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0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40篇
化学工业   39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399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68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7篇
冶金工业   46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就底框架砖房桩基础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抗震设计原理出发 ,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和计算方法 ,并通过工程实例 ,得出了这类问题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2.
针对砌块建筑普遍存在的开裂及渗漏现象 ,在模数协调、结构构造、变形控制、墙体抗渗等方面提出了建筑与结构的设计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3.
魏纲  陈春来 《工业建筑》2012,42(1):117-122
采用三维MIDAS/GTS软件,考虑建筑物-土体-隧道共同作用,模拟了双圆盾构隧道垂直穿越墙下筏基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工况,研究隧道施工引起的建筑物附加沉降及荷载,考虑隧道水平位置及墙体层数改变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双圆盾构机穿越建筑物,建筑物的沉降量逐渐增大,完全通过以后建筑物沉降趋于稳定并略有回弹;沿隧道掘进方向的建筑物产生短期不均匀沉降,先从零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零;构件第一主应力最大值σ1和墙体最大剪应变均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随着隧道轴线与建筑物轴线水平距离从零开始增大,建筑物呈现向隧道一侧倾倒的趋势,基础局部倾斜先增大、后减小;在一定范围内,σ1最大值和最大剪应变基本保持不变,超出后逐渐减小,并接近初始值。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墙体最大剪应变呈线性增长,对建筑物造成轻微的损害。  相似文献   
24.
宋威武  唐世杰 《钻探工程》2023,50(2):109-114
唐包铁路线塔黄旗东站有5段人工填土高路基出现下沉量100~600 mm的病害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采取了向沉降路基上部填土及道砟底部注浆、向站区两边缘沉降区段路肩处增设挡墙、护砌的病害治理措施,施工过程中解决了高路基站区的物料二次垂直倒运、高路基站区路基顶部近水平倾斜注浆管植入、注浆管壁环隙封堵、线轨上注浆管植入等施工难题,达到了病害治理的质量标准和工程目标。  相似文献   
25.
王成秋 《江西水利科技》2000,26(2):115-117,128
从水库运行情况及砌石坝地质,防渗结构,砌体质量着手,分析漏疸化变化也库水位,温度渗漏水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6.
砌体开裂过程数值模型及其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损伤力学和脆性理论,将砌体看成是由块体、砂浆、粘结带组成的三相材料,考虑砌体组成材料的非均匀性特点,提出了新的砌体开裂过程数值分析方法,利用材料破裂过程分析系统(MFPA2D),从细观力学层次上数值模拟了砌体试件在水平剪切荷载作用下从损伤到开裂破坏过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该数值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模型的合理性,同时为砌体开裂破坏预测预报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7.
砖砌体建筑的温度裂缝及设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目前砖砌体建筑普遍存在着竖向,水平、斜向温度裂缝、并分析了裂缝产生原因。根据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在建筑,结构设计时采取“调”、“放”、“抗”措施,达到控制裂缝产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我国村镇地区砌体结构分布广、数量大、抗震性能普遍较差,且具有结构形式多样、无数据和随机性强等特点,获取其建筑信息是实现震害预测的前提和基础,但传统人工检测技术效率低、不经济。为此,提出了一种图像识别与模糊推理相结合的村镇砌体建筑群信息智能获取方法。建立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砌体建筑图像识别模型,结合图像测量技术获取建筑几何信息;提出了基于模糊推理的砌体结构隐蔽信息确定方法,可有效提取村镇砌体结构墙体属性、构造措施、材料强度等隐蔽属性信息;依据获取的建筑信息与场地信息,分别建立单体结构力学模型与空间地震动场模型,通过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实现村镇区域砌体建筑群的震害预测。最后,对北方地区某村落进行群体建筑信息获取和震害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数据的图像识别和图像测量技术可以有效获取村镇建筑结构类型以及外观尺寸信息,提出的模糊推理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识别砌体建筑群的隐蔽信息,进一步通过对震害场景的数值模拟,实现村镇区域群体建筑震害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29.
《Mauerwerk》2018,22(3):151-161
According to currently valid codes, it is no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unreinforced infill walls considering the deformation‐based membrane effect by incorporating the exact support conditions. One reason for this is the lack of a validated calculation procedure, which in addition to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lso realistically represents the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of these system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refore, a new non‐linear analytical calculation procedure is presented. The main focus of the analysis of walls subject to area loading is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support conditions and thu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eformation‐based membrane compressive force. Through generalised formulation and a standardised notat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equations, different material behaviours and various support conditions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with few parameters. On the action side, both lighter loading like wind loads and heavier loading like explosion loads can be consider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ial factor concept, it is possible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uropean codes and thus ensu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nalysis model.  相似文献   
30.
《Mauerwerk》2018,22(4):215-224
Since 2012, Life Cycle Engineering Experts (LCEE)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to the sustainability of market‐relevant (also potentially) construction methods in German housing ([1] to [4]). The methodical basis was a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approach of the Deutsches Gütesiegel Nachhaltiges Bauen (DGNB) applied to representative model buildings from the detached house and apartment building sectors (see Figs. 1 and 2). The key findings have been compressed into themed fact sheets intended to ensure appropriat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to various recipients. As a contribution to less marketing and more reality, the following paper outlines the lessons learnt from selected example fact sheets concerning sustainable hou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