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3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103篇 |
化学工业 | 109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99篇 |
矿业工程 | 11篇 |
能源动力 | 18篇 |
轻工业 | 5篇 |
水利工程 | 304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湖水质演变特征及水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湖北省长湖2001-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长湖年际及月际的水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年长湖水质达到最差,然后呈逐渐好转趋势,至2011年,长湖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在1个水文年内,长湖的水质优劣顺序依次是: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年长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年3个水期长湖水质状况的最大隶属等级为Ⅰ类,水质较好。利用卡尔森指数法对长湖2011年丰水期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除习家口水域外,全湖水体基本上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对长湖水环境压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湖的生态系统正面临衰退困境,而主要污染物的年入湖量已大大超出长湖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52.
水体富营养化及修复是我国当前水环境保护的研究热点,有害藻华的预测预警模型是预测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工具,并为修复水体提供技术支撑。从有害藻华运动的预测预警、数据驱动和藻类生长模型3个方面,介绍国内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比较不同模型之间的优缺点,为模型准确度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鹤地水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鹤地水库2002—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通过卡尔森指数方法对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成因,最后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4.
55.
淀山湖富营养化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0年淀山湖水质监测数据,评价该湖富营养化趋势。结果显示,2008年后,淀山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呈改善趋势,但水体富营养化存在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①2008—2010年的整个湖区水体中主要的富营养化指标TN、TP、SS、Ch-la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②淀山湖上游来水区水体中TN、TP质量浓度比下游出水区高,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同样也高;③淀山湖每年夏季暴发蓝藻水华的水域面积在不断减小。结果表明,淀山湖东南区域富营养化程度最轻,水生植物对水体净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价值;淀山湖的生态系统在逐步恢复。为使生态系统能巩固并形成良性循环,一些影响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6.
57.
58.
依据近几年来大沙河水库水质监测和水生态调查的成果资料,通过对大沙河水库水质现状,富营养化程度和蓝藻水华特点的分析评价,总结了大沙河水库蓝藻水华呈现持续爆发,偶尔消退的特点。进一步评估了水华发生风险,分析了水库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9.
Toxic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a shallow, artificially mixed urban lake in Colorado, US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 J. Oberholster A.-M. Botha T. E. Cloete 《Lakes & Reservoir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2006,11(2):111-123
One of the most sever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utrophication of urban freshwater ecosystems is the occurrence of increasingly frequent blooms of toxic cyanobacteria. Cyanotoxins might accumulate in the trophic web, producing diverse intoxication symptoms and chronic effect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prevent. High mortality of domestic animals and fish has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under these prevailing condi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axonomic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Sheldon Lake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4, a year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 restoration project on the lake. The study analys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caused by urban run‐off and artificial mixing, as well as the usefulness of microcystin molecular markers derived from the mcy gene cluster for the detection of toxic cyanobacterial strain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from Sheldon Lake. This study clearly demonstrates that the artificial mixing rate alone was insufficient to cause a transition to a well‐mixed aquatic system, and that cyanobacteria remained dominant throughout the summer months. The presence of toxic cyanobacterial strains was confirmed with the use of molecular markers that detected the presence of the mcy gene cluster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oxin by Microcystis spp. This approach might have a great potential use in the routine analyses of urban aquatic ecosystems. It also might make toxicity monitoring more feasible, allowing for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corrective actions, especially for cases such as Sheldon Lake, which is a public recreational focal point. 相似文献
60.
为解决传统池塘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应用水生态模型对养殖池塘水生态环境进行模拟。以太湖流域某养殖池塘为例,通过水量平衡分析得到具体补排水时间序列,输入 AQUATOX 水生态模型软件进行建模,经过率定验证后进行控制模拟,针对投饵率对水质与养殖品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基于降雨-水位的补排水识别方法能弥补具体补排水量的测量空白;饵料对研究池塘水质影响较大,在 1%~7% 的投饵率梯度中,随着投饵率的增加,TP、TN 和氨氮质量浓度整体上大幅增加;以养殖品安全质量浓度为界,在 1%~7% 的投饵率梯度内养殖品产量随氨氮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该研究建立的水生态系统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综合考虑保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与经济成本,该池塘养殖中的建议投饵率为 2.5%~3.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