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4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电工技术   7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10篇
化学工业   5935篇
金属工艺   450篇
机械仪表   76篇
建筑科学   835篇
矿业工程   166篇
能源动力   152篇
轻工业   873篇
水利工程   107篇
石油天然气   480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8篇
冶金工业   426篇
原子能技术   67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PP—g-(St—co—MMA)]为相容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PP/PVC/PP—g-(St—co-MMA)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由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统计。结果表明,在PP/PVC中加入PP-g-(St—co—MMA)相容剂,共混物亚微观相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PP—g-(St—co—MMA)能够明显降低PP/PVC共混物中PVC分散相的分散尺寸,提高共混物两相之间的相容性。改变相容剂的用量和共混物的组成,都对体系的形态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从型材内筋壁厚、加工助剂、辅助原料、塑化控制、模具流道等方面分析了PVC型材低温落锤破裂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PVC型材低温落锤冲击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碘离子掺入到高氯乳剂可以显著提高其感光性能。碘离子掺入到亚表层可增加乳剂的光吸收,提高感光度,增加反差。最佳掺入量为0.6%mol/mol Ag,掺入位置在65%Ag处,KI加入速度约8s。在一定范围内(小于1.5%mol/mol Ag)碘离子掺入亚表层对清晰度没有明显影响。如果铱掺杂的掺杂位置为亚表层,掺杂量为10~(-7)mol/mol Ag,铱络合物可有效地改善含碘高氯乳剂的高照度互易律失效。  相似文献   
104.
配位离子液体[3(CH3CH2)4N+Cl-·(NH2)2CO]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地顺  王娜  李雪刚 《化工学报》2007,58(6):1457-1460
采用尿素和氯化四乙基铵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位离子液体,并通过红外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尿素和氯化四乙基铵发生反应,使得原来尿素羰基峰由1690.72cm-1转移到了1619.10cm-1。由X-射线粉末衍射图可以看出,在2θ = 30.37°处有新的衍射峰。通过差热-热重分析,配位离子液体在室温到250℃可以稳定存在,与其他有机溶剂相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5.
甲基三氯硅烷(M1)与低沸物(LBR)是工业上"直接法"生产二甲基二氯硅烷单体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两者之间通过再分配反应可转化为高价值的有机硅单体.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l3固体酸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甲基三氯硅烷与低沸物的再分配反应,制得二甲基二氯硅烷和三甲基氯硅烷.考察了活性炭载体预处理方式及反应条件对再分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温扩孔处理的活性炭载体负载的AlCl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优化的反应条件为:W(M1/LBR)为2.0~3.0,反应温度为310℃,LHSV为1.5 h-1;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简单,催化反应条件温和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6.
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硝酸盐类相变材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相变材料,但其最高使用温度仅为600 ℃,因此找到一种热容量大、工作温度范围宽、热损失低、价格便宜的相变储热材料是目前的研究重点。选取氯化锂和氯化钠两种高温熔盐相变材料按照不同的质量比混合制备了9种二元熔盐混合物,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其在600 ℃范围内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由于氯化钠的熔点较高,当氯化锂和氯化钠的二元混合物中氯化钠的含量较多时,即氯化锂的含量较少时,少量的氯化锂不能将混合物的熔点降低至600 ℃以下,混合材料无法熔化;当氯化钠和氯化锂发生熔融时,无论何种比例其相变温度均保持在540 ℃左右,浮动±15 ℃;以质量配比为90%氯化锂-10%氯化钠的二元混合物的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相差较大,所以该二元混合熔盐可以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的传热和蓄热技术中。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实验证明在(S)-( )-5-羟甲基-2-吡咯烷酮合成中,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时,所得产品产率和纯度都有大幅度提高;且实验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8.
用305酯(双季戊四醇酯)增塑剂与其他添加剂配合使用,部分取代TOTM(偏苯三酸三辛酯)生产船用105℃PVC(聚氯乙烯)电线电缆料,并对其电性能,浸水后电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305酯为主增塑剂剂时,与4~5份的TCP(磷酸三甲酚酯)并用可以显著改善电缆料浸水电性能。在配方中应用二盐基性苯二甲酸铅和二盐基硬脂酸铅作稳定系统,更能保证电线电缆料浸水电性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9.
王升文 《化学试剂》2007,29(8):483-484,502
介绍了利用EDTA滴定法精确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原理、条件和方法。试样溶解后,先在强酸性介质中用AgNO3沉淀Cl-离子,沉淀过滤后,加入过量Ni(CN)42-发生置换反应,然后在pH9.5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以紫脲酸铵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置换出的Ni2 离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本法,准确、干扰小、终点现象明显,是一种准确的测氯方法。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仅为0.18%,回收率为98.3%~100.9%。  相似文献   
110.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基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改性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CMC-g-P(MMA-DMDAAC)共聚物,采用自组装方法负载2,4-二氯苯氧乙酸(2,4-D)得到2,4-D/CMC-g-P(MMA-DMDAAC)纳米药物缓释体系。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探究其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2,4-D/CMC-g-P(MMA-DMDAAC)载药粒子呈笼状结构,粒度分布为160~425 nm;其载药率随着CMC∶MMA∶DMDAAC的摩尔比增大而提高,最高可达40.8%;其药物累计释放率随CMC∶MMA∶DMDAAC的摩尔比增大而降低,其释放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遵循Fick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