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0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283篇
电工技术   87篇
综合类   280篇
化学工业   2067篇
金属工艺   401篇
机械仪表   149篇
建筑科学   141篇
矿业工程   48篇
能源动力   359篇
轻工业   303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166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4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54篇
冶金工业   194篇
原子能技术   44篇
自动化技术   25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γ-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GABAAR) plays a major role in fast inhibitory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is highly regulated by the neuromodulator dopamine. In this aspect, most of the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classical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cascades following dopamine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ctivation. Interestingly, the GABAAR and dopamine D5 receptor (D5R) have been shown to physically interact in the hippocampus, but whether a functional cross-talk occurs is still deb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 a combination of imaging and single nanoparticle tracking in live hippocampal neurons 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GABAARs and D5Rs form dynamic surface clusters. Disrupting the GABAAR–D5R interaction with a competing peptide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the explored area of both receptors, and a drop in immobile synaptic GABAARs. By means of patch-clamp recordings, we show that this fast lateral redistribution of surface GABAARs correlates with a robust depression in the evoked GABAergic currents. Strikingly, it also shifts in time the expression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at glutamatergic synapses. Together, our data both set the plasma membrane as the primary stage of a functional interplay between GABAAR and D5R, and uncover a non-canonical role in regulating synaptic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52.
太阳能发电技术中传热性能的优劣影响着太阳能的利用程度。选用石墨作为强化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的添加剂与三元混合熔盐(K2CO3-NaCl-Li2CO3)按照石墨质量分数为5%、10%、15%进行混合制备,使用TC3000通用型导热系数测试仪测定16种试样的导热系数。并测试经历300次循环储能、释能实验试样的导热系数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石墨后的混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最高可提升至原混合材料的3.38倍,当石墨的质量分数为15%时,混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大。在经历300次储能、释能实验后,材料的导热系数基本保持稳定,变化浮动不高于15%。石墨作为强化材料的添加剂,可有效提升强化材料的传热性能,具有实际工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车广灿  M.ELLNER 《金属学报》1991,27(6):152-154
用室温、高温X射线衍射及淬火的方法,测定了Bi-Pb-Tl三元系25℃的等温截面及该体系中的相结构。  相似文献   
54.
丁基罗丹明B-AuI4-缔合纳米粒子体系的极谱猝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0.1mol/LH2SO4介质中,丁基罗丹明B(RBB)在-0.59伏产生1个单扫描极谱峰。当有AuI^-4存在时,AuI^-4与RBB^ 主要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疏水性的AuI4—2RBB缔合物分子。AuI4—2RBB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而生成紫红色的(AuI4—RBB)n纳米微粒,在470nm处产生1个瑞利散射峰,在610nm处产生1个共振瑞利散射峰;而在-0.59伏处的极谱峰降低。这是由于该紫红色复合纳米微粒形成所致。当纳米微粒体系加入乙醇后,体系的瑞利散射峰和共振瑞利散射峰消失,极谱峰、同步荧光峰和颜色恢复,由于乙醇而致使紫红色的(AuI4-RBB)n纳米微粒分解为红色AuI4—RBB分子。研究结果表明,紫红色(AuI4-RBB)。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其极谱猝灭和共振瑞利散射效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5.
纳米W-Cu粉末的均相沉淀法制备及其烧结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湿化学工艺--蒸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CuWO4·2H2O/Cu2WO4(OH)2均相沉淀物,然后煅烧、还原,得到含Cu 30%的W-Cu复合粉.将该复合粉压坯在H2气氛中于不同温度下烧结后,对烧结体的微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蒸氨均相沉淀法制备的W-Cu复合粉体具有纳米粒度和均匀的化学组成,其烧结活性高,在较低温度下烧结即可达很高的致密化程度.由上述W-Cu粉体所制备的烧结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6.
使用共沉淀法通过Ru对MeFe2O4的同晶取供制备了纳米级MnFe1.95Ru0.05O4催化剂。在通过过渡金属进一步改性该催化剂的过程中,发现MnFe1.95Ru0.05O4的催化剂性能优异于文献报道的其他多相醇氧化催化剂,XRD测试表明该催化剂仍保持尖晶石结构。该纳米催化剂能有效地将不同烯丙醇类氧化成烯丙醛类或烯丙酮类,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多相氧化催化体系相比,该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转换数。借助于EXAFS等表征结果和1-辛醇与4-辛醇的竞争反应,判断出单核的Ru类反应的活性中心,EXAFS的表征同时表明由于Cu的添加而产生的Ru=0能加快反应速率。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反应机理,认为Ru在反应过程中形成醇化物,再经过β消除反应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相似文献   
57.
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粒的表面有机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溶胶,利用油酸对纳米粒子体进行表面改性和萃取实验,获得油酸包覆的四氧化三铁微粒。采用FT—I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改性后的纳米粉体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间存在化学键结合。油酸对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进行改性,并且对纳米粒子进行包覆,使外表面形成保护层阻止粒子团聚,改性后的四氧化三铁微粒与有机物具有良好的相溶性,采用表面改性显著改善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8.
生物标记用发光材料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物标记用材料及其应用,对各种材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以绿色荧光蛋白等为代表的荧光材料将是未来生物标记的主流.  相似文献   
59.
固体硫在超临界/近临界酸性流体中的溶解度(Ⅰ)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1套静态法测定难挥发物质(固体或液体)在超临界/近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实验装置,并测定了固体硫在近临界硫化氢、超临界CO_2、CH_4及富硫化氢酸性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解度数据,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在水溶液中,常温常压下使用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活性剂,用电子束辐照方法可以成功制备纳米铜粉。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激光粒度衍射仪(LSPSDA)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纳米铜粒径分布和团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VA浓度的增大纳米铜的粒径减小到13n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PVA浓度为0.88g/100mL,pH值在5~9之间时,能得到纯的纳米铜,其粒径分布为15~4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