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6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43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64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22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苏银海  张书平  刘凌沁  熊源泉 《化工学报》2021,72(10):5206-5217
苯酚和合成气均为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以自制的活性炭为催化剂,以纤维素为原料实现了催化热解液相产物中苯酚和气相产物中CO的同时富集。实验发现,生物质灰分中的钾、热解过程中催化剂/纤维素质量比和热解温度均对气液相产物的品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钾的存在不利于热解产物品质的提高。钾虽然提高了生物油中苯酚的富集度,但降低了实际产率。而热解气中CO的浓度和产率均下降。对催化热解条件的研究表明热解温度450℃,催化剂比例为1∶1时可获得最佳的热解产物。此时,生物油中酚类物质占可检测有机物相对含量的62.31%,其中苯酚为45.37%,产率为1.78%(质量)。热解气中CO的浓度和产率分别为69.21%(体积)和 169.95 ml/g,热值为12.93 MJ/m3。  相似文献   
32.
袁聪  蒲舸  高杰  贾帅辉 《化工学报》2022,73(3):1359-1368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Fe2O4载氧体以及Ni、Ce、K修饰的BaFe2O4载氧体,筛选出最佳载氧体为10%(质量)K修饰的BaFe2O4载氧体(10K-BF),探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H2-TPR、XRD、SEM、BET对载氧体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i、Ce、K的添加均提高了载氧体的合成气产率,10K-BF载氧体在水蒸气与生物质质量比(S/B)等于3,过氧系数α=0.20,反应温度800℃时,气化效果最好,合成气产率1.864 m3/(kg Biomass),氢气产率1.038 m3/(kg Biomass),碳转化率90.49%,积炭率1.33%,10次循环后仍有较高的气体产率及碳转化率。H2-TPR表明10K-BF载氧体在300℃开始释氧,在生物质热解的初始阶段即可参与反应,有利于焦油的裂解;XRD表明10K-BF载氧体再生后可以恢复部分尖晶石结构。  相似文献   
33.
周乐  沈程凯  吴超  侯北平  宋执环 《化工学报》2022,73(7):3156-3165
复杂化工过程的观测数据往往同时包含非线性和强动态特性,而传统的化工过程软测量方法无法准确提取观测数据的非线性动态特征,以至影响数据建模和质量预报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深度融合特征提取网络(deep fusion features extraction network, DFFEN)。在变分自编码器框架下,通过构建潜隐特征信息传递通道,提取非线性动态潜隐变量。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融合关键的隐层信息,优化因信息传递通道过长而导致的潜在特征被遗忘的问题。此外,在后端网络构建潜隐变量和关键质量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以实现关键质量变量的预报。最后,通过数值案例和实际的合成氨过程验证了所提出的DFFEN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玄伟伟  董彦吾  王海轮 《化工学报》2022,73(11):5251-5262
气化技术是处理日益增多的废旧塑料并生产富H2合成气的重要方法。利用ReaxFF-MD与DFT方法相结合研究了聚丙烯(PP)塑料水蒸气气化的反应机理及各产物气的生成路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水含量对合成气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塑料的水蒸气气化前期以解离能较小处的单体连接键断裂形成丙烯(CH3—CH̿    CH2)单体为主要反应过程。随后,单体继续解离生成更小的C1~C2烃类分子及·H、CH3·等自由基片段。在水蒸气重整反应阶段,H2的生成有多种路径,但由前期含C结构上脱掉的游离·H自由基与H2O的结合是H2的最主要生成路径,占据了H2生成量的70%。同时伴随产生的·OH自由基通过与小分子结合,脱H等过程,是CO的主要生成方式。提高温度和含水量可促进烃类的水蒸气重整反应,从而提高H2和CO合成气产率,但改善效果逐渐减弱。以上结果对于掌握塑料水蒸气反应进程,以及实验参数调整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但天福  苏华 《大氮肥》2007,30(4):272-274
根据合成气压缩机组对中复查的结果,对合成气压缩机驱动轮机解体大修,调整汽缸中心与汽轮机高压侧轴承座的中心重合及低压缸的位置,从而保证合成气压缩机低压缸-合成气压缩机驱动轮机-合成气压缩机高压缸符合设计的对中要求.  相似文献   
36.
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制合成气是化学利用甲烷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工艺有能耗低和反应速率较快等优点,而且所得的H2和CO的比例适于合成甲醇等工业化学品。在该工艺过程中,所需反应容器体积小,反应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制备合成气的成本。开发POM反应的高效催化剂是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实现工业化的关键途径,因此,是当前国际催化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POM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7.
为进一步优化焦炉煤气非预混燃烧直接制备合成气的工艺参数,对焦炉煤气在贫氧条件下发生非预混燃烧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反应器内温度及产物组成分布的详细分布状况.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在靠近氧气入口的区域内发生.从数值模拟的结果来看,反应器壁温对反应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提高反应器壁温有利于提高合成气的选择性,但是煤气中甲烷的转化率有所降低.因此,反应器壁温是能够控制本工艺总体反应效果的重要参数,工艺优化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38.
《石油化工》2016,45(4):481
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了合成气制烯烃(SGTO)水相产物中低碳醇、醛、酮、酸的测定方法,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使用标准试样测定了线性范围和工作曲线,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采用该方法对SGTO实际水相产物中低碳醇、醛、酮、酸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低碳醇、醛、酮、酸各组分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标样的回收率在93.4%~109.8%之间,6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9%。SGTO实际水相产物中低碳(C1~6)醇、醛、酮、酸的分析结果表明,SGTO实际水相产物中低碳(C1~6)醇、醛、酮、酸的总含量(w)在1.5%~3.0%之间;其中,乙醇的含量最高,丙酮其次。  相似文献   
39.
以热力学为基础讨论了甲烷裂解制氢、CO2和/或O2气消碳制CO,并集成为两步制合成气过程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讨论了此过程的操作条件。计算表明,600℃是适宜的操作温度;此温度下采用组成为含氧12.4%(mol)CO2-O2的混合气作为脱碳气体,可消去积碳和消碳两步达到热量的供给平衡。  相似文献   
40.
常压下利用4kW的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装置,进行了甲烷和二氧化碳在氮气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下重整制备合成气的实验研究。利用氮气作为放电气体产生等离子射流,甲烷和二氧化碳作为反应气体垂直送入此高温射流中,考察了甲烷与二氧化碳配比、进气流量和输入功率对原料转化率、化学能效及热值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重整甲烷和二氧化碳制合成气具有处理量大、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高、化学能效和热值产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