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3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电工技术   31篇
综合类   301篇
化学工业   5800篇
金属工艺   137篇
机械仪表   74篇
建筑科学   476篇
矿业工程   64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719篇
水利工程   46篇
石油天然气   102篇
武器工业   38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42篇
冶金工业   30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制备一系列水性聚氨酯(WPU)乳液。以粒径、黏度、耐水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为指标,对原料的用量及配比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当聚碳酸酯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NCO与PCDL中—OH物质的量比为2.8,DMPA、BDO、HEMA用量分别为5.0%、4%、4%时,制备的WPU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52.
为开发出一种柔性防护材料,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与芳纶制备的平纹织物作为增强面板,软式聚氨酯(PU)作为芯材,利用纺织技术与一体发泡技术相结合制备了具有良好缓冲性能的夹芯结构柔性复合材料。同时,选用面密度相同的锦纶非织造布及玄武岩平纹布作为增强面板对比材料,对3类夹芯复合材料进行静态与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芳纶/UHMWPE织物增强夹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良,经向拉伸断裂强力为1 930 N,断裂伸长率为5.8%;纬向拉伸断裂强力为1 744 N,断裂伸长率为6.5%;在7.5 mm处进入压实阶段,压缩形变为93%;冲击破坏强力为1 260 N, 吸收的总能量为13.4 J,能量密度为4.95 J/g;芳纶/UHMWPE织物增强夹芯复合材料在保证质轻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53.
为解决低分子染料的耐热迁移性差和涂层色浆配制时外添加涂料、染料等着色剂的烦琐性,将1-氨基-4-羟基-2(6-羟基己氧基)蒽醌通过共价键引入水性聚氨酯骨架中合成端羟基自着色水性聚氨酯。借助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自着色水性聚氨酯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考察了蒽醌发色体质量分数、固化剂质量分数和焙烘条件对涂层棉织物K/S值、色牢度和手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自着色水性聚氨酯制备过程中蒽醌发色体质量分数增加,涂层棉织物K/S值增大;当固化剂质量分数为20%,于150 ℃焙烘5 min,涂层棉织物K/S值为5.20,干、湿摩擦色牢度为4~5级,褪色牢度为3~4级,沾色牢度为4~5级,手感为3级。  相似文献   
54.
采用膜渗透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纺织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为料液浓度50~1 000 μg/L,温度43 ℃,Na2SO4含量0~1%,流速380 mL/min。本方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检测限均低于0.03 mg/L,加标回收率在76.66%~118.7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  相似文献   
55.
针对丝素蛋白(SF)吸水性差、力学性能不足等问题,以丝素蛋白为基材,亲水性葡萄糖(Glu)和塑化剂甘油(Gly)为辅料,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SF/Glu海绵,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法制备聚氨酯(PU)薄膜。通过医用热熔胶黏合SF/Glu海绵与PU薄膜获得丝素基双层敷料,并对双层敷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Gly质量分数为0.5%,PU质量分数为8%,Glu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制备的双层敷料,其吸水率高达自身质量的12.5倍,溶失率低于2%,保水时间延长至11 h;Glu和SF的相容性较好,Glu可使SF维持较稳定的β-折叠结构;制备的双层敷料无细胞毒性,且具有阻菌功能。  相似文献   
56.
针对传统相变微胶囊后整理法制备蓄热调温纺织品时存在制备工序繁杂、效率低等难点,开发了一种简便快捷的后整理法。选用相变蜡、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乳化剂和水性聚氨酯为主要组分,经高剪切乳化制备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利用浸轧—焙烘方式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优化乳化剂用量、相变蜡与聚氨酯配比及焙烘温度,并测定整理后棉织物及背心的蓄热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当OP-10质量分数为5%,相变蜡与聚氨酯的质量比为1.5∶1,焙烘温度150 ℃时,整理剂在纤维表面原位成膜形成包裹纤维的蓄热调温薄膜,从而赋予棉织物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后棉织物具备蓄热调温功能,由其所制作的背心具有显著的蓄热调温功能。  相似文献   
57.
李庆  涂强  王晓艳等 《印染》2013,39(13):6-9
采用N-甲基二乙醇胺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得3种端基为—OH的多叔胺基链段作为扩链剂;分别对由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PEG)反应制得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扩链反应,封闭—NCO基团,制得阳离子型反应性聚氨酯固色剂;再对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进行固色处理。优化固色剂合成工艺试验结果显示,—NCO与—OH的物质的量之比值R=2.0,PEG的分子质量为1000,多叔胺基链段中阳离子基团数目为4个。该固色剂能将湿摩擦色牢度提高1级左右。  相似文献   
58.
以乙酸木质素(AAL)、聚乙二醇(PEG)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薄膜,采用FTIR、TGA、DSC和拉伸试验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的链段长度是影响薄膜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PEG链段长度的增加,聚氨酯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热分解温度升高;采用链段较长的聚乙二醇的薄膜,刚性小,引入PEG400的薄膜断裂伸长率最大可达292%。当木质素含量达到30%时,薄膜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9.
织物涂层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品涂层整理剂简称涂层剂,是指一种均匀涂布于织物表面能形成薄膜的高分子类化合物.阐述了近年来新研发的一些织物涂层剂(如新型聚丙烯酸酯类涂层剂、聚氨酯类涂层剂、聚氯乙烯类涂层剂、有机硅类涂层剂)的制备、特性及应用,指出了今后织物涂层剂的研究方向:绿色环保型、特殊功能型、“智能”化、多功能型.  相似文献   
60.
Eun Joo Shin 《纺织学会志》2018,109(2):241-247
Poly(ethylene-3,4-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 sulfonic acid)(PEDOT/PSS) water dispersions ar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nd various coating formulations for substrates, such as glass, plastics, and ceramics, have been suggested. Recent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organic solvent, such as ethylene glycol (EG) and dimethylsulfoxide (DMSO), to the aqueous dispersion of PEDOT/PSS increases the conductivity significantly.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a combination of solvent addition affects the PEDOT/PSS conductivity of artificial leather (napping fabric with short fur). In additi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EDOT/PSS conductivity for the common use of artificial leathe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brasion and tension cycle tests.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the leather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EG < DMSO < EG + DMSO.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EDOT/PSS conductivity in the case of EG + DMSO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EG or DMSO solvents. The padding process was found to be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for achieving durability against abrasion and tension cycle with a lower deposit weight than when using the coating proces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tic leather using the padding process also showed high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coa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