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9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Lignosulfonate-based polycatecholamine (PCEA-LS) was synthesized by a two-stage approach involving Mannich and catechol–amine reactions, and it was directly used to adsorb Congo red (CR) from the pH-unadjusted aqueous solution. PCEA-LS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on removal of CR by PCEA-L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pth, including contact time, adsorbent dosag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R and adsorption temperature.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isotherm, and thermodynamics of PCEA-LS for CR were explored in detail, and then its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systematically elucid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process of CR follow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the isotherm data fitted the Langmuir model well.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reached 972.6 mg g−1 at 30°C in the pH-unadjusted (pH = 6.25) solution possibly due to the hydrogen bond, π–π stacking,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PCEA-LS and CR. © 201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20 , 137, 48640.  相似文献   
12.
将酞菁蓝颜料及蒽醌蓝与炭黑复配,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分散剂,用砂磨法制备纯黑色相炭黑色浆。结果显示,研磨1 h后粒径在108 nm左右,炭黑分布较窄,PDI为0. 083 9;SEM测试显示分散体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该水性炭黑色浆体系稳定性较好。随着体系蓝色用量增加2. 5%,色浆a^*、b^*值均趋近于0,接近于纯黑色相。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无铬木质素磺酸盐在钻井液中的作用效能,用生产橡碗 栲胶的废渣为原料制备的无铬木质素磺酸盐,与氧化剂(H_2O_2、MnO_2、 KMnO_4、HNO_3、CaCl_2O_7)进行反应,并测定氧化产物在钻井液中的作用 效能.结果表明,用 KMnO_4、HNO_3和 CaCl_2O_7作氧化剂时,其氧化产物 所处理的钻井液性能恶化;用H_2O_2和 MnO_2作氧化剂时,其氧化产物所 处理的钻井液性能变好。  相似文献   
14.
草浆黑液的化学改性和作为混凝土减水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催化氧化再磺化工艺制备了水溶性草浆黑液木质素磺酸盐(SBT-LSN)混凝土减水剂。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经磺化改性后的产品分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0.25%掺量下,混凝土减水率达11.4%,含气量为4%,有一定的缓凝作用;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较大的提高,3d和28d抗压强度比分别达125%和110%,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改善更明显。其适宜的掺量范围为水泥含量的0.1%~0.5%,适合于配制C40(及以下)中低强度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天然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高分子化合物,是制浆造纸产业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具有价格低、生产量大、易于降解的优点,其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与苯酚相似,因此可作为酚醛树脂的原料。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制备与应用可以使大量生物质资源得到高价值利用,还能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石油资源短缺等问题,符合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综述了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含硫木质素基酚醛树脂与无硫木质素基酚醛树脂的制备工艺与应用现状,并总结了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性木素磺酸盐泵送剂GCL1-3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缓凝高效减水剂GCL1与保水剂、引气剂的配伍性能 ,研制了混凝土泵送剂GCL1- 3。GCL1与保水剂HEC、引气剂复配时 ,改善了水泥净浆的保水性能 ,提高了硬化水泥的早期及后期抗压强度。实验测试了GCL1- 3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减水率、流动度损失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 ,当w (水 )∶w(水泥 ) =0 4∶1 0 ,w (GCL1- 3) =0 .5 %时 ,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2 30mm ,减水率达 18% ,且无离析现象 ;2h内流动度损失仅为 2 4% ,而掺FDN的净浆已经失去流动性 ;w(GCL1- 3) =0 .5 %时 ,水泥净浆硬化 3d、7d、2 8d的抗压强度比分别达 146 %、15 8%与148% ,均高于使用FDN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新型降粘剂LGV在钻井液中的降粘能力,初探了LGV的作用机理。此研究对于开发高效、价廉、无污染的木质素类钻井液处理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木质素磺酸钠(LS-N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海泡石黏土(ST)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制备了LS-g-PAMPS/ST耐盐型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了木质素磺酸钠用量、海泡石黏土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对树脂在0.9%Na Cl盐溶液中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了树脂的吸盐水速率,用红外光谱(FTIR)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LS-g-PAMPS/ST树脂的吸水倍率为132g/g,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能。在体系中引入适量ST不仅可以提高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吸盐水倍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吸盐水速率。  相似文献   
19.
在聚羧酸减水剂与木钠复合二元体系中,研究了木钠掺量对体系分散性及凝结时间的影响,结合XRD分析了木钠对水泥水化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木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体系中,木钠对初始分散性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流动保持性;木钠具有较强的缓凝作用,随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增加;木钠减水剂能有效抑制C3S、C3A的早期水化;当掺量为0.4%以下,对后期水化影响较小,而掺量达到0.6%时,抑制中后期C3S的水化。  相似文献   
20.
文31断块PS剂驱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S剂木质素磺酸碱(简称PS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是由废纸液经特殊工艺技术处理提炼而成,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具有降低原油粘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特性。用PS剂进行驱替,可提高采收率。通过室内试验、文31断块现场驱替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等研究工作,进一步探讨了PS剂的驱油机理、摸索了注PS剂驱油的现场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