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99篇
  免费   3043篇
  国内免费   1640篇
电工技术   2906篇
综合类   1310篇
化学工业   8648篇
金属工艺   3447篇
机械仪表   1318篇
建筑科学   410篇
矿业工程   290篇
能源动力   1228篇
轻工业   2721篇
水利工程   88篇
石油天然气   843篇
武器工业   112篇
无线电   37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69篇
冶金工业   756篇
原子能技术   612篇
自动化技术   896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711篇
  2022年   874篇
  2021年   1132篇
  2020年   1178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1026篇
  2017年   1247篇
  2016年   1337篇
  2015年   1253篇
  2014年   1645篇
  2013年   1959篇
  2012年   2026篇
  2011年   2497篇
  2010年   1707篇
  2009年   1803篇
  2008年   1628篇
  2007年   1723篇
  2006年   1591篇
  2005年   1177篇
  2004年   1152篇
  2003年   1040篇
  2002年   846篇
  2001年   667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341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Carbon dioxide treatment to reduce soluble tannins and astringency in persimmons is sometimes ineffective.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develop a predictive model for soluble tannin content and persimmon classification. A model using averaged spectra collected in the interactance mode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prediction, rp = 0.95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 = 0.17% w/w) than that from the transmittance mode (rp = 0.94 and RMSEP = 0.19% w/w). Models generated using spectra from the stem-end or middle plane flesh and whole fruit were comparabl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97.1% was achieved using stem-end flesh spectra. Therefore,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s a rapid and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estimation of persimmon tannin content.  相似文献   
992.
基于Cadence仿真工具的高速PCB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输线理论人手分析由于阻抗不匹配原因引起的一系列信号完整性问题,并针对反射问题讨论了几种消除反射的端接方法,使用cadence公司的Allegro PCB si(SpecctraQuest)工具进行仿真,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93.
短波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在白酒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短波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S-PLS)建立白酒中乙醇含量定量分析数学模型,通过选取最佳波长范围和最适主因子数对模型进行优化。应用所建模型对预测集和实际白酒样品中乙醇含量进行预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方便快捷、无污染、可在线检测,且重现性、稳定性均良好,可作为白酒原位质量检测和在线质量监控的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从红外光谱分析的角度去认识色型(品种)及产区对玛卡化学组成的影响。方法对云南丽江及会泽两产区的紫、黑、黄各3种玛卡进行了透射红外光谱测试并进行了光谱解析。结果 3种丽江玛卡的红外光谱差异相对强于会泽玛卡;2产区紫色玛卡红外光谱差异显著强于黑、黄玛卡;丽江紫玛卡的红外光谱与其他5种玛卡存在显著差异,糖类物质含量显著较高。结论色型对玛卡的化学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产区对玛卡化学组成的影响与玛卡色型有关,紫色玛卡的地域差异显著,两产区的黑玛卡或黄玛卡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995.
为获得性能较好的锂离子电池隔膜,首先制备了单层静电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纳米纤维,然后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将Al2O3和ZrO2颗粒分散液均匀喷洒在其表面,再接收一层静电纺P(VDF-HFP)纳米纤维,制备出具有3层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锂离子电池隔膜。同时制备了单层静电纺P(VDF-HFP)纳米纤维膜作为对比膜。考察了复合膜和对比膜的表面形貌、透气性、吸液率和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能,以及室温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和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性能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膜的Gurley值为0.117S/(100mL?cm²),热收缩率为2.25%,吸液率为420%;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为2.31mS/cm,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4V,所制备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6mA?h/g;在中间层添加纳米颗粒后,复合膜的透气性下降而其他指标均获得提升,综合性能优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单层静电纺隔膜  相似文献   
996.
建立桂花树桑寄生中总黄酮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用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桑寄生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总黄酮浓度在0.004 mg/mL~0.02 m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桂花树桑寄生中总黄酮含量为14.18 mg/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1.2%,同一批样品5次测定值的RSD为2.07%~2.25%之间;抑制DPPH自由基的能力IC50是32.31μg/mL。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桂花树桑寄生中总黄酮含量的一种好方法;结果表明,桂花树桑寄生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7.
针对40Gb/s高速过渡热沉阻抗匹配的要求,对基于Ta2N薄膜的匹配电阻制作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过渡热沉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Ta2N薄膜电阻与传输线电极间接触电阻对高频反射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理论仿真确定了热沉匹配电阻的容差范围.利用磁控反应溅射技术,制作出特性稳定、方阻可调的Ta2N电阻薄膜.通过优化高温退火条件,将电阻薄膜与金属电极间的比接触电阻率降至10-6Ω.cm2量级.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性能良好稳定、可应用于40Gb/s光电子器件封装的高速过渡热沉.  相似文献   
998.
肌球蛋白溶液先经100~600MPa压力预处理10min,处理温度20℃,后加热制备凝胶,以未超高压处理组为对照组,测定凝胶质构和保水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测定肌球蛋白二级结构变化,然后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法研究肌球蛋白7种质构特性、保水性与各二级结构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超高压处理对肌球蛋白凝胶硬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凝胶保水性影响显著,随着压力升高,凝胶保水性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100、200MPa处理的凝胶保水性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300MPa以上处理的凝胶保水性显著减少.超高压致使肌球蛋白分子结构展开,使蛋白质β-折叠等有序结构减少而β-转角等无序结构增加.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凝胶的黏附性、弹性、保水性与各二级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索打叶复烤过程中均质化加工调控策略,采用把选和片选两种分选方式制备了具有不同化学成分均匀性的配方原料,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均质化调控效果综合评价指标,对比了烟碱、颜色、光谱3种调控模式下的均质化调控效果.结果表明:①片选方式获得的配方原料均匀性明显优于把选方式.②调控模式对参评指标均匀性控制具有选择性,颜色...  相似文献   
1000.
胡桃醌为胡桃科核桃属植物胡桃楸(Jugland mandshurica Maxim)和核桃(Juglans regia L)中存在的重要活性物质,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为细胞内主要起信号传导作用的小分子蛋白。为探究胡桃醌对Pin1的抑制机理,通过定点突变、计算模拟以及多种光谱学技术研究了胡桃醌与Pin1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显示,胡桃醌可以有效地淬灭Pin1内源荧光。293 K温度时,其淬灭常数(K_(sv))为1.36×10~4 L/mol,结合常熟(K_a)为2.32×10~4 L/mol,结合数(n)为0.85,随着温度升高,其K_(sv)和K_a逐渐降低,表明其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n值接近1则表明两者可形成1:1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胡桃醌与Pin1结合会促使Pin1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疏水性降低,极性增加。圆二色谱揭示胡桃醌与Pin1结合会导致Pin1中的α-螺旋结构减少。热力学参数显示,在293 K条件下,ΔH=12.97 kJ/mol,ΔS=127.83 J/(mol·K),ΔG=-24.49 kJ/mol,表明胡桃醌与Pin1可自发结合,其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显示,氢键和范德华力在两者作用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分子对接、定点突变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揭示Pin1催化残基Cys113在胡桃醌结合到Pin1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