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45篇 |
金属工艺 | 13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轻工业 | 86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无线电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冶金工业 | 4篇 |
原子能技术 | 15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盐析法结合超声波破碎细胞处理技术,从林蛙油中提取蛋白,并用中性蛋白酶制备林蛙油蛋白酶水解物。通过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水平、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及巨噬细胞体外释放NO实验,研究林蛙油、林蛙油蛋白及其中性蛋白酶水解物对脾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林蛙油、林蛙油蛋白及其中性蛋白酶水解物均对脾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林蛙油蛋白中性蛋白酶水解物显示较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其中性蛋白酶水解物可分别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巨噬细胞产生NO功能达19.3%、104.8%、109.1%及34.9%。以上结果表明,林蛙油蛋白的中性蛋白酶水解物可显著提高脾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p<0.01)。 相似文献
112.
目的:酪蛋白糖巨肽(caseino-glycomacropeptide,CGMP)是κ-酪蛋白经凝乳酶和胃蛋白酶酶解后形成的含有64 个氨基酸的不同种类肽段,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独特的营养特性,探讨CGMP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动物,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长期和短期灌胃不同剂量的CGMP(30、60、120 μg/d)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乳源CGMP干预后的结果表明,在短期灌胃实验中,灌胃不同剂量后CD3+淋巴细胞数比例均显著降低,12 h后恢复灌胃前水平;CD3+CD4+和CD3+CD8+淋巴细胞比例在灌胃30 μg和120 μg CGMP 4 h后均显著降低,而60 μg组则无明显变化;长期灌胃实验中,在第2天和第4天,外周血中CD3+淋巴细胞和CD3+CD4+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120 μg/d剂量组的小鼠外周血中CD3+CD8+淋巴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30 μg/d剂量组在2、4、6、8 d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在第2天,30 μg/d和120 μg/d剂量组外周血中CD3+CD4+/ CD3+CD8+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乳源CGMP能够引起正常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调节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由此提示CGMP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彗星试来验证多层电泳槽的实用性,从而推进彗星试验的规范化.方法 从10只SD大鼠中分别提取淋巴细胞,各制作6张彗星试验载玻片,其中每只动物的一半载玻片用30% H_2O_2处理作为阳性组,另一半未处理的作为阴性组;分别用单层电泳和多层电泳开展彗星试验,并分析彗星试验结果.结果 30% H_20_2导致淋巴细胞DNA损伤;单层电泳和多层电泳的阳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多层电泳的不同层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彗星试验同时进行电泳比分次电泳更有可比性;多层电泳槽能提高彗星试验单次电泳的样品数量,有利于彗星试验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4.
玉米赤霉烯酮饲粮添加蒙脱石对断奶仔猪脾脏和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28±1)日龄、平均体重为(8.84 ±0.21)kg的健康三元(斯格×长×大)杂交断奶仔猪(公母各半)18头,研究1 mg/kg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饲粮对断奶仔猪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产量的影响,同时评价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将试验仔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3个处理(公母各半),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试验处理为:Contr.=基础饲粮;ZEA+CZ0=基础饲粮+1 mg/kg ZEA;ZEA+ CZ4=基础饲粮+1 mg/kg ZEA+4g/kg改性蒙脱石.预饲期7d,正式期2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 mg/kg ZEA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脾脏相对重量、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以及IL-2产量(P<0.05).2)1 mg/kg的ZEA处理饲粮添加4 g/kg改性蒙脱石能够显著改善ZEA诱导的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值率以及IL-2的改变(P<0.05).结果揭示,1 mg/kg的ZEA足以影响断奶仔猪脾脏的生长发育及其细胞免疫功能,添加4 g/kg改性蒙脱石具有显著的脱毒效应,以上结果对指导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以瑞士乳杆菌KLDS 1.8701和嗜酸乳杆菌KLDS AD1、KLDS AD2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它们对体外模拟人工胃肠道的耐受性,并评估了三株乳杆菌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三株乳杆菌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三株乳杆菌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汁盐环境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瑞士乳杆菌KLDS 1.8701和嗜酸乳杆菌KLDS AD1较强于嗜酸乳杆菌KLDS AD2。乳杆菌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活菌数为107CFU/mL时,对脾淋巴细胞活性影响大小为KLDS AD1>KLDS 1.8701>KLDS AD2;KLDS 1.8701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当KLDS AD1的活菌数达到107CFU/mL时才具有促进作用,而KLDS AD2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本研究以前期从viili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副干酪乳杆菌VL8为基础,对其胞外多糖(VL8-EPS)的免疫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究。首先分离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L8-E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在其与有丝分裂原共同作用下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表明,VL8-EPS在浓度12.5800μg/m L范围内,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VL8-EPS协同刀豆蛋白(Con A)也显著地增强了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且诱导效果高于单独施用VL8-EPS;并能显著促进协同Con A诱导的细胞因子IL-2、IFN-γ、IL-6的分泌水平。综上,VL8-EPS显著地促进了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对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协同促进作用,还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发挥了免疫增强作用,说明VL8-EPS在一定程度上对免疫机制进行了调控。 相似文献
117.
