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7篇
电工技术   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58篇
化学工业   25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85篇
轻工业   833篇
水利工程   175篇
石油天然气   47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89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起吊浆粑食物中毒事件,鉴定引起中毒的致病因素。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采集的4份食物样品参照GB/T 4789.29—2003进行微生物常规培养,对其中分离的疑似目标菌株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并对样品进行动物中毒试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样品中的米酵菌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分离的3株食源性致病菌的16S rRNA序列比对和VITEK 2COMPACT生化鉴定结果均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均可产毒使小鼠死亡,且样品中米酵菌酸含量超标,产毒量最高达9.67 mg/kg。结论该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吊浆粑,产生大量米酵菌酸所致。从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该菌株应为我国命名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farinofermentans)。  相似文献   
42.
光合产物分配与转移的模拟是作物生长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山西省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3个年度(2018、2019和2020年)灌溉试验(高水处理T1和零水处理T2)资料对光合产物分配方法(分配系数法和分配指数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从拟合精度来看,两种方法对茎、叶、穗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拟合优度R2均大于0.9,其中穗模拟精度最高(R2>0.95)。水分胁迫会导致茎分配指数减小、叶和穗分配指数增大,且穗分配指数受水分胁迫影响最大;水分胁迫主要是通过影响生长相关性(茎叶比、穗茎比和根冠比)来影响分配系数,其中穗茎比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模拟效果最好(R2=0.882);茎叶比水分胁迫指数为-0.130,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茎叶比减小;穗茎比和根冠比的水分胁迫指数分别为0.248和0.143,表明水分胁迫会使穗茎比和根冠比增大;茎、叶、根分配系数在生长前期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生长后期水分胁迫导致茎、叶、根分配系数增大以及穗分配系数减小;水分胁迫使光合产物的转移率减小。整体而言,两种方法对光合产物的拟合精度非常接近,但分配系数法对光合产物转移量的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表明分配系数法具有更好的机理性。  相似文献   
43.
辛琳  王樱霏  童俊 《风景园林》2024,29(12):12-19
目的在当前确保粮食安全和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背景下,聚焦粮田类的农业文化遗产,力求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解决当前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方法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数据基础,系统梳理46项粮田类农业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检索、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类型特征与景观构成要素。结果粮田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脆弱性高,在旅游景观营造中,存在空窗期长、特色化低、传承力弱等系列问题。从保护性开发视角出发,提出多样化的提升策略:1)原真性保留,提升遗产地的景观本底,保护其生态基础;2)全场景构建,打造四季可赏的景观体系,增强持续吸引力;3)地域性营造,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因地制宜;4)沉浸式体验,策划互动性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和文化认同。结论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景观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对推动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湖南地区主要猕猴桃产区猕猴桃软腐果实真菌类病害的多样性分布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为猕猴桃软腐病原真菌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采用Illumina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处软腐猕猴桃(A、B、C、D、E),15组果实样品中微生物ITS扩增子二代测序数据采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5处软腐猕猴桃果实中真菌种类较为丰富,真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尤其是A、B、C处,相对于D、E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不同猕猴桃果实中得到了2个门的优势微生物。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最优势菌门,主要分布在D和E处,群类相对丰度为19.20%,且远远大于次优势菌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6.80%,主要分布在A、B、C处),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间座壳属Diaporthe相对丰度最高,达到了14.00%,相对于其它属病原菌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此菌在D、E组含量相对较高,在本组内达到了30%以上,其余3组几乎没有。布勒弹孢酵母属Bullera相对丰度为4.90%,此菌为各组共有的优势菌属,A、B、C组略高,在本组内达到了5.50%左右,D、E组则为3.50%左右。葡萄座腔菌属Neofusicoccum相对丰度为3.20%,此菌在E组含量相对较高,在本组内达到了15.00%以上,其余4组几乎没有。红菇属Russula相对丰度为0.60%,及其它较少的担子菌门菌属Tomentella、Phialocephala、oidiodendron、cenococcum等,此外,具有软腐猕猴桃果实潜力的菌属有茎点酶菌属(homa)、青霉属(penicillium)及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实验为猕猴桃软腐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今后对猕猴桃果实软腐病防治时可针对性的杀灭间座壳属和葡萄座腔菌属微生物,以提高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9274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3.9%(366/9274)。检出率最高为调理肉制品 (13.0%,63/483),其次是生禽肉(5.6%,107/1900)和生畜肉(5.0%,71/1428)。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生禽肉中弯曲菌检出率(7.5%,31/411)和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3.9%,7/180)均高于沙门菌检出率(3.5%,8/231)。生禽肉、生畜肉中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物血液及制品未检出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冷冻肉糜制品未检出沙门菌。熟肉制品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志贺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1.3%-4.4%。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肉及肉制品较长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6.
