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2篇
  免费   1773篇
  国内免费   754篇
电工技术   836篇
综合类   1053篇
化学工业   2702篇
金属工艺   322篇
机械仪表   1125篇
建筑科学   1099篇
矿业工程   209篇
能源动力   453篇
轻工业   1006篇
水利工程   76篇
石油天然气   876篇
武器工业   97篇
无线电   37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23篇
冶金工业   280篇
原子能技术   200篇
自动化技术   117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558篇
  2020年   608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490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659篇
  2015年   676篇
  2014年   1050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1049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825篇
  2007年   844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585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优质橡胶防护蜡—混晶蜡的试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2.
单色光石英退偏器的退偏机理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单色光石英退偏器的退偏机理;定义了退偏度作为衡量退偏器性能的物理量。从实验上在440~920nm的光谱范围测试了器件的退偏度,结果表明:只要器件的结构角适当,或者适当调节入射光束的截面大小,便可对某一单色线偏振光实现很好的退偏。  相似文献   
103.
离子注入硅的线源非相干光瞬时退火温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高温模型,计算了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对离子注入硅进行线源非相干光瞬时退火的退火温度,并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4.
陈效华  徐诚 《弹道学报》1995,7(2):63-66
通过简化臣姿持枪射击系统,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该射击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论述了缓冲簧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对无缓冲簧射击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5.
宋佳  孙长库  王鹏 《传感技术学报》2012,25(8):1166-1171
根据锡膏激光扫描三维测量系统在测量PCB电路板时底板和锡膏对激光光强的散射效果不同,设计并研制了一套光强自适应调节光源。该光源以程控电源为基础,分析光条中心提取效果与激光光强的关系,应用小波分解与频带能量比相结合的光强自适应调节算法实现测量系统光强自适应调节功能。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光源能够很好地实现锡膏激光扫描三维测量系统的激光光强自适应调节,并能选出最适合测量的激光光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6.
为在光催化设计中合理布置紫外灯,减少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概括总结径向辐射模型、多点源叠加近似辐射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模型等3种经典的紫外辐射物理模型;基于离散坐标辐射模型模拟某公司生产的光催化氧化废气处理装置的紫外辐射照度;通过调整灯管布置距离改变光强分布,并拟合光催化单元和光催化网表面的平均紫外辐射照度随灯管布置距离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距离参数在55~65 mm时,该光催化反应装置的光能利用率较好;紫外灯的合理布置可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探究轻骨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及微结构,采用绝对体积法配制全轻骨料混凝土(ALWAC)和次轻骨料混凝土(SLWAC),并与普通混凝土(NC)比对,测试混凝土在各龄期下的碳化深度,通过MIP压汞测试对比研究NC和ALWAC碳化前后微细观孔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特有的内养护效果,轻骨料周围水泥石日趋密实,因而ALWAC和SLWAC较NC抗碳化性能优,且随碳化时间增长碳化速率显著降低;微结构分析表明经历28 d快速碳化试验后,NC和ALWAC孔隙率分别由14.36%、30.33%下降至13.53%、28.70%,定量说明了碳元素入侵造成大量孔隙被填充细化,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生成CaCO3,孔径减小,密实度增加。最后给出了基于陶粒掺量的轻骨料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可为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硅藻在不同环境中对昼夜温差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梅尼小环藻为代表,研究了在高光照与低光照两种条件下,3种不同昼夜温差对梅尼小环藻生物量、光合活性、营养盐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5~10 ℃范围内,昼夜温差的减小能促进梅尼小环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的增长,使其比生长速率增加;在高光照下,各组梅尼小环藻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差异显著,降幅范围为36.3%~65.2%(P<0.05),而低光照下各组Fv/Fm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随着温差减小,培养基中PO3-4-P的净减小值越大;不同处理组梅尼小环藻对硅的亲和力也表现出差异:高光照下,5 ℃温差组的硅亲和力最高,其半饱和常数(Km)为1.755 ng/L,而低光照下,恒温组的亲和力最高,其Km为4.673 ng/L;不同光照条件下,梅尼小环藻的生理习性对昼夜温差的响应不同,但总体上一定范围内昼夜温差减小有利于梅尼小环藻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09.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TS-90 and IPTS-68 above 1235 K are described. It is shown that none of the following CIE definitions or recommendations require revision becaus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TS-90: International Lighting Vocabulary definitions; CIE Standard Illuminants A, D65, other illuminants; and sources for realizing CIE Illuminants. The effect of the ITS-90 on previously calibrated sources for realizing CIE illuminants is negligibly small.2  相似文献   
110.
This study reinvestigated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structure light depth sensing field: correspondence retrieval of features between patterns and images. We formulate the global optimum correspondence retrieval by maximizing a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correspondence given observed features, which is depicted by a Bayesian network.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ode-only” based correspondence retrieval methods, the proposed Bayesian network based method exploits the positional correlations of correspondences of neighboring features, namely, the correspondences of poorly detected features are estimated with the aid of the correspondences of well detected features. The method performs especially well on challenging scenes with rich depth variations, abrupt depth changes, edges, etc.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ncrease the correspondence accuracy by about 40% on challenging scen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de-only” based correspondence retrieval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