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2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电工技术   188篇
综合类   276篇
化学工业   78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61篇
建筑科学   1075篇
矿业工程   366篇
能源动力   50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240篇
石油天然气   208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9篇
冶金工业   79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1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以玉林-铁山港高速公路崩塌和滑坡、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选取了12个具体的评价因子,其评判模型的影响因素集U={岩溶塌陷点数,滑坡和崩塌点数,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岩土体结构,水文特征,地貌类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年平均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确定了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级评判集V={轻度,中度,中高度,高度}。运用基于GIS技术的信息量法和MORPAS3.0中信息量计算模块,对研究路段崩塌一滑坡、岩溶塌陷灾害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该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以轻度一中度为主,高度危险区仅在局部发育,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弱一中等。综合评价结果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现状和分布特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2.
针对我国东部煤田深部开采中煤和瓦斯突出地应力异常及陷落柱突水预测问题,讨论了最小走时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对地应力异常及不同的陷落柱模型进行了层析反演成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探测异常,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爆炸是引起建筑物连续性倒塌的主要原因.由于爆炸事件的频繁发生,对爆炸荷载下建筑结构的反应和破坏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过去几十年很多学者对爆炸荷载下建筑结构及其构件的反应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大量系统的文献为依据,综合分析了爆炸荷载的特点,框架结构对爆炸荷载的反应,及其结构构件在爆炸荷载下的破坏模式.为以后建筑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隧道拱顶塌方事故是近年来隧道施工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事故类型,危害极大,因此必须掌握隧道拱顶塌方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对策,为塌方事故的防治提供依据。基于上限变分法,建立深埋地层中隧道拱顶塌方模型,研究隧道拱顶塌方范围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建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拱顶渐进性塌方模型,推导渐进性塌方范围全过程曲线,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据此提出了拱顶塌方事故的安全性控制措施,揭示预控制、过程控制两类措施下拱顶塌方安全性控制机理和承载特性,提出支护措施的围岩荷载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隧道塌方宽度L随着初始粘聚力c0和单轴抗拉强度σt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重度γ和非线性系数m的增大而减小;隧道塌方高度h1随着抗拉强度σt和非线性系数m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初始粘聚力c0和围岩重度γ的增大而减小;基于渐进性塌方过程中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逐渐减弱的特性,建立了考虑围岩粘聚力和抗拉强度衰减的隧道拱顶渐进性塌方模型;根据控制机理和目标,将拱顶塌方控制措施分为预控制措施和过程控制措施;围岩的形变荷载和总荷载随着塌方荷载的增大而增大。相关研究成果将为隧道拱顶塌方的预测及安全性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5.
变电站内地下电缆沟槽纵横交错,而电缆沟本身空间狭小,这导致传统的回填方法无法夯实,且传统的回填土抗冲刷能力差,导致后期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和因冲刷而诱发的塌陷。针对这种沉降和塌陷,以月牙湖330kV变电站塌陷治理为依托,提出一种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也就是通过制备可以自密实的沙漠砂贫混凝土浆液,对这些狭小坑道进行灌注,解决了无法夯实的问题,且沙漠砂贫混凝土浆液固化后具有较强的抗冲刷能力,避免了后期使用中的冲刷塌陷,减小了维护频率。  相似文献   
36.
某渡槽为34跨,每跨23.5 m,最大架高17 m,全长799 m.出于对人身安全和设施不受损失考虑,围绕人工机械与爆破拆除两种方案进行论证后,决定用控制爆破拆除渡槽.文章论述了此工程爆破方案设计、技术参数及安全措施,最后取得圆满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37.
Bed collapse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fluidized beds of agglomerated nano-powders possessing high void fractions. Transient responses for the local pressure-drop as well as the gas velocity during the collapse were recorded. From the local pressure transient data, occurrences of key events of the collapse dynamics were identified. The first event is the zero pressure-drop condition soon after the flow interruption while the second is the global minimum on the pressure-drop profile that marks the end of the first stage of the bed collapse characterized by fast bed transients. The second stage is a relatively slow process, which ends with the onset of the zero pressure-drop condition again (third event) that reflects particles becoming stationary, thus signal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llapse dynamics. The time of the first stage of the collapse is found to vary linearly with the initial fluidization velocity at which the collapse experiment was initiated whereas the total collapse time shows a rather weak dependence on the fluidization veloc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velocity transients during the collapse follow first-order time lag that can be accurately modeled using a single time constant irrespective of the initial fluidization velocity.  相似文献   
38.
针对二次误差测度算法存在几何特征消失等缺陷,提出了基于顶点视觉特征度的新的网格模型简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半边折叠,通过引入顶点视觉特征度来优化了二次误差测度,从而改变边折叠的顺序,使模型中的突出视觉特征更多的被保留下来.视觉特征度通过顶点平均曲率熵来定义,它反映了顶点中心区域的视觉变化情况.实验表明,该算法高效、可靠、能很好保持模型的视觉特征.  相似文献   
39.
作者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拆除复杂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物。设计与施工中,通过分析钢筋的失稳条件确定了立柱炸高,采用半秒延期雷管组成非电复式闭合起爆网路,使用多层遮挡和覆盖进行飞石防护控制,使拆除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0.
广东大兴煤矿特大突水事故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苏启  武强  尹尚先 《煤炭学报》2006,31(5):618-622
通过实地调查、测量以及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分析认为大兴煤矿“8·7”突水事故的突水机理为:防水煤柱受断层破碎带的影响,在上部水压、采动矿压、煤层自重、地下水的联合动力作用下,破碎的岩体沿垂向固有构造裂隙面向上塌落形成椭圆形柱体,待形成自然平衡拱后塌陷垮落停止,上覆岩层得到暂时稳定;随着采煤工作面的不断扩大,自然平衡拱被再一次打破,椭圆形柱体内的垮落继续向上发展,直至最后的关键层破坏或破碎达到临界突水系数而发生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