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3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篇 |
综合类 | 159篇 |
化学工业 | 412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240篇 |
矿业工程 | 6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27篇 |
水利工程 | 34篇 |
石油天然气 | 8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13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晚期垃圾渗滤液实现短程硝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SBR反应器,探讨了溶解氧(DO)、温度和pH值对晚期垃圾渗滤液实现短程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O质量浓度为0.75 mg/L左右时,短程硝化效率较高,大于该值时硝化类型有向全程硝化转变的趋势,低于该值时最大氨氧化速率下降较大;当DO质量浓度保持在0.75 mg/L左右时,降低温度和pH值,最大氨氧化速率下降,但亚硝氮积累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低溶解氧情况下,由于DO的抑制作用,硝酸菌没有表现出较亚硝酸菌更适应较低温度或pH值环境的特性,DO是实现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控制因素.当DO为0.75 mg/L左右,pH值为6.5~8.0,温度为25~27℃时,可以达到96%以上的氨氮去除率及98%以上的亚硝氮积累率,在此条件下最大氨氧化速率为0.097~0.12 g/(gVss.d). 相似文献
92.
纪逸群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11):17-20
论述了废水高效生物脱氮工艺进展,提出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其机理分析,短程硝化反硝化及其影响因素、厌氧氨氧化以及其氨氮去除效果等新兴的高效生物工艺,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污水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抑制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含氮废水尤其是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中,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显著影响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游离氨对硝化作用的抑制机理有利于生物脱氮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总结了游离氨抑制对硝化作用影响的最新研究,介绍了游离氨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抑制模型和抑制机理,以及控制游离氨抑制作用的主要策略;探讨了游离氨选择性抑制下短程硝化反应的实现、维持和适应性,主要包括游离氨和其他影响因素如溶解氧、温度等协同作用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焦化废水亚硝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用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时,亚硝化的动力学研究对好氧反应器构筑物的设计及运行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根据亚硝化菌与硝化菌世代周期的不同,利用劳伦斯-麦卡蒂模型研究焦化废水亚硝化的动力学参数,求得vm ax=2.03 mgNH4 -N.mgVSS-1.d-1,Ks=22.07 mgNH4 -N.L-1,Y=0.257 4 mgVSS.mgNH4 -N-1,Kd=0.086 4 d-1.利用所得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曝气池内生物量浓度与污泥龄的关系,根据多组试验数据得到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95.
采用2台串联环状生物膜培养反应器(biofilm annular reactor,BAR)模拟氯胺消毒给水管网系统,通过对余氯、NH4+-N、NO2--N、NO3--N、DO、异养菌(heterotropic,HPC)及亚硝化菌(amnoniu-oxidizing bacteria,AOB)等指标进行检测,共同评价氯和亚氯酸盐2种消毒剂对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出厂水再投氯消毒可造成NH4+-N降解,使得NO2--N和NO3--N产生积累;再投亚氯酸盐更易提高管网中余氯和DO的质量浓度,使得NO2--N和NO3--N质量浓度降低,可有效地控制硝化作用;与投加氯消毒时相比,投加0.6mg/L亚氯酸盐时,第1台BAR中悬浮和生物膜中HPC分别平均降低了2.58log和2.86log,悬浮及生物膜中AOB降低约1log,亚氯酸盐能对AOB起到控制灭活效果而等量氯对其几乎没有灭活效果.因此,在控制管网硝化作用方面,亚氯酸盐与氯胺联用的消毒效果优于氯与氯胺.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低溶解氧微膨胀前后污泥硝化活性的变化,采用SBR反应器,平均DO浓度为0.6mg/L-0.9mg/L,测定污泥微膨胀前后污泥氧消耗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发生污泥微膨胀后,活性污泥对COD的去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而对氨氮去除能力却有一定的下降。污泥微膨胀前后的氧消耗速率曲线显示,微膨胀前活性污泥总活性为67.72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43.12mgO2/gVSS·h,占其总活性的63.67%;而微膨胀后活性污泥总活性为90.49mgO2/gVSS·h,其中硝化活性为23.98mgO2/gVSS·h,占其总活性的26.51%。低DO成为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基质,污泥微膨胀的状态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成为优势菌种,而硝化细菌成为非优势菌种,污泥的总硝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7.
生物除磷技术新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解决在除磷与脱氮的联合工艺中,由于两过程所涉及的微生物在性质及最佳代谢条件上有较大差别,在同一处理流程中很难达到协调而稳定的运行的问题,在传统生物除磷工艺原理基础上,就新近发现的反硝化除磷技术新工艺及其微生物学原理、特点进行了重点介绍.反硝化除磷过程COD需求量最小,能量消耗最小,污泥产生量最小,高效能、低能耗,二次污染少。 相似文献
98.
缺氧/好氧和协同控制DO/HRT工艺对亚硝化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比较协同控制DO/HRT和缺氧/好氧两种运行方式对亚硝化的影响,在常温(18~22℃)下,采用两组2级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1#采取协同控制DO/HRT的启动和运行方式,2#采取缺氧/好氧的方式,分别比较两种方式在亚硝化的启动时间、稳定运行效果、曝气能耗、对进水NH4+-N质量浓度下降的适应性以及污泥沉降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2#分别用了26和41 d实现了亚硝化;在以原水经AO除磷出水为进水时(NH4+-N质量浓度35~43 mg/L),两种运行方式亚硝化效果均较好,但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节省了约20%的曝气能耗.当进水NH4+-N质量浓度由43 mg/L下降到27 mg/L时,1#亚硝化失稳,最终亚硝化率下降到67.39%,而2#亚硝化较稳定,亚硝化率保持在88%以上;1#和2#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利用协同控制DO/HRT的方式启动亚硝化,随后转变为缺氧/好氧运行,有助于亚硝化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并能节省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99.
采用2台串联BAR模拟给水管网系统, 通过对余氯、NH4+-N、NO2--N、NO3--N、DO、HPC及AOB等指标检测, 评价氯和二氧化氯2种消毒剂对氯胺消毒管网中硝化作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比等量氯更易提高管网中余氯质量浓度和DO质量浓度;氯消毒阶段NH4+-N降解, NO2--N和NO3--N积累, 而投加二氧化氯后可有效控制硝化作用;与投加氯消毒相比, 投加等质量浓度 (0.6 mg/L) 二氧化氯时, 第1台BAR中悬浮和生物膜中HPC分别降低了2.54 log和1.63 log, 悬浮及生物膜中AOB降低约1 log;二氧化氯能对AOB起到控制灭活效果而等量氯对其几乎没有灭活效果, 在控制供水管网硝化作用方面, 二氧化氯与氯胺联用的消毒效果优于氯与氯胺.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