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049篇 |
免费 | 9363篇 |
国内免费 | 474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458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6980篇 |
化学工业 | 4291篇 |
金属工艺 | 2351篇 |
机械仪表 | 5416篇 |
建筑科学 | 8475篇 |
矿业工程 | 2441篇 |
能源动力 | 1839篇 |
轻工业 | 1119篇 |
水利工程 | 2024篇 |
石油天然气 | 1653篇 |
武器工业 | 1135篇 |
无线电 | 405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164篇 |
冶金工业 | 1345篇 |
原子能技术 | 310篇 |
自动化技术 | 110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153篇 |
2023年 | 1149篇 |
2022年 | 1724篇 |
2021年 | 1864篇 |
2020年 | 2084篇 |
2019年 | 1729篇 |
2018年 | 1739篇 |
2017年 | 2106篇 |
2016年 | 2401篇 |
2015年 | 2448篇 |
2014年 | 3382篇 |
2013年 | 3417篇 |
2012年 | 4349篇 |
2011年 | 4287篇 |
2010年 | 3388篇 |
2009年 | 3359篇 |
2008年 | 3236篇 |
2007年 | 3828篇 |
2006年 | 3336篇 |
2005年 | 2773篇 |
2004年 | 2154篇 |
2003年 | 1817篇 |
2002年 | 1519篇 |
2001年 | 1349篇 |
2000年 | 1196篇 |
1999年 | 944篇 |
1998年 | 813篇 |
1997年 | 677篇 |
1996年 | 560篇 |
1995年 | 475篇 |
1994年 | 423篇 |
1993年 | 300篇 |
1992年 | 231篇 |
1991年 | 190篇 |
1990年 | 165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5篇 |
1959年 | 6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运用Mawhin的重合度定理,讨论了一类时间标度上非线性动态方程周期边值问题的解的存在性,得到判别方法并举例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92.
以京张高铁跨越某燃气管涵为例,建立混凝土防护刚构-土体-燃气管涵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将三维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列车荷载施加到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中,分析燃气管涵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预测京张高铁通车后对现有燃气管涵的振动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燃气管涵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响应主要集中在0 Hz~10 Hz的低频段,燃气管涵的最大动力响应点的速度峰值仍然小于《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中规定的速度最大值限值。随着车速增大,管涵的速度及加速度时域响应明显增大。京张高铁运营后设计时速列车荷载的动力作用不会对混凝土刚构结构下的燃气管涵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3.
以抗震设防水平不高、抗震构造措施不足且已经服役多年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5缩尺振动台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为捕捉在低强度振动中砌体填充墙与主体框架开裂行为以及框架自身发生开裂导致动力特性变化趋势,采用强度小、持时短的白噪声进行扫频。采用自然激励技术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对试验加速度信号分析,识别出试验模型完备模态;采用小波变换提取各阶模态的楼层加速响应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特征系统实现算法适用于低强度振动中的动力特性识别;高阶模态对既有框架结构加速度响应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94.
针对煤与瓦斯弱突出煤层的高效防突问题,提出了基于精细化突出预测的动态防突技术。该技术首先对即将开拓的工作面进行块段划分,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对每一块段开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基于突出危险性的预测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避免了防突措施的盲目性,提高了防突措施的效率。以大河边煤矿7号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与瓦斯弱突出煤层的动态防突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包含预测区域划分、测试钻孔设计、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的成套动态防突技术,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实现了煤巷安全掘进1 400 m,工作面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回采完毕,缓解了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95.
为获得装载机铲装作业过程中工作装置各铰接点处的动态载荷时间历程,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动平衡状态下工作装置的受力模型,提出一种考虑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动态载荷测试方法. 构建铰点力、油缸压力、油缸位移和动臂应变等多参数同步采集系统,进行散状物料铲装试验,获得了求解受力模型的基础数据. 建立动臂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测点应力实测值和仿真值. 结果表明:提出的测试方法获得的结构应力值能够准确地反映工作装置在铲掘作业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仿真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数学模型和测试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96.
为研究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某钢结构火电厂主厂房为原型并采用防屈曲支撑作为消能装置,设计了1榀5层的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试件.通过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机制、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层间变形及防屈曲支撑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钢框排架-消能支撑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及承载能力.模型试件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达0.262,位移延性系数超过3.53,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及延性性能.试验过程中,防屈曲支撑可在较小加载位移时先于主体梁柱进入屈服且塑性耗能特征明显,增加了结构阻尼且耗能稳定,有效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97.
通过工业视觉传感器识别输送带上零部件的基本特征,并由工业机器人实现输送带上抓取零部件、将零部件放置于送料机构、将成品从送料机构取出并放回输送带等工序。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In-Sight工业视觉传感器引导JAKA机器人自动实现冲压上下料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
Cintia Marques Lionel Maurizi Gerrit Borchard Olivier Jord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2,23(24)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are critic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NPs), influencing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afety profile. These are essential for further industrial upscale and clinical success. Howeve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disperse, non-spherical NPs is a challenge for tradition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ex.,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In this paper,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SPIONs) were coated with polyvinyl alcohol (PVAL) exhibiting different terminal groups at their surface, either hydroxyl (OH), carboxyl (COOH) or amino (NH2) end groups. Size, zeta potential and concentr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orthogonal methods, namely, batch DLS, 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 (NTA), tunable resistive pulse sensing (TRP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symmetric flow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AF4) coupled to multi-angle light scattering (MALS), UV–Visible and online DLS. Finally, coated SPIONs were incubated with albumin, and size changes were monitored by AF4-MALS-UV-DLS. NTA showed the biggest mean sizes, even though DLS PVAL-COOH SPION graphs presented aggregates in the micrometer range. TRPS detected more NPs in suspension than NTA. Finally, AF4-MALS-UV-DLS could successfully resolve the different sizes of the coated SPION suspension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ing techniques with different principles for NPs characterization.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method are discussed here. 相似文献
99.
100.
为了研究带节能复合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设计了8 榀单层单跨试件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虑了影响结构滞回性能的6 个主要因素:墙板厚度、墙板类型、墙板位置、钢框架柱的强弱轴方向、钢框架的节点形式以及墙板与钢框架的连接方法.根据试验现象和由试验数据获得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系数、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等,综合评价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墙板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与钢框架连接的预埋件处,但整体性优于传统墙体;连接件的可靠是确保墙板与钢框架协同工作的重要前提;增加墙板的厚度、加强墙板与钢框架之间的连接,均可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后,通过计算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该文给出了该结构体系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相关数据的建议取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