本研究旨在探明菠萝蜜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jackfruit pulp,JFP-Ps)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的影响。通过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培养实验,测定不同质量浓度JFP-Ps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和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含量)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JFP-Ps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质量浓度为80μg/mL和160μg/mL时效果显著(P0.05);当JFP-Ps质量浓度为40μg/mL甚至更高时,T-AOC及GSH-Px、SOD和CAT活力显著升高(P0.05),但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JFP-Ps在质量浓度40~160μg/m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TNF-α、IFN-γ和IL-1β的分泌(P0.05)。结果表明JFP-Ps的免疫增强活性可能与其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抗氧化活性及诱导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1β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白果清蛋白(GAP)对正常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内分别进行了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实验,非特异性的碳粒廓清作用实验,体液免疫的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实验以及细胞免疫的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实验;采用MTT法测定体外T、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乳酸脱氢酶法(LDH)测定NK细胞对肿瘤靶细胞杀伤作用,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GAP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GAP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GAP能增加正常小鼠免疫器官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能显著的增强正常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DTH反应,促进血清溶血素的形成;GAP能促进活化和未活化的T、B淋巴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刺激脾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提高L3T4+细胞百分率(%)、Lyt2+细胞百分率(%)及L3T4+/Lyt2+细胞比值。结论:白果清蛋白能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体外评估7 种乳杆菌的免疫作用,探讨小鼠离体脾脏淋巴细胞在筛选免疫活性乳酸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用MTT 法观察不同种属、不同剂量的活性和热致死乳杆菌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活性和热致死乳杆菌单独作用都能促进体外淋巴细胞增殖且均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当活性和热致死乳杆菌剂量为107CFU/mL 时(即细菌与细胞的比例为10:1)的效果最为明显(P< 0.05),且活菌制剂的免疫调节作用优于热致死菌体 (P < 0.05),其中活性罗伊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PI 值)明显较ConA诱导组高(P < 0.05)。结论:正常离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可用于体外初步筛选具有潜在免疫活性的乳杆菌,从而缩小用于动物实验的目标菌株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考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hIL-10) 对可溶性鸡Ⅱ型胶原(SCC Ⅱ) 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 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足肿胀度、体重、胸腺与脾脏系数, 观察不同部位淋巴细胞ConA 增殖反应并检测腹腔巨噬细胞(PMΦ) 与滑膜组织细胞(SMCs) 产生IL-1 的水平。结果:与SCC Ⅱ(0.03 mg·kg-1·d-1, ig) 或IL-10(1, 2 μg·d-1, sc) 单独治疗比较, 二者联合治疗大鼠AA, 明显改善上述观察指标, 同时使SCC Ⅱ的口服耐受诱导期缩短, 增强了治疗效果。结论:IL-10 能提高SCC Ⅱ治疗大鼠AA 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