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1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8篇 |
综合类 | 61篇 |
化学工业 | 110篇 |
金属工艺 | 16篇 |
机械仪表 | 107篇 |
建筑科学 | 104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45篇 |
轻工业 | 18篇 |
石油天然气 | 40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33篇 |
冶金工业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理论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选择R404A/R508作为复叠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工质对,通过分析复叠式制冷系统的高、低温级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与各自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之间的关系,在整机COP最大化和高、低温级压缩比相等的原则下,确定了复叠式制冷系统最佳中间温度以及系统工作的状态点. 相似文献
52.
Inthe1970’sCFCsandHCFCswerefoundtohaveozonedepletionpotentialandglobalwarmingpotentialwhichinducestheinternationalcaresandnotices.TheinternationalMontrealProtocolandtherevisionoftheprotocoldeterminedthephaseoutdatesofCFCsandHCFCs.Therefore,todevelopnewr… 相似文献
53.
替代工质用润滑油的性能与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与空调制冷用替代工质相匹配的润滑油的性能进行了文献检索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润滑油性能的不足,指出这些不足可以通过不同的润滑油添加剂来弥补,进一步分析了各种空调制冷用润滑油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极化制冷润滑油添加剂PROA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ROA可以改善系统的润滑性能,延长压缩机的寿命。 相似文献
54.
55.
该文旨在从目前80余种制冷剂(包括替代工质)中筛选出能满足复合制冷循环间冷系统(以下简称复间冷)要求的中间传热介质(制冷剂/工质)。筛选步骤如下:1)按制冷剂的臭氧损耗潜势和全球变暖潜势挑选出满足环保要求的"环保型制冷剂";2)根据环保型制冷剂的物性对复间冷要求的满足程度,挑出合适度比较高的若干种;3)从前两轮筛选出的制冷剂/工质挑出做功能力最大者。最终氨成为3轮筛选唯一胜出的自然物质。考虑到氨的气味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性,条件具备时可燃可爆,故再次仔细分析了其安全性,指出其燃爆可防、易防,拟定了相应防范措施,并列举了应用实例。全文结论为:氨物性对复间冷的合适度最高,环境最友好,安全可靠,性价比高。作为复间冷的制冷剂/工质,氨虽非最佳,但目前尚无更佳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56.
57.
带丙烷预冷的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效率高、运行费用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利用流程模拟软件HYSYS对带丙烷预冷的混合制冷剂液化工艺进行了模拟,给出了流程中涉及到的主要物流参数,并通过改变天然气进料压力、高压制冷剂压力、低压制冷剂压力等参数分析了其对流程工艺液化率及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59.
60.
Two titanium tubes with external fins were tested in the horizontal orientation to determin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ith R114, R12, and selected non-azeotropic mixtures of the two condensing on the outside surface. For the single-component situation, data we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predictions from a modified Katz-Keller method, and little performance distinc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ubes or between the pure refrigerants. All mixtures depressed performance below single-component levels, with even low second-component concentrations causing substantial degradation (up to 55% performance reduction for 5% R12). Gas chromatograph composition analyses of vapour from the condenser shell showed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the more volatile component (R12), evidence that an added transport resistance contributed to the observed mixture performance reductions. If previously suggested benefits of mixtures in heat pump applications are to be realized, the associated condensers should be in a configuration so as to mitigate these performance penalt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