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922篇 |
免费 | 5730篇 |
国内免费 | 166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62篇 |
综合类 | 3978篇 |
化学工业 | 12314篇 |
金属工艺 | 5413篇 |
机械仪表 | 2444篇 |
建筑科学 | 6173篇 |
矿业工程 | 868篇 |
能源动力 | 8331篇 |
轻工业 | 2773篇 |
水利工程 | 487篇 |
石油天然气 | 2274篇 |
武器工业 | 354篇 |
无线电 | 118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052篇 |
冶金工业 | 3329篇 |
原子能技术 | 1054篇 |
自动化技术 | 8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2篇 |
2023年 | 689篇 |
2022年 | 1441篇 |
2021年 | 1627篇 |
2020年 | 1689篇 |
2019年 | 1365篇 |
2018年 | 1240篇 |
2017年 | 1445篇 |
2016年 | 1756篇 |
2015年 | 1802篇 |
2014年 | 3145篇 |
2013年 | 3255篇 |
2012年 | 3766篇 |
2011年 | 3964篇 |
2010年 | 2880篇 |
2009年 | 3059篇 |
2008年 | 2379篇 |
2007年 | 3351篇 |
2006年 | 3080篇 |
2005年 | 2673篇 |
2004年 | 2366篇 |
2003年 | 2076篇 |
2002年 | 1970篇 |
2001年 | 1587篇 |
2000年 | 1337篇 |
1999年 | 1112篇 |
1998年 | 887篇 |
1997年 | 792篇 |
1996年 | 632篇 |
1995年 | 533篇 |
1994年 | 442篇 |
1993年 | 357篇 |
1992年 | 308篇 |
1991年 | 195篇 |
1990年 | 159篇 |
1989年 | 166篇 |
1988年 | 109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71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55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59年 | 28篇 |
1951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992.
TAP6是一个能求解稳态或非稳热传导的程序系统,可解热传导,对流换热,热辐射,热源等问题,又可作为SAP6程序的前处理热分析程序,给出结构温度场供SAP6进行热应力计算。 相似文献
993.
对空气横掠滴形管的局部及平均换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滴形管管外局部换热系数的分布规律与圆管差别较大;其平均换热系数比圆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4.
对定热流下平行板间振荡层流的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了解析分析。流动的振荡过程是通过压力梯度上的振荡分量来完成的。对流动过程作了一些简化假设,并着重讨论振荡频率、雷诺数、振幅等参数对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振荡使对流换热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发现水泥窑篦冷机高温段活动篦板的早期开裂是热疲劳引起的,疏松是影响早期热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钢中的共晶碳化物、δ—铁素体、服役过程中析出的二次碳化物和σ相以及过量的硅和硫含量都促进早期热疲劳开裂.作者研制的新型耐热钢活动篦板具有较高的热疲劳抗力和耐磨性,在水泥厂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实验研究了利用气体喷射强化微小加热面对低挥发性液体的传热,在较高的气体喷射速度下,加热面驻点处的局部换热系数比自然对流时高12倍,实验揭示了气体喷射速度、热流密度及喷嘴至加热面间距离对传热的非常复杂的影响。此外,还测量了局部换热系数在加热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局部换热系数的最大值并不在驻点而是在它的上面。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给出了在饱和一非饱和土壤中,水,汽、热运动的耦合型数值模型及大气边界层模拟。计算所需输入的量为气象因素,土壤温度和水力特性。由于对耦合模型缺乏合适的解析解,故对两个模型分别用试验结果和解析解进行了验证,结果吻合较好。用此数值模型模拟了蒸发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动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用小直径颗粒床改善池内沸腾的热滞后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平表面上小直径颗粒床的饱和池沸腾传热做了实验研究,发现热滞后特性获得了重大的改善,使温度过头现象可以消除,因而这种方法可能用以改进微电子元件的冷却。但沸腾传热在高热流下比平板时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999.
丁良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9,15(3):45-54
对两端开口的,间距为b=0.015m~0.04m,高度L=0.3~6.0m的竖直平行板通道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的Ra(Dh/L)值为110~270000,采用数值解的方法,解出质量、动量、能量微分方程,从而求得通道内的速度场、温度场、质量流率,并进一步研究了对流、辐射换热量及总传热系数,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通道内自然对流的Ra((Dh)/(L))数的增大,对于其流速及温度分布有明显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通道宽度b对于表征其总传热损失的总传热系数亦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膜构架蓄能器是以中空纤维膜为基本结构,不仅能够实现蓄能,同时能够解决溴化锂溶液浓度差蓄能器中结晶后的放能困难的问题。搭建了膜蓄能器放能过程传热传质实验测试系统,建立了应用于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膜架构蓄能器传热传质的三维数学模型,并利用 CFD 软件进行了求解。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70% 的溴化锂溶液的水蒸气分子平均传质速率比质量分数为60%的溶液高44.03%;当蒸发温度从4.5℃提高到12.3℃时,水蒸气分子的平均传质速率将提高108.34%;当膜通道的有效长度从80 mm减少到30 mm时,水蒸气分子的传质速率会提高40.7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