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89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将超细全硫化粉末橡胶(ENPs)与硫化剂硫磺或促进剂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TBBS)预先复合后再加入生胶中混炼并硫化,利用力学性能测试、NMR、DSC、DMA等方法分析了不同配方对硫化胶性能及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前将ENPs与硫磺或TBBS复合后,可缩短起硫时间,提高交联密度,增加结合胶含量,减少P...  相似文献   
382.
水热改性法制备分散性纳米氧化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NiCl2 和NH4HCO3为原料, 探讨了采用常温合成-水热改性-中温焙烧工艺制备分散性纳米NiO的可行性。常温条件下制备的产物主要由NiCO3 Ni(OH)2和Ni(OH)2微晶相组成且团聚现象突出;水热改性可进一步促进沉淀的形成,降低产物中Ni(OH)2及水分含量,使后继焙烧产物(纳米NiO)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热力学计算表明: 在Ni2+-NH3-CO32--H2O体系中, 升高温度有利于镍氨络离子的解离, 促进NiCO3 和Ni(OH)2沉淀的形成。温度越高,形成NiCO3的热力学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83.
纳米级β-Ni(OH)2的制备和放电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均相沉淀法和无水乙醇溶剂法制备出了纳米级β-Ni(OH)2运用XRD、TG、DTA、TEM及ICP测试对制备的样品作了分析研究.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转型条件及后处理温度的选择对样品性质影响很大,对纳米β-Ni(OH)2进行了充放电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84.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粉体进行超声表面改性,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DLS)、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能够成功地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并且提高其分散性。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活化率提高,团聚减少,粒子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385.
以"壳/核"型碳包覆铁(Fe(C))纳米颗粒为填料、水性丙烯酸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纳米复合电磁波吸收涂料.采用不同含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颗粒改性,提高了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性.选用吸收剂填充量为25%(质量分数)的涂料,测定了不同厚度涂层的电磁波吸波性能.涂层具有很好的吸波性能,当厚度为5mm时,反射损耗峰值为-17.2dB,吸收带宽为3.2GHz(7~10.2GHz).首次用实验结果证明了传输线理论对铁磁性纳米颗粒吸波性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386.
Rapid detection of whole virus particles in bi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samples represents an unmet need for the contain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Here, an optical device enabling the enumeration of single virion particles binding on antibody or aptamers immobilized on a surface with anti-reflective coating is described. In this regime, nanoparticles adhering to the sensor surface provide localized contributions to the reflected field that become detectable because of their mixing with the interfering waves in the reflection direction. Thus, these settings are exploited to realize a scan-free, label-free, micro-array-type digital assay on a disposable cartridge, in which the virion counting takes place in wide field-of-view imaging. With this approach we could quantify, by enumeration, different variants of SARS-CoV-2 virions interacting with antibodies and aptamers immobilized on different spots. For all tested variants, the aptamers showed larger affinity but lower specificity relative to the antibod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robes on the same surface enables increasing specificity of detection and dynamic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