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89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解-水热法低温制备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钛为原料,通过水解-水热反应,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金红石型TiO2纳米颗粒.利用XRD和TEM研究了其结晶度、晶型和粒度情况和水热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度以及前驱物的pH值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常规条件和水热条件下反应产物的状况,并探讨了水热条件下晶相转化机理,以及控制晶相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2.
纳米粒子填充PTFE摩擦副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国内外纳米粒子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副材料的研究进展,对纳米粒子填充后的减摩抗磨机理进行探讨,提出“滚珠轴承”、膜润滑和界面束缚作用三个观点,分析该项研究在纳米粒子分散技术和纳米粒子与PTFE基体界面处理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复合材料界面处理机理、PTFE表面粘结机理和纳米粒子分散机理,提出一些新的纳米粒子填充PTFE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和分散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Here, the Ni-based metallic nano-particles (Ni, NiMo and NiMoP) were electrodeposited on/in the surface of ERGO/CE substrate from a citrate-based electrolyte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investigated towards methanol and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all prepared electro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 electrochemical and non-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modified electrodes towards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methanol and ethanol were studied in 0.1 M NaOH solution by conventional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such as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y. In the optimized electrodeposition conditions, the obtained electrochem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iMoP/ERGO/CE displays dramatically improve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Jpf (mA.cm−2) = 263.14 for methanol and Jpf (mA.cm−2) = 253.35 for ethanol], stability and poisoning tolerance towards the electro-oxidation of these fuels in alkaline solution. Finally, for comparison, the Ni (alone) and NiMo (binary) electrodeposited on/in the ERGO/CE (without P) and also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ERGO layers on the surface of CE, the NiMoP/CE (without ERGO) were prepared and applied as electrocatalysts.  相似文献   
24.
有机分散介质中纳米SiC粉体稳定悬浊液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粉体的稳定分散是制备微观结构均匀、缺陷少的纳米复相陶瓷坯体的关键。本文中采用Zeta电位、粒度分析、SEM等测试技术分析了超声震荡和HF酸洗对SiC纳米粉体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乙醇、乙二醇以及75%乙醇和25%乙二醇混合液作为分散介质,聚乙二醇为分散剂时纳米SiC粉体在不同pH下的分散稳定性,确定了粉体最佳超声震荡的最佳时间;探讨了酸洗的作用;并在乙二醇中,以1%PEG为分散剂,pH=10条件下获得了纳米碳化硅粉体的高稳定分散悬浮液。  相似文献   
25.
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的制备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厚度约为20 nm的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利用热重分析法对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以期深入认识由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热分解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分别采用Coats-Redfern方程和Dolye方程,对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拟合,得到了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热分解反应属于Avrami-Erofeev(n=1)的成核和生长为控制步骤的反应机理,其表观活化能E=131 kJ/mol,指前因子A=1.56×1010。  相似文献   
26.
用Falex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金红石相与锐钛矿相TiO2、α-Al2O3和γ-Al2O3、钇稳四方相和单斜相ZrO2纳米粒子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这些纳米粒子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pB值),其润滑性能与纳米粒子的结构和大小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在添加浓度3%左右时具有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用纳米SiO2机械包覆硅灰石填充尼龙1010制备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拉伸、硬度和摩擦磨损实验,并与纯硅灰石填充尼龙1010的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纳米SiO2机械包覆硅灰石填充尼龙1010大幅度提高了尼龙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降低了摩擦因数;当纳米SiO2/硅灰石复合颗粒填充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达到最低摩擦因数0.307和最低磨损量1.27 mg,分别比纯尼龙降低了51.35%和55.86%。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钛纳米填料粒径和含量对环氧基钛纳米复合导静电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不同粒径的钛纳米粉(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表面预处理)按不同量加入双酚A(E)型环氧树脂中,之后涂覆在Q235钢表面形成导静电复合涂层。通过表面电阻测试、截面形貌观察、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测试,分别评价复合涂层的导静电性能、截面结构和耐蚀性。结果钛纳米粉添加量(占涂层质量百分比)为28%时,随着钛纳米粉粒径从40 nm增大到200 nm,环氧基复合导静电涂层的表面电阻降低,截面结构更加杂乱,添加100 nm钛纳米粉的涂层阻抗和极化曲线阳极电流分别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添加的钛纳米粉粒径为100 nm时,随着添加量从7%增至28%,环氧基复合导静电涂层的表面电阻降低,截面孔洞增大,阻抗值降低,极化曲线阳极电流增大。结论钛纳米填料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涂层的导静电性能、致密性和耐蚀性。当添加量为28%时,钛纳米粒径大于100 nm后,涂层截面形貌更加杂乱,耐蚀性降低。对于100 nm粒径的钛纳米填料,当其添加量大于7%时,复合涂层的致密性和耐蚀性降低。  相似文献   
29.
超临界流体以其粘度低、密度大、较好的传质、传热和溶解性等特性,在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微粒材料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极具应用价值.故其制备技术已成为化学工程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0.
高戈  李根深  朱建平  冯春花 《硅酸盐通报》2017,36(10):3311-3317
介绍了具有胶凝活性的粉煤灰、矿渣、纳米材料的颗粒特性对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包括颗粒级配区间的优化、颗粒尺寸分布模型以及矿物掺合料的作用机理.细度对水泥强度的贡献很大,特别是在水化初期;目前大多研究中的紧密堆积模型采用fuller分布,可改善浆体的结构;高活性胶凝颗粒、水泥颗粒和低活性胶凝颗粒分别取代细、中和粗颗粒区间,可优化区间提高整体性能.最后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展望了胶凝组分粒度特性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