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9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52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46篇
化学工业   218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195篇
建筑科学   102篇
矿业工程   99篇
能源动力   65篇
轻工业   283篇
水利工程   94篇
石油天然气   539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篇
冶金工业   78篇
原子能技术   505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根据岩石薄片及阴极发光图像,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相类型及岩相特征。据碳、氧稳定同位素(δ13C, δ18O)分析数据,研究了各类成岩相的地球化学特征。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在早古生代处于近地表成岩域,划分为正常海水、蒸发海水、早期大气淡水及热海水4类成岩环境及成岩相。正常海水、热海水及蒸发海水成岩相的δ18O和δ13C值普遍较高,随生物碎屑含量增加δ18O及δ13C值趋于减小;早期淡水成岩相的δ18O和δ13C值普遍较低。晚古生代,奥陶系顶部进入表生期成岩域,据目前残存地层的岩石类型,表生期成岩域可划分为峰峰组的灰岩风化成岩相和马家沟组的云岩风化成岩相,其δ18O和δ13C值明显低于早期淡水成岩相的值。晚古生代末期,奥陶系进入3 000~4 000 m的中-深埋藏成岩域,划分为封闭系统及开放系统成岩相。封闭系统成岩相的δ18O和δ13C值主要继承了其原岩的δ18O和δ13C值特征;而在开放系统中,由于同位素高温分馏作用,其成岩相的δ18O和δ13C值则大幅度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岩相特征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是追溯碳酸盐岩成岩环境及识别和划分成岩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2.
千米桥地区古岩溶岩的形态多种多样,根据国外岩溶角砾岩的分类三角图及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岩溶岩分类方案,将其划分为岩溶残积岩、岩溶塌积岩、岩溶填积岩、岩溶淀积岩、岩溶溶蚀岩、岩溶交代岩、岩溶冲积岩和岩溶张裂岩等8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分析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采样分析,认为:该地区古岩溶岩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是多期叠加的结果;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古岩溶岩先后经历了裸露期的风化壳岩溶、深埋藏期的热液岩溶和压释水岩溶。  相似文献   
93.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区,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亟待从整体格局上对天然气成因、成藏与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下一步勘探方向与勘探潜力。为此,依据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含氮特征、干燥系数、碳同位素特征、甲烷氢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等),对其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天然气具有较明显的混源特征,既表现为不同热演化程度天然气的混合,也表现为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混合;不同层系、不同地区天然气混合比例有着较大区别,总体上以生物-油型混合气和油型-煤型混合气为主;按照成熟阶段来划分则以热解气为主,裂解气和过渡带气各占3%和6%。  相似文献   
94.
叠合盆地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分散可溶有机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气形成具有多源性,以天然气直接母源赋存状态分类为基础,厘定了主要气源分散可溶有机质的概念。对分散可溶有机质赋存状态以及生成途径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作为气源岩的生气丰度下限,分析了生气潜力,认为分散可溶有机质是高演化阶段的最主要气源,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分析了可溶有机质演化程度与气态烃转化率以及同位素的关系;指出分散型可溶有机质裂解气轻烃中环烷烃含量高,而聚集型可溶有机质裂解时链烷烃生成量较苯系物多,且裂解过程中没有环烷烃产物出现,这是因为无论是硅酸盐岩还是碳酸盐岩都对可溶有机质的成气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分散可溶有机质比聚集可溶有机质生气潜力更为有效。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讨论了分散可溶有机质评价方法,使分散可溶有机质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有多口井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钻获高产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有关该盆地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则众说纷纭,一直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岩心及薄片等岩相学特征,以及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储渗相特征研究,分析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认为:(1)茅口组、栖霞组石灰岩地层经历了构造控制热液活动,发育萤石、鞍状白云石、天青石的热液矿物组合和膨胀角砾结构;(2)较之于宿主石灰岩,细—中晶云岩和鞍状白云石均呈现出δ18O负偏移、87Sr/86Sr正偏移;(3)中二叠统形成由热液溶孔、热液白云岩晶间孔、热液溶洞、热液扩溶缝等4种储渗空间构成的热液白云岩储渗体。结论认为:(1)热液白云岩储集相发育和分布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呈"透镜状"分布在具"下凹"地震反射特征的区域;(2)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集相与下伏烃源岩和上覆封堵层的有机组合可构成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6.
钻孔与岩体裂隙斜交渗流场井流理论与示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建生  王媛  赵维炳 《水利学报》1999,30(12):0043-0048
本文论述了钻孔揭露裂隙岩体与裂隙斜交情况下通过示踪方法测定裂隙渗透性及其参数,将稀释测井与示踪测井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井流理论。推导了双井系统中单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等效水力隙宽、静水头、影响半径及水力坡度等的计算公式,并将此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坝的渗流场探测之中。  相似文献   
97.
通过兰坪坳陷三叠系烃源岩可溶组分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馏份生物标志物、岩石热解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和研究表明 ,该套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 ,有机质类型以II型有机质为主 ,沉积环境水体盐度较高 ,热演化处于成熟早期 ,属于中等—较好生油岩  相似文献   
98.
在开放、变温热解实验中,对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在线特定化合物^13C/^12C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和Arrehenius方程得出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同位素反应动力学结合区域热演化史能有效地解释天然气生成、聚集过程中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征,描述在地质系统天然气生成过程中的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99.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气源对比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9  
库车坳陷近年陆续发现了克拉2号、吐孜洛克、大北1号、迪那2号4个大型气田和依南2号、依深等天然气藏,展示了该区天然气勘探的广阔前景,为西气东输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判明目前发现的天然气是来源于煤系烃源岩还是来源于湖相泥岩,利用苯、甲苯、二甲苯、甲基环己烷等轻烃单体碳同位素等气源对比新技术,结合天然气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气-源岩的追踪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主要气藏的天然气属于煤型气.中、西段克拉苏构造带E、K产层的天然气为高-过成熟煤型气;东段依奇克里克侏罗系产层的天然气为成熟-高成熟煤型气,吉迪克组产层的天然气为高-过成熟煤型气;大宛齐油田上第三系-第四系天然气属成熟-高成熟煤型气.库车坳陷主要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三叠系煤系烃源岩.图6表2参6(李剑摘)  相似文献   
100.
塔中地区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层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以深灰色的粉-细晶白云岩发育为特征,在塔中等地区局部可见浅灰色-白色的中-粗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区间为160~200℃,盐度为6.88%~14.15%;氧同位素δ18OPDB值为-10.91‰~-7.65‰,平均为-8.98‰,与粉-细晶白云岩δ18OPDB值相比,具有明显偏轻的特征.根据白云石与水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计算出形成中-粗晶白云岩流体的δ18OSMOW值为+4.2‰~+10.2‰,据此判断该流体为岩浆热液流体.中-粗晶白云岩的87Sr/86Sr值为0.709 098~0.709 236,平均为0.709 171,高于粉-细晶白云岩和下古生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的87Sr/86Sr值.锶同位素组成特征也表明了中-粗晶白云岩的形成与热液流体作用有关.再结合其产状特征,可以推测塔中地区中-粗晶白云岩是粉-细晶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发生重结晶作用的结果.重结晶形成的中-粗晶白云岩不但有丰富的晶间孔隙,而且还发育有大量的因热液溶蚀作用而形成的溶蚀孔隙,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深层油气勘探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