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900篇 |
免费 | 6668篇 |
国内免费 | 30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900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3754篇 |
化学工业 | 13962篇 |
金属工艺 | 2203篇 |
机械仪表 | 2746篇 |
建筑科学 | 4563篇 |
矿业工程 | 6322篇 |
能源动力 | 5969篇 |
轻工业 | 6272篇 |
水利工程 | 585篇 |
石油天然气 | 18312篇 |
武器工业 | 282篇 |
无线电 | 152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779篇 |
冶金工业 | 3693篇 |
原子能技术 | 704篇 |
自动化技术 | 20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1026篇 |
2023年 | 1163篇 |
2022年 | 1994篇 |
2021年 | 2596篇 |
2020年 | 2718篇 |
2019年 | 2203篇 |
2018年 | 1934篇 |
2017年 | 2072篇 |
2016年 | 2599篇 |
2015年 | 2468篇 |
2014年 | 4334篇 |
2013年 | 4192篇 |
2012年 | 5389篇 |
2011年 | 5478篇 |
2010年 | 3704篇 |
2009年 | 3609篇 |
2008年 | 3066篇 |
2007年 | 3973篇 |
2006年 | 4206篇 |
2005年 | 3509篇 |
2004年 | 2969篇 |
2003年 | 2638篇 |
2002年 | 2255篇 |
2001年 | 2036篇 |
2000年 | 1727篇 |
1999年 | 1375篇 |
1998年 | 1021篇 |
1997年 | 894篇 |
1996年 | 710篇 |
1995年 | 598篇 |
1994年 | 477篇 |
1993年 | 347篇 |
1992年 | 284篇 |
1991年 | 220篇 |
1990年 | 185篇 |
1989年 | 176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62篇 |
1980年 | 38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4篇 |
1973年 | 5篇 |
1951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应用撞击流技术进行湿法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自行开发的新型传质设备-撞击流吸收器中用石灰乳吸收脱除烟气SO2的工艺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雾化喷嘴采用高效率低能耗的旋涡压力喷嘴.研究了一些操作和结构参数如液气比VL:VG,nCa:ns,SO2含量和撞击距离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当在较适宜的条件下如VL:VG=0.84 L/m3,撞击速度u0=7.0 m/s时,脱硫效率可达92.5%.根据平均雾滴直径导出了kG的计算式.在撞击速度u0为2.35~7.15的范围内,kCa大小0.17~0.83 m/s,kG为6.41~16.7 mm/s,说明撞击流气液反应器加强了传质效果.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实验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反应器内的压强脉动时序信号. 提出了一种求取鼓泡床中气含率的新方法,即根据压强脉动信号功率谱图上的主频确定小波主尺度,并对该尺度上的细节信号的间歇行为进行了分析;在局部间歇性分析(Local Intermittency Measurement, LIM)曲线上选取合适的阈值后,对不同径向位置上的局部气含率进行估计,进而得到反应器截面上的平均气含率值. 根据本工作的LIM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气含率与压降法实测气含率相一致,这也表明反应器内气泡是导致鼓泡流中压强脉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以移动床为反应器,进行煤与天然气共气化热态模拟实验,对无烟煤、瘦煤、肥煤与焦炭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煤种在不同喷吹参数H2O/CH4/O2时对高温火焰区温度、合成气有效成分H2+CO和H2/CO、以及CH4与水蒸汽转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对于焦炭,煤为原料时,高温火焰区温度略高,粗合成气有效成分H2+CO体积含量较高,且H2/CO更接近于热力学平衡值. 通过不同煤种的实验,可以直接制备H2/CO在1~2之间可调、有效成分H2+CO体积含量大于92%、残留CH4小于2%的粗合成气,CH4转化率超过90%,水蒸汽转化率高达75%. 煤种中高灰分含量有利于煤与天然气共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7.
998.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综述了半个世纪以来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发展,在气相色谱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低分子化合物和工业用高聚物,主要用于填充柱气相色谱,有上千种固定液。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起主导作用,固定液数量减少、质量提高,最常用的有五六种。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固定相的研究以手性固定相和提高常规固定相的性能为主。进入21世纪,各个制备色谱柱的公司不断推出高性能、低流失、重复性好和专用型毛细管柱色谱柱,以适应研究和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999.
在内径476 mm的鼓泡塔内用压差法测定全塔平均气含率与表观气速的关系,进一步利用响应特性良好的双电导探针,考察了不同气速下局部气含率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探针法计算得到的全塔平均气含率值与压差法测定值平均误差仅为4.5%,表明探针法测量局部气含率的可靠性良好。实验还表明在高气速下,除分布板影响区外,局部气含率均类似抛物线型分布;随着气速增加,气含率分布趋于陡峭。以实验为依据,拟合了不同气速下(0.05~1.0 m/s)鼓泡塔中局部气含率的关联式,认为塔内局部气含率与径向位置、表观气速和塔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螺旋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流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和空气两相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螺旋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冷模实验装置,采用压差法测定导流筒升流区气含率,用电导法分别实测了升流区液相速度和反应器混合时间,研究螺旋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流动特性,并与传统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流动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螺环后反应器气含率明显增加,平均增幅为20%,升流区液相表观速度减小,混合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