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02篇
  免费   5701篇
  国内免费   2979篇
电工技术   3839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6384篇
化学工业   11982篇
金属工艺   3022篇
机械仪表   2216篇
建筑科学   7286篇
矿业工程   3562篇
能源动力   5662篇
轻工业   4662篇
水利工程   2150篇
石油天然气   3005篇
武器工业   687篇
无线电   329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71篇
冶金工业   5314篇
原子能技术   573篇
自动化技术   4266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1195篇
  2022年   1795篇
  2021年   2149篇
  2020年   2035篇
  2019年   1718篇
  2018年   1577篇
  2017年   1840篇
  2016年   1997篇
  2015年   2002篇
  2014年   3444篇
  2013年   3294篇
  2012年   4061篇
  2011年   4492篇
  2010年   3362篇
  2009年   3721篇
  2008年   3265篇
  2007年   4316篇
  2006年   3968篇
  2005年   3589篇
  2004年   3113篇
  2003年   2854篇
  2002年   2380篇
  2001年   2018篇
  2000年   1703篇
  1999年   1377篇
  1998年   1051篇
  1997年   887篇
  1996年   788篇
  1995年   706篇
  1994年   541篇
  1993年   449篇
  1992年   402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176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35篇
  1977年   24篇
  1976年   24篇
  1975年   28篇
  1974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研究了煤炭的自燃特性,测定了不同粒度煤样在不同温度下产生CO,CO2等气体的浓度.讨论了指标气体的选择,分析了CO,CO2等气体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耗氧速度与煤温及煤体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煤体粒度越小,温度越高,则煤氧复合的强度越大.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煤矿火灾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为了使应用高温低氧燃烧技术的加热炉达到高效节能、低污染物特别是低NOx排放的目的,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优化设计了加热炉的蓄热式燃烧系统,并运用冶金反应工程学方法开发了成套技术.该技术在唐钢高速线材厂的实际应用表明:在热装钢坯条件下单位能耗为0.879 GJ/t,炉子热效率在67%以上,各蓄热室的排烟温度在160℃以下,NOx排放小于40×10-6(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993.
真空测试计量技术是确保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航天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围绕计量发展和航天发展建设对真空测试计量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真空测试计量发展在深度、广度及维度上表现出强劲的态势。近年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真空测试计量技术核心科学问题,开展了面向航天应用的真空测试计量原始创新研究,实现了由真空中性气体测试计量向空间电推进真空等离子体测试、卫星充放电真空模拟测试、真空环境下空间计量等交叉领域的拓展,并在月球样品采样、飞船交会对接、空间守时原子钟研制、卫星平台升级换代、卫星安全防护等应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低热值煤气铁包内燃烧预热废钢是提高转炉废钢入炉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耦合涡-耗散燃烧模型,针对铁包内转炉煤气纯氧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气流分布特性及其对烘烤效果影响.结果表明,纯氧燃烧时高温气流速度大,从料堆中心进入、边缘排出,换热距离大,可有效提高低热值煤气燃烧的热利用效率;燃烧过程中铁包盖...  相似文献   
995.
东张西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东部的崛起, 边缘化是西部建筑师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西部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建筑师的反应和追求也不同。既有弃西就东的随从,也有不论东西只分良莠的选择,还有向文化中心地努力的企图。在本质上西部建筑学与东部一样,属于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域建筑学探索。但东张西望是西部建筑师的总体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深部开采煤层普遍存在的构造应力复杂、透气性系数低、抽采效果差等问题,为探究最优的瓦斯抽采技术方案,以水溪煤矿K1松软煤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力压裂、水力冲孔、普通抽采和高压水力压裂—冲孔联合增透4种技术,进行现场对比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高压水力压裂—冲孔联合增透技术对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提高程度分别为水力压裂、水力冲孔和普通抽采方案的1.85、1.61、6.30倍,抽采瓦斯纯流量分别提高了1.42、1.33、2.32倍,此外,抽采汇总瓦斯浓度(CH4体积分数)保持在42.6%以上,抽采效率为四者之中最高。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高压水力压裂—冲孔联合增透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新型凝胶泡沫对煤体阻化作用的效能与影响,基于程序升温实验,对凝胶泡沫处理前后的不同粒径煤样组进行实验,分析煤样升温过程中的耗氧速率、CO与CH4气体体积分数及其产生率,以及凝胶泡沫对煤样的阻化率。研究结果表明:煤的粒径不同,其耗氧速率也不同,经新型凝胶泡沫处理煤样的CO、CH4气体的体积分数及其产生率均明显低于未经处理的煤样;在100 ℃时,粒径小于0.9 mm煤样的阻化率为59.23%,粒径3~5 mm煤样的阻化率为61.69%,粒径6~10 mm煤样的阻化率为65.63%,各粒径煤样受凝胶泡沫的阻化影响顺序为大粒径> 中粒径> 小粒径;新型凝胶泡沫材料能有效延缓煤的氧化过程、抑制煤氧复合反应、延迟煤体蓄热进程,对防治煤自燃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矩阵迭代法是振动系统获得模态的经典的数值方法,通常应用于有限元软件或其他数值分析领域.把该方法推广到试验模态技术领域,提出试验模态迭代法,通过假设振型以确定激振力,再激发稳态响应,数次迭代可以获得结构的模态振型.与现行结构共振试验获得模态振型思想完全不同的是,该方法同时调节激振器的激振幅值与相位,经过极少的试验周期,获得振型;振型的纯度仅仅与共振频率的试验精度有关,并且试验实现的复杂性与激振器数量无关.根据本技术进行纯模态共振试验,能极大地降低激振力调整工作量.  相似文献   
999.
测定锆合金中氧和氮的方法多为单独测定,操作繁琐,故实验提出了锆合金中氧和氮同时测定的方法。称取0.06g锆合金样品,放入镍篮,投入脱气后的石墨套坩埚中,控制分析功率为5.0kW,氧和氮积分时间分别为40s和60s,以锆合金标样AR640建立校准曲线,实现了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对锆合金中氧和氮含量的同时测定。氧和氮的方法测定下限分别为0.000 7%和0.000 2%。采用实验方法对2个锆合金实际样品中氧和氮进行测定,氧和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5%~4.4%和7.6%~8.6%。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锆合金标样BCR-276中氧和氮,测定结果与认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Teaching manual therapy is one of the most relevant issues in a physiotherapy course. However, knowledge of anatomy is considered fundamental for an effective instruction of this topic.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refresh this knowledge while practicing manipulative techniques in the teaching laboratory in an efficient way.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anatomy learning application for mobile devices and describe the successful embedding of such tool into a practical manual therapy course in a laboratory. This application provides students with interactive 3D visualizations of medical imaging on easy-to-carry hand-held devices.We also report two evaluations of this tool. The first one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grade of satisfaction when using our tool. The second one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ool has better learning outcomes than standard methods of teaching anatomy.Students and professors rated the proposed m-learning tool very positively. We also found significant relevance in learning outcomes through the use of this tool.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developed application could be a useful tool for studying manual therapy, and that it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existing physiotherapy curricu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