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0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8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180篇
化学工业   2317篇
金属工艺   59篇
机械仪表   57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25篇
轻工业   198篇
石油天然气   361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6篇
冶金工业   4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不同形貌的多晶纳米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在1,2-丙二醇体系中,分别使用吐温-80(Tween-80)、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的混合物作为修饰剂,利用1,2-丙二醇还原相同母体醋酸镍,制备形貌分别为海绵体、纤维状、雪花状的多晶纳米镍;在水体系中,使用SDS为修饰剂,利用水合肼还原相同母体醋酸镍,制备球形多晶纳米镍。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纳米镍进行表征。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分析初步解释不同形貌纳米镍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2.
稀土稳定氧化锆超细粉末的合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Al(Ⅲ )、Zr(Ⅳ )的水解聚合机理 ,把锆、铝和钇的无机盐溶液按一定组成混合在一起 ,通过加入乙二醇作为络合剂和调节溶液的PH值来获得溶胶 ,并直接蒸馏溶胶来获得干凝胶 ,最后制得ZrO2 (Y2 O3 ) -Al2 O3 系粉末。研究结果表明 :该工艺不仅制粉时间快、成本低、产量大 ,而且粒子均匀 ,粒径在 2 0~ 5 0nm之间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在反应温度为45~75℃,NY 健化剂浓度为0.093mol/L,水比为6~10的反应条件下,对均相催化水合法合成乙二醇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值的变化。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反应机理,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并利用 Levenberg-Marquardt 方法回归了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 NY 催化剂存在下,均相催化水合法合成乙二醇反应对环氧乙烷浓度是一级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71113.8 J/mol 和指前因子3.05×10~9 min~(-1)。相对直接水合法而言,NY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34.
陈俸荣  陈洪钫 《化工学报》1996,47(4):466-473
对交联聚乙烯醇均质膜于全浓度范围的乙二醇/水溶液中分别在60、70和80℃下进行了溶胀平衡实验研究.基于改进的UNIQUAC方程和Flory-Huggins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液-膜两相溶胀平衡模型方程,并用该模型方程计算出了水和乙二醇分子在交联聚乙烯醇均质膜中的溶解平衡浓度,其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5.
以乙二醇为原料,采用颗粒型SO4^2-/MxOy固体超强酸倦化剂,在常压、气相条件下,固定床催化合成了1。4-二氧六环;同时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原料配比、进料速度等条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并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产品经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原料在260℃温度条件下,以进料流速为0.12mL/min为最佳反应条件。在该实验条件下,1。4-二氧六环的生成产率达到60%-70%左右。该合成工艺应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化学稳定性好、无环境污染。是工业生产1,4-二氧六环较理想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业生产前景。  相似文献   
36.
通过一系列低温浑浊试验考察了聚乙二醇含量与分子质量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低温浑浊的影响,并分析AEO3低温分层后的上清液和下层浑浊物中聚乙二醇的含量与分布,发现分子质量在600以上的聚乙二醇是影响AEO3低温浑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报道了以磷钨钼杂多酸掺杂聚苯胺为催化剂,通过丁醛和乙二醇反应合成了丁醛乙二醇缩醛。系统考察了醛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丁醛)∶n(乙二醇)=1∶1.5,催化剂的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8%,反应时间1.0 h。在此反应条件下,丁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71.1%。  相似文献   
38.
冯震  曾虹燕 《中国涂料》2007,22(7):48-49
简要介绍了丙二醇醚国内外现状以及丙二醇醚的环保性评价和用途。  相似文献   
39.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iscible blend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N-vinyl pyrrolidone) (PVP) with a short-chain, liquid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of molecular weight 400 g/mol have been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PVP-PEG composition and degree of hydration. The small-strain behavior in the linear elastic region has been evaluated with the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compared with the 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PVP-PEG blends under large strains in the course of uniaxial drawing to fracture and under cyclic extension. A strong decoupling between the small-strain and the large strain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has been observed, indicative of a pronounced deviation from rubber elasticity in the behavior of the blends. This deviation, also seen on tensile tests under fast drawing, is attributed to the peculiar phase behavior of the blends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VP-PEG interaction. Nevertheless, for the PVP blend with 36% PEG, under comparatively low extension rates, the revers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work of deformation up to ε=300% has been found to be maximum at around 70%, while the blends containing 31 and 41% PEG behave rather as an elastic-plastic solid and a viscoelastic liqui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0.
气相法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表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硅烷偶联剂A-151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并且反应副产物没有腐蚀性,有利于保护设备和环境保护。分别用表面羟基数、亲油化度等性能来表征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效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151确实已经和纳米二氧化硅表明的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透射电镜研究发现改性后纳米二氧化硅在乙醇中达到纳米级的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