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6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97篇 |
化学工业 | 1411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30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114篇 |
轻工业 | 188篇 |
石油天然气 | 532篇 |
武器工业 | 21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6篇 |
冶金工业 | 15篇 |
原子能技术 | 10篇 |
自动化技术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133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浆态床二甲醚合成的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温度240~282℃、压力4~6MPa、x0H2/x0CO=0 99~2 33、相对甲醇催化剂进气空速为10000h-1、甲醇合成催化剂4g、甲醇脱水催化剂0 05~0 30g的反应条件下,于250mL高压搅拌釜中进行了浆态床二甲醚合成过程的本征动力学研究。在消除了内外扩散传质影响和保持催化剂稳定性的前提下,测定了本征动力学数据。采用Graaf的甲醇合成动力学模型和Bercic的甲醇脱水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后,甲醇、二甲醚和CO2的表观生成速率的计算值和实验值误差分别在±13%,±15%和±26%以内。 相似文献
993.
994.
Zr促进的Cu-ZnO/HZSM-5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ZnO-ZrO2/HZSM-5双功能催化剂,利用XRD,BET,H2-TP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应用于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反应中。考察了沉淀剂、硝酸盐浓度、共沉淀温度、pH值、焙烧温度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Na2CO3作为沉淀剂,在硝酸盐浓度0.2 mol/L、沉淀温度80℃、pH值9.0、焙烧温度300℃的条件下,Cu-ZnO-ZrO2/HZSM-5双功能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ZrO2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CuO和ZnO的分散,降低还原温度以及抑制逆水气变换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995.
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温度、压力、氢碳比、水、CO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反应压力、提高氢碳比、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原料气中水含量的增大可显著降低CO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提高进料气中CO含量,改变了逆水汽变换反应方向,使CO2转化率显著降低,二甲醚收率上升,CO加氢反应占主导地位;惰性气体对反应平衡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6.
以AlCl3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凹凸棒土(ATP)进行改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Al2O3/ATP和CTAB/Al2O3/ATP复合吸附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TEM和FTIR等手段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吸附实验,分别考察3种ATP吸附剂对甲醇-碳酸二甲酯(MeOH-DMC)共沸体系的吸附分离性能,探究该吸附分离过程的动力学原理。结果表明:Al2O3的引入改善了ATP孔道结构,CTAB的引入降低了ATP的亲水性,因而CTAB/ Al2O3/ATP复合材料对MeOH-DMC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对共沸体系2种组分吸附的选择性(S)为7.63,分离因子(α)为3.27。另外,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甲醇和碳酸二甲酯在3种ATP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该吸附分离过程中化学吸附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The geometry and the potential curve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for 2,2′dimethyl-5,5′-azotetraol (2-DMAT) are calculated by ab initio quantum chemistry metho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are carefully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terrazzo ring satisfies 4n+2 rule and it is a conjugated π-systems for 2-DMAT. The azotetrazol has aromaic characteristic and its thermal decomposition can proceed in two steps: ring opening and N2 separation.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two steps are 152.3kJ/mol and 44.67kJ/mol respectively. The ring opening is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相似文献
998.
用Haldane生长抑制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偏二甲肼(UDMH)高效降解菌群(FYD)的生长动力学过程,用Andrews非竞争性底物抑制动力学模型模拟了UDMH的降解动力学过程,拟合出动力学方程。通过拟合方程计算了比生长速率与比降解速率。结果表明,UDMH初始浓度为43.6980 mg·L-1时,菌群有最大比生长速率,UDMH初始浓度为50.2261 mg·L-1时,UDMH有最大比降解速率,理论值接近于实验值的50 mg·L-1。菌群FYD降解UDMH的产率系数为0.229,反映了菌群FYD对UDMH的耐受性和利用情况。比生长速率与比降解速率的线性关系表明,在菌群FYD降解UDMH过程中存在物料平衡,细胞生长随UDMH浓度的变化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
利用萃取等方法处理原料,有效地减轻了塔堵塞和共沸夹带过多的问题。采用常-减压精馏相结合的方法对聚缩醛二甲醚进行了分离,得到了各产物分离的较佳工艺条件。实验中得到了纯度(质量分数)分别为99.06%的甲缩醛、97.81%的二聚产物、99.68%的三聚产物以及99.62%的四聚产物,为工业化分离提纯聚缩醛二甲醚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