在大幅度提高丙烯产率的同时可以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DCC-plus技术已经在多个炼油厂得到了工业应用,其中大榭石化的2.2 Mt/a DCC-plus装置的乙烯和丙烯产率分别可以达到5.16%和21.55%。DCC-plus技术具有很好的产品灵活性,通过工艺操作参数和催化剂配方的调整,可以实现不同目标产品的灵活切换,为我国炼油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6.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十氢萘和四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裂化反应途径及特征产物。结果表明,初始阶段质子化裂化是四氢萘裂化的主要引发反应,H+攻击C-C键形成五配位正碳离子是十氢萘裂化的主要引发反应;随着反应深度的进行,氢转移反应成为四氢萘的主要反应,而十氢萘裂化生成的烷基环烷正碳离子的β断裂成为十氢萘的主要反应。四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中萘、H2和苯的摩尔分数最高,是其反应特征产物;十氢萘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中异丁烷和汽油异构烷烃组分的摩尔分数最高,是其反应特征产物,为多环环烷烃或氢化芳烃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介孔碱性MgO对微孔酸性ZSM-5分子筛进行复合改性,利用液相沉淀包覆技术制备了ZSM-5/MgO复合催化剂,研究了ZSM-5与MgO质量比对复合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合成甲硫醇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BET)和化学吸附分析仪(CO2/NH3-TPD)等手段对不同复合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孔结构及表面酸碱性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ZSM-5/MgO质量比对ZSM-5/MgO复合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和催化性能影响较大。过高或过低ZSM-5/MgO质量比制得复合催化剂中MgO结晶度都有所降低,且未形成包覆相结构;ZSM-5/MgO质量比为1/3时制得复合催化剂形成了均匀包覆相结构和微 介孔结构(总比表面积为162 m2/g,总孔体积0.46 cm3/g),同时具有酸碱特性;在反应压力1.0 MPa、反应温度370 ℃、H2S/CH3OH摩尔比2/1、N2流速80 mL/min、H2S流速4.9 mL/min反应条件下合成甲硫醇,复合催化剂表现出优越的催化性能、稳定性及寿命,CH3OH转化率、CH3SH选择性和CH3SH收率分别达到90.48%、90.04%和81.47%,催化剂寿命达到18 h。与单一ZSM-5分子筛相比,复合催化剂寿命延长了7 h,CH3SH收率提高了13.97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1.0 Mt/a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约翰逊内网出现开裂,原因是再生器内网顶部焊接区域存在应力,操作过程温度梯度变化大,并且内网顶部区域温度随催化剂周期性间断流动而交替变化致使出现金属疲劳。通过降低再生烧焦气中氧含量,使位于内网上部的催化剂在相对缓和的条件下进行烧炭,同时严格控制原料终馏点不高于173 ℃,提高重整反应氢油摩尔比至2.5,优化调整后,待生催化剂积炭量由5.1%降至4.8%,烧炭区峰值温度由568 ℃降至552 ℃,有利于再生器内网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加氢柴油和加氢蜡油的混合物为原料,进行了小型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回炼试验,考察MIP-LTG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加氢蜡油和加氢柴油各自单独反应叠加相比,采用混合原料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时,干气、油浆、焦炭等低价值产物产率降低,总液体收率增加0.97百分点。该技术在A企业催化裂化装置上的运行数据表明:混合原料中加氢柴油比例提高7百分点后,反应的总液体收率增加1.55百分点,干气产率降低0.31百分点,汽油研究法辛烷值(MON)提高0.6个单位;在B企业催化裂化装置上的运行数据表明:在原料性质变差的情况下,加氢柴油比例提高11百分点后,反应的总液体收率增加0.2百分点,干气产率降低0.69百分点,汽油RON提高1.1个单位。工业应用结果表明,MIP-LTG技术路线简单,对加氢柴油的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提高重油转化能力,国内某炼油厂在40万t/a催化裂化装置上应用了山西腾茂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MC-06催化剂。结果表明:使用TMC-06催化剂后,产品中轻质油、液化气、汽油收率分别提高了1. 31,0. 76,0. 60个百分点,油浆,干气+焦炭收率分别降低了0. 49,0. 83个百分点。汽油中烯烃质量分数降低了2. 7个百分点,辛烷值变化不大;柴油性质维持稳定;液化气中碳四烯烃、总烯烃体积分数分别增加了2. 12,0. 69个百分点,丙烯、碳四烯烃的选择性分别提高了1. 6,1. 3个百分点;干气中H2,CH4体积分数分别增大了3. 44,0. 83个百分点;油浆密度增加了20 kg/m3,固体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