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5个气象站哈巴河、吉木乃、福海、阿勒泰、富蕴站1962-2012年的日观测气象资料,选用7种方法计算各站历年逐日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并以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为标准,建立7种方法间的拟合关系,以比较日尺度与月尺度下各计算方法的精度与地区适宜性。结果表明:在额尔齐斯河流域,7种方法计算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数值上有一定差异;Kimberly Penman法、HargreavesSamani法与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接近,适用性较好;对于缺少气象资料地区,使用Hargreaves-Samani法可获得较好估值;同时分析了7种方法计算的ET0与实测的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拟合公式,可以用水面蒸发资料估算该地区ET0值。  相似文献   
47.
重庆种植业灰水足迹核算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灰水足迹方法评价水环境变化,逐渐成为水环境及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掌握重庆农业水环境状况,把灰水足迹与农业面源污染联系起来,首先核算重庆2007年种植业灰水足迹,然后对其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2007年的种植业灰水足迹为22.088 8亿m3;②重庆多数区县种植业灰水足迹密度差异不大;③重庆2007年的种植业灰水足迹强度东部高、西部低;④种植业水环境压力指数西部高、东部低,城市发展新区的13个区县种植业已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研究表明,重庆水环境保护要重视种植业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48.
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江苏省播种面积最大的6种农作物在2000-2010年间的水足迹进行计算,并分析各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的特点以及灰水足迹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6种农作物生产消耗的蓝水和绿水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江苏省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在逐年提高。6种农作物的绿水足迹占比为61.88%~88.17%,绿水在当地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苏省6种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生产的水足迹之和占比为84.15%;单位质量棉花生产水足迹最大,其产生的灰水足迹也最大;单位质量小麦生产的水足迹是稻谷的近两倍,单位质量小麦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也明显大于水稻。  相似文献   
49.
湖泊流域中农业种植排放的磷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来源。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湖泊流域农业种植系统的静态磷物质流分析模型,并以巢湖流域为例,运用模型系统地量化并分析了2006年流域农业种植系统中的种子、化肥、农药、粪便、作物、秸秆等含磷物质的代谢过程。结果表明,系统对水体磷贡献为20.84 kg/亩,其中畜禽粪便还田和化肥施用是造成水体磷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含磷量分别占系统磷总输入量的74.68%和15.07%,并提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和提高磷肥施用效率等减少系统对水体磷污染的主要措施。研究为高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寻找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The physic nut shrub, Jatropha curcas (Euphorbiacea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miracle tree”, particularly as a source of alternate fuel. Various extracts of the plant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insecticidal/acaricidal or molluscicidal/anthelminthic activities on vectors of medical or veterinary interest or on agricultural or non-agricultural pests. Among those extracts, the phorbol ester fraction from seed oil has been reported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use as a plant-derived protectant of a variety of crops, from a range of pre-harvest and post-harvest insect pests. However, such extracts have not been widely used, despite the “boo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p in the tropics during recent years, and societal concerns about overuse of systemic chemical pesticides.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explanations to such a lack of use of Jatropha insecticidal extracts. On the one hand, the application of extracts potentiall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on stored food grain, might not be relevant. The problem of decomposition of phorbol est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oxic to crop pests in the field needing further evaluation before such extracts can be widely used, may also be a partial explanation. High variability of phorbol ester content and hence of insecticidal activity among physic nut cultivars/ecotypes may be another. Phytotoxicity to crops may be further limitation. Apparent obstacles to a wider application of such extracts are the costs and problems involved with registration and legal approval. On the other hand, more studies should be conducted on molluscicidal activity on slugs and land snails which are major pests of crops, particularly in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systems. Further evaluation of toxicity to natural enemies of insect pests and studies on other beneficial insects such as pollinators are also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