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09篇
  免费   7085篇
  国内免费   4020篇
电工技术   248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7195篇
化学工业   11788篇
金属工艺   5694篇
机械仪表   3523篇
建筑科学   13887篇
矿业工程   3173篇
能源动力   2376篇
轻工业   5175篇
水利工程   2640篇
石油天然气   3669篇
武器工业   576篇
无线电   37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24篇
冶金工业   4344篇
原子能技术   871篇
自动化技术   2931篇
  2024年   222篇
  2023年   911篇
  2022年   1796篇
  2021年   2229篇
  2020年   2253篇
  2019年   2044篇
  2018年   1988篇
  2017年   2630篇
  2016年   2810篇
  2015年   2833篇
  2014年   4136篇
  2013年   4586篇
  2012年   5248篇
  2011年   5387篇
  2010年   3982篇
  2009年   4011篇
  2008年   3761篇
  2007年   4604篇
  2006年   4161篇
  2005年   3518篇
  2004年   2968篇
  2003年   2540篇
  2002年   2196篇
  2001年   1852篇
  2000年   1573篇
  1999年   1393篇
  1998年   1060篇
  1997年   916篇
  1996年   753篇
  1995年   692篇
  1994年   544篇
  1993年   435篇
  1992年   360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炼油厂根据FCCU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柴汽比的措施,包括:调节反应系统和分馏的操作条件及采用MGD技术,以提高柴油产率。实施后,FCCU的柴汽比从0.5提高到0.9,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2.
The analysis of 124 curves obtained in short-term tensile tests demonstrate that they can be described by varying strain hardening and softening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stress–strain curves can be produced at invariable yield strength and ultimate strength and interrelated proportional variations of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To determine some specific stress–strain curv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ccount of yield strength and ultimate strength as well as strain corresponding to the latt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yield strength, ultimate strength and hardening and their practically complete absence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and softening were statistically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53.
The tensile elastic modulus (E), yield stress (σY) and microhardness (MH) of neat and binary and ternary blends of glassy semicrystalline ethylene–vinyl alcohol copolymer (EVOH), a glassy amorphous polyamide and a semicrystalline nylon‐containing ionomer covering a broad range of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dry and water‐equilibrated samples to produce stiffer and softer materials, respectively. From the results, more accurate linear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to describe adequately the microhardness, modulus and yield stress of these strongly self‐associated polymers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Copyright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54.
由丙烯酸(AA)、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合成了具有很好DH敏感性和一定温度敏感性的智能水凝胶,考察了合成温度、丙烯酰胺、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对制备的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下,单体从和MAA用量分别为100mmol和75mmol时,单体AM、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2.8%、0.2%和0.4%时,制备的水凝胶溶胀性能最好。考察了介质的离子浓度、pH值和温度对水凝胶溶胀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浓度越大,水凝胶的溶胀比越小;水凝胶具有一定的DH可逆性。  相似文献   
55.
三重介质油藏干扰试井压力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建立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类油藏的干扰试井压力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筒储存、表皮系数、窜流系数以及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皮系数对观测井的井底压力没有影响,而井筒储存是否会对观测井井底压力造成影响取决于井筒储存系数的大小以及激动井和观测井之间的距离,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对观测井井底压力的影响与单井试井的结果相类似。  相似文献   
56.
在天然气井进行井下作业前,将暂堵剂挤入生产层位附近,以暂时封堵生产层,使地层压力不被释放,井筒内的压井液不污染地层,待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解堵,确保天然气井不受伤害或少伤害,从而恢复天然气井的生产能力。针对天然气井大修作业时,经常补充压井液,由于作业时间长,大量压井液进入地层,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天然气井恢复生产困难的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气井作业的屏蔽暂堵剂,具有污染小,易解堵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大修污染问题,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7.
水力射孔对套管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力射孔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完井方式,深穿透水力射孔技术辅助定向水力压裂可以实现油气层改造和油气井增产。但是,水力射孔套管会在孔眼处造成应力集中,使得局部应力过大而削弱了套管和水泥环的强度,可能会影响套管的使用寿命。因此,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射孔套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水力射孔后套管管体的应力分布,重点研究了水力射孔参数-孔密、孔径、孔深、射孔方位角等对套管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沿着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深穿透水力射孔,选择合适的孔密、孔径可将射孔对套管的损害降至最小。研究结果为提高水力射孔完井设计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58.
沙漠地区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静校正及各种类型干扰的影响,西部沙漠地区地震资料的高精度处理较东部地区有更大的难度。对准噶尔盆地中部Ⅱ区、Ⅲ区、Ⅳ区、顺托果勒等区块地震资料在振幅恢复、静校正、去除各类噪音、高精度速度分析及叠前、叠后子波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西部不同区块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9.
龙口水利枢纽坝基岩体主要由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2)灰岩组成,其中发育有多层软弱夹层。作为其中之一的钙质充填夹层,强度虽不很低,但由于处于坝基下的持力层内,间距不大,发育密集,产状平缓,是坝基浅层抗滑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在大坝抗滑稳定分析时,应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0.
基于对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历程的若干再认识,以高油剂混合能量短接触时间催化裂化为工艺基础,提出了进料强返混、反应平流推进、产物超快分离及化学汽提的分区协同控制新理念和实现分区协同控制反应的新技术.并且为实现高油剂混合能量短接触时间催化裂化提出了新型反应器结构;同时对汽提段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与强化,提出了"化学汽提器"的概念.分区协同控制反应的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轻质油收率和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为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