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5篇
轻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刘嘉德  蒋秀芳 《现代农药》2005,4(1):31-32,34
运用Horsfall毒力试验和菌丝生长抑制法分别测定井冈霉素、烯唑醇及其混剂对水稻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毒力,并用Wadley方法评价所配混剂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它们按3:1和5:1的比例混配时表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HPLC定量分析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的方法。色谱条件如下:200mm×5mm,10μm粒径的YWG–C18不锈钢柱;流动相:V(甲醇):V(水):V(乙酸)=80:20:0.5;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nm。本方法在0.3125μg~10μg进样范围内和峰面积呈线性。相关系数值(r)为0.998。烯唑醇分析的回收率为98.5%~101.33%之间,变异系数小于2%。  相似文献   
13.
利用虚拟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对食品中的联苯三唑醇与烯唑醇进行分离富集,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以腈菌唑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EDMA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得到了腈菌唑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以此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剂,制备固相萃取柱,对食品中联苯三唑醇和烯唑醇进行分离富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水(体积比为90:10)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联苯三唑醇和烯唑醇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40~90.88%和81.37~83.26%,RSD分别为1.08~2.04%和1.29~2.52%,检测限均为0.20 μg/g。此聚合物对两种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拟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可以用于这两种杀菌剂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烯唑醇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芳  戴华  李拥军  袁智能 《农药》2002,43(8):22-2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烯唑醇农药残留量,样品经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和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用RP-HPLC-UV分离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理下限为0.020mg/kg,回收率>85%,相对标准偏差<5%。  相似文献   
15.
王兆唐  杨根 《农药》1997,36(10):39-40
烯唑醇防治水稻档旱育秧苗立枯病,在播种时土壤上和一叶一心期施药,控制死苗株和病苗株效果80%左右,还有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6.
王鹏  江树人  刘晶  王敏  周志强 《农药》2004,43(1):34-35
制备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CDMPC),以正己烷为流动相,添加异丙醇为改性剂,在高效液相色谱上实现了对烯唑醇光学异构体的直接拆分,探讨了改性剂的含量及色谱柱长对拆分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了拆分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的减少有利于对映体的拆分,但保留增强;长色谱柱也有利于对映体的分离。使用两色谱柱串连,当流动相中正己烷与异丙醇的比例为95:5时可达到最佳分离效果,分离因子为1.17。  相似文献   
17.
烯唑醇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红英  段先志  涂远明  刘建飞 《农药》2001,40(12):12-14
本文报道烯唑醇合成工艺以α-三唑基频那酮和2,4-二氯苯甲醛为原料,按缩合、转位、还原工艺路线,通过小试,筛选出适宜的工艺条件,缩合反应率为93%,转位反应转位率达90%,还原反应收率90%,该工艺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新型直链淀粉-三(5-氯-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涂敷型手性固定相在反相色谱条件下拆分烯唑醇对映体.[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考察流动相组成及温度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对烯唑醇对映体进行了旋光测定.[结果]烯唑醇在直链淀粉-三(5-氯-2-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上为(-)-对映体先出峰;烯唑醇对映体在所考察的流动相组成(乙腈含量100%~30%)及温度(5~45℃)范围内均未能达到基线分离.[结论](-)-(R)-烯唑醇先于其对映体被洗脱;实验烯唑醇对映体分离的最佳流动相配比为乙腈-水(体积比30∶70),最佳分离温度为25℃;基于线性Van't Hoff曲线的热力学参数证明对映体的分离受焓影响.  相似文献   
19.
烯唑醇在梨及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秀琼  赵秋霞 《农药》1997,36(2):26-28
本文报道了烯唑醇在梨和土壤中的消解2及最终残留状况。根据地区不同,烯唑醇在梨中的半衰期为5.3-11.3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1-18.8天。本文还以降解速度,残留量并参考国外残留标准,评价了烯唑醇对环境的影响,认为类唑醇以推荐剂量应用,降解迅速,对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0.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黄粉虫中手性农药烯唑醇的方法,对样品净化方法和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乙腈提取并加入正己烷液-液分配去脂后,经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以多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测定。此方法对烯唑醇的检出限为0.002 mg/kg,回收率在97.22%~101.31%之 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和准确性高等特点。该法适合推广用于黄粉虫等 昆虫体内烯唑醇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