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23篇 |
免费 | 2225篇 |
国内免费 | 10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74篇 |
综合类 | 2058篇 |
化学工业 | 1749篇 |
金属工艺 | 491篇 |
机械仪表 | 1002篇 |
建筑科学 | 1237篇 |
矿业工程 | 632篇 |
能源动力 | 407篇 |
轻工业 | 1568篇 |
水利工程 | 984篇 |
石油天然气 | 546篇 |
武器工业 | 183篇 |
无线电 | 84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85篇 |
冶金工业 | 421篇 |
原子能技术 | 45篇 |
自动化技术 | 25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3篇 |
2023年 | 225篇 |
2022年 | 343篇 |
2021年 | 441篇 |
2020年 | 450篇 |
2019年 | 430篇 |
2018年 | 444篇 |
2017年 | 571篇 |
2016年 | 553篇 |
2015年 | 587篇 |
2014年 | 781篇 |
2013年 | 826篇 |
2012年 | 1096篇 |
2011年 | 1066篇 |
2010年 | 897篇 |
2009年 | 905篇 |
2008年 | 771篇 |
2007年 | 1037篇 |
2006年 | 869篇 |
2005年 | 765篇 |
2004年 | 618篇 |
2003年 | 537篇 |
2002年 | 417篇 |
2001年 | 357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243篇 |
1998年 | 186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119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在单层钢结构厂房设计中,合理选用钢构件宽厚比限值,对厂房的单位耗钢量有很大的意义。为此,GB 50011—2010《抗震规范》引入了"抗震性能化设计"的设计原则,对钢结构设计提出了"高延性-低弹性承载力"和"低延性-高弹性承载力"两类思路。通过计算比较的方式确定板件宽厚比,使设计更加合理。通过解读GB 50011—2010中的相关条文并通过实例计算,以期对设计者在进行单层钢结构厂房设计时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3.
结合兰州填挖改造与梁峁的大厚度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建设场地的勘察资料,就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评价、地基湿陷可能性以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4.
105.
基于白鹤滩水电站层间错动带的室内和现场剪切试验结果,对层间材料、层间材料/母岩接触面(土/岩接触面)的剪切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层间材料和土/岩接触面都表现出无剪胀行为的理想弹塑性力学特性;层间材料的蠕变特性不明显;土/岩接触面的抗剪强度与接触面形貌密切相关,接触面越粗糙,其抗剪强度就越高。比较层间材料的室内和现场直剪试验的抗剪强度可知,试样具有强烈的不均匀性。试样扰动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要比材料变异性的影响小。尺寸效应使得室内试验获得的内摩擦角要比现场试验获得的大。黏粒含量是影响层间材料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内摩擦角减少,黏聚力增大。层间材料的抗剪强度对初始饱和度的变化不敏感。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在黏粒含量和初始饱和度影响上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说明试样的尺寸效应和变异性只是影响其抗剪强度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对现有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进行了综述,对结构损伤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其特点指出了其适用环境和优缺点,最后,对今后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以促进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结合桥梁施工事故的特点,通过对流变突变理论的桥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研究,绘制出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规律曲线。建立了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突变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采用数学软件MATLAB分析了事故致因与流变突变曲线的关系。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假设性验证分析,得到起始安全度和衰减系数对事故时间的影响。通过支架结构的施工期变形的监测数据和某次支架坍塌事故实例验证流变突变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8.
Junyong Zhou Xuefei Shi Colin C. Caprani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2019,15(5):569-581
Traffic micro-simulation is the newly developed approach for loading calculation of long span bridges. The approach is quite precise, but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to consider the full extent of traffic loading scenarios during a bridge lifetime. To address this shortfall, an efficient multi-scale traffic modell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approach uses micro- and macro-s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load model varieties (LMVs), or fidelities (levels of detail) of traffic loading in different bridge regions, to achieve optimal computation efficiency while maintaining the precision of loading calculation. Metrics of influence line (I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egree of nonlinearity, are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choice of LMV, and standards of the metrics are also investigated to quant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LMVs on bridge IL regions in the multi-scale modelling. Finally, two typical ILs are used along with random traffic modelling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the multi-scale modelling approach proposed here achieves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the massive traffic load simulation for lifetime bridge load effect analysis. 相似文献
109.
Estimations have been made, resulting in a general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incubation time for cavitation erosion using various cavitating conditions and materials. From a single erosion test, the incubation time can be estimated for various conditions and materials by plotting the mass loss as a function of exposure time to cavitation on a log–log scale.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