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52篇 |
免费 | 1041篇 |
国内免费 | 3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5篇 |
综合类 | 1739篇 |
化学工业 | 947篇 |
金属工艺 | 494篇 |
机械仪表 | 201篇 |
建筑科学 | 5041篇 |
矿业工程 | 220篇 |
能源动力 | 75篇 |
轻工业 | 114篇 |
水利工程 | 485篇 |
石油天然气 | 68篇 |
武器工业 | 87篇 |
无线电 | 7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38篇 |
冶金工业 | 932篇 |
原子能技术 | 10篇 |
自动化技术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325篇 |
2016年 | 312篇 |
2015年 | 380篇 |
2014年 | 638篇 |
2013年 | 497篇 |
2012年 | 721篇 |
2011年 | 847篇 |
2010年 | 706篇 |
2009年 | 692篇 |
2008年 | 719篇 |
2007年 | 832篇 |
2006年 | 798篇 |
2005年 | 617篇 |
2004年 | 525篇 |
2003年 | 474篇 |
2002年 | 398篇 |
2001年 | 323篇 |
2000年 | 272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基于强度折减法,通过数值模拟对吹填土地基上加筋路堤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设计方案路堤的位移及稳定安全系数,对路堤填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坡比及土工格栅的拉伸刚度等影响路堤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将边坡通过2次放坡可以减小路堤水平位移,路堤稳定安全系数略有增加,在路堤底部铺设土工格栅可以有效减小路堤水平位移,较大幅度提高路堤稳定安全系数。路堤填土的黏聚力不宜小于10 kPa,内摩擦角不宜小于25°,以保障路堤具有较高的稳定安全系数。土工格栅的刚度较小时对路堤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当格栅刚度大于100 kN/m以后,通过提高格栅刚度并不能进一步提高路堤稳定性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3.
结合吹填土的工程特性,介绍了涵洞吹填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及流程。通过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对加筋垫层法处理涵洞地基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垫层宽度、厚度、土性参数和不同格栅层数、间距及刚度时,涵洞的土压力及位移规律,并对多层加筋时格栅的轴向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筋垫层法能有效地减小吹填土地基上涵洞的沉降,涵顶土压力随加筋垫层宽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垫层厚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格栅层数和格栅刚度的增加对减小涵体沉降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会使涵顶土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24.
完成了12根SRC-RC转换柱试件和1根钢筋混凝土柱对比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具有不同型钢延伸高度转换柱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了不同型钢延伸高度转换柱试件的骨架曲线,分析了延性、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及强度退化率随型钢延伸高度的变化情况。转换柱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随着型钢延伸高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规律,型钢延伸高度达到3/5倍的柱高时位移延性系数达到最大值;型钢的延伸高度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影响转换柱试件耗能能力的因素较多,且各因素之间尚有耦合关系,3/5倍的柱高是较为合理的型钢延伸高度,此时试件的耗能能力较好且刚度和强度均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随着型钢延伸高度的增加,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问题越突出,粘结裂缝的不稳定发展不但导致粘结破坏,而且使强度的稳定性越来越差,试件的强度退化率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25.
混凝土加固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广泛的应用场合。本文在结合现有几种混凝土加固技术的前提下,着重介绍了竹纤维混凝土的基本情况与力学性能,并对这一材料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作出讨论。举例论证了竹纤维混凝土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为未来该材料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6.
在单调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4榀1/3~1/4缩尺模型的中高混凝土剪力墙的对比试验,包括1榀普通钢筋、1榀内置型钢框架和2榀内置型钢桁架.结果表明,带型钢内置框架剪力墙的耗能能力远优于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斜向支撑使试件的抗震能力进一步提高;与纯钢筋混凝土相比,型钢支撑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的极限荷载提高约25%,极限位移提高约29%,耗能提高约36%;内置型钢框架和型钢桁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普通剪力墙的后期刚度,减小墙体的层间位移,改善墙体的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127.
钢筋混凝土带支撑框架与带暗支撑剪力墙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钢筋混凝土带支撑框架与带暗支撑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给出了它们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供抗震设计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8.
香港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6个框架柱模型的伪静力试验,研究了香港地区未考虑抗震设防的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轴压比,配箍率,剪跨比等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水平荷载作用时塑性铰区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纵向钢粘结滑移变形所产生的位移在框架外水平我名所占的比全例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9.
对采用不同材料修复的轴心受压钢筋砼柱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进行了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修复材料与柱本体砼的弹性模量比n.强度比α,修复时柱的卸载程度、修复区域相对深度等因素对修复后用筋砼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认为修复材料与柱本体砼的弹性模量比n是导致钢筋砼柱力学性能不相容的最主要因素,它与强度比α共同决定修复柱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