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08篇 |
免费 | 554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篇 |
综合类 | 466篇 |
化学工业 | 184篇 |
金属工艺 | 52篇 |
机械仪表 | 52篇 |
建筑科学 | 2818篇 |
矿业工程 | 1917篇 |
能源动力 | 164篇 |
轻工业 | 15篇 |
水利工程 | 260篇 |
石油天然气 | 93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7篇 |
冶金工业 | 158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215篇 |
2020年 | 216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38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185篇 |
2014年 | 466篇 |
2013年 | 297篇 |
2012年 | 571篇 |
2011年 | 530篇 |
2010年 | 391篇 |
2009年 | 377篇 |
2008年 | 377篇 |
2007年 | 401篇 |
2006年 | 332篇 |
2005年 | 257篇 |
2004年 | 184篇 |
2003年 | 200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简要介绍了双锥中波小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双锥中波小天线架设到5层楼楼顶,能满功率播出且辐射效果与自立塔相当,保证了中波节目的安全播出。简单介绍了为此所做的屏蔽及接地工程。 相似文献
22.
23.
放顶煤采场顶板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离散元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力学解析计算,分析了放顶煤采场中上覆岩层运动规律;认为采场上覆岩层运动为分层运动,运动结构为拱-梁结构;拱-梁转换的实现,是以拱顶的失稳升高为条件,在分析了影响顶板运动的主要因素(顶板岩层断裂角、放煤步距、顶板岩层块体尺寸、顶煤厚度)的基础上,认为放煤步距过大(≥2m)会降低放煤率,增大老顶垮落的动压冲击程度。放顶煤工作面与非放顶煤工作面的区别是,采空区充填系数小,顶板岩层运动剧烈,走向方向超前支承应力峰值较大。 相似文献
24.
断裂顶板锚拉支架支护系统的分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弹性系统稳定性理论对断裂顶板-锚拉支架系统建立了动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力学模型.对该模型分别考虑因块AB(或BC)沿对角线变形和支座处的水平变形引起的稳定性进行了求解;讨论了解曲线即平衡路径的稳定性及系统的静态分叉特征;进而分析了断裂顶板结构的运动失稳机制,并给出了该系统的运动稳定条件,证实了借助当代非线性科学研究岩土工程问题的必要性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5.
节理岩体的边界元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界元法广泛应用于岩石力学问题的最大障碍是岩体的非均质及其包含的大量节理断层,本文采用多子域思想结合节理断层的非线性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法在老厂锡矿的应用较好地解释了该矿采场顶板的冒落机理。 相似文献
26.
论述了综放开采的顶煤破碎机理、变形破碎及回收规律;分析了影响煤层可放性的因素;介绍了煤层可放性分级评价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7.
28.
29.
本文主要阐述高炉无料钟炉顶设备的运行使用与生产过程的联系,由于东北冬季室外温度较低,怎样保证炉顶设备在低温气候能满足正常高炉生产运行就是重中之重,根据现场设备不足与其他外界因素的制约,结合与对设备掌握的理论基础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浅谈几点满足冬季运行的工作手段及措施。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n existing eco-friendly and low embodied energy vault roof passive house (or mud-house) located at Solar Energy Park of IIT Delhi, New Delhi (India). Based on embodied energy analysis, the energy payback time for the mud-house was determined as 18 years. The embodied energy per unit floor area of R.C.C. building (3702.3 MJ/m2) is quiet high as compared to the mud-house (2298.8 MJ/m2). The mud-house has three rooms with inverted U-shape roof and remaining three rooms with dome shape roof. A thermal model of the house consisting of six interconnected room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energy balance equations which were solved by using fourth order Runge Kutta numerical method. The predicted six room air temperatures were found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ed data on hourly basis in each month for one year. The annual heating and cooling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the mud-house was determined as 1481 kW h/year and 1813 kW h/year respectively for New Delhi composite climate. The total mitigation of CO2 emissions due to both heating and cooling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was determined as 5.2 metric tons/year. The annual carbon credit potential of mud-house was determined as € 52/year.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the different climatic locations in Indi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