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02篇 |
免费 | 2830篇 |
国内免费 | 148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80篇 |
综合类 | 1157篇 |
化学工业 | 11978篇 |
金属工艺 | 2647篇 |
机械仪表 | 420篇 |
建筑科学 | 399篇 |
矿业工程 | 1288篇 |
能源动力 | 3736篇 |
轻工业 | 1109篇 |
水利工程 | 49篇 |
石油天然气 | 818篇 |
武器工业 | 51篇 |
无线电 | 245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320篇 |
冶金工业 | 3223篇 |
原子能技术 | 344篇 |
自动化技术 | 4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743篇 |
2022年 | 1085篇 |
2021年 | 1388篇 |
2020年 | 1294篇 |
2019年 | 1248篇 |
2018年 | 1134篇 |
2017年 | 1210篇 |
2016年 | 1144篇 |
2015年 | 1095篇 |
2014年 | 1689篇 |
2013年 | 1905篇 |
2012年 | 2130篇 |
2011年 | 2667篇 |
2010年 | 2047篇 |
2009年 | 1903篇 |
2008年 | 1683篇 |
2007年 | 1940篇 |
2006年 | 1688篇 |
2005年 | 1356篇 |
2004年 | 1192篇 |
2003年 | 1074篇 |
2002年 | 993篇 |
2001年 | 769篇 |
2000年 | 751篇 |
1999年 | 547篇 |
1998年 | 483篇 |
1997年 | 376篇 |
1996年 | 333篇 |
1995年 | 246篇 |
1994年 | 227篇 |
1993年 | 170篇 |
1992年 | 175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33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滨化集团东瑞化工有限公司的环氧丙烷装置原采用集散控制系统控制,为进一步对装置进行节能降耗,实施了先进控制。先进控制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先进控制投用率超过95%。环氧丙烷产量提高了1.03%,每吨环氧丙烷消耗蒸汽降低了0.0458t,同时操作平稳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92.
以N2O5为硝化剂,1,2-环氧丁烷(B0)为原料,制备了1,2-丁二醇二硝酸酯(BGDN)。通过考察原料配比、加料速度、反应温度、溶剂等因素对反应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归纳出最优反应条件:N205与BO物质的量比1.1:1.0,BO的滴定速度0.50g/min,反应温度20%,CH2C12作溶剂;在此条件下,1,2-丁二醇二硝酸酯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97.3%和96.0%。 相似文献
993.
994.
以不同质量的C粉替代Fe粉作为合成燃料,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反应制备NiCuZn铁氧体粉体,并将合成粉体压成环进行烧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探针式磁强计和阻抗分析仪研究了C粉含量对NiCuZn铁氧体烧结样品的物相、形貌、密度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Fe粉,以C粉为SHS燃料合成NiCuZn铁氧体不会引入杂质;在C含量为5%时,获得NiCuZn铁氧体固相反应充分,具有单一的尖晶石相;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45.5A·m^2/kg,比剩余磁化强度为12.1Am^2/kg,矫顽力为13.1A/m。975℃烧结2h的样品在1MHz频率下的磁导率高达5936。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棒状钒酸铋/氧化石墨烯(BiVO4/GO)复合可见光光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Raman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了所制备的样品。在可见光(λ≥420nm)光照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水溶液来检测样品的活性。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BiVO4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含1%(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的复合光催化剂活性最好。BiVO4/GO活性增强的原因是氧化石墨烯能快速捕获并转移光生电子,有效提高BiVO4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6.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Ti(SO4)2为钛源,合成了新型光催化剂—介孔TiO2和Pt掺杂TiO2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分子荧光光谱等检测手段对两种介孔TiO2纤维的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FESEM分析表明,胶原纤维的表面结构能被较好地保留在介孔TiO2和Pt掺杂TiO2纤维中。N2吸附–脱附等温线为IV型,表明TiO2和Pt掺杂TiO2纤维具有介孔结构。基于结构的特点,在可见光和UV-A激发下,介孔TiO2和Pt掺杂TiO2纤维表现出强于商品级纳米TiO2(Degussa P25)的总有机碳(TOC)脱除率。此外,Pt的掺杂能明显改善介孔TiO2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实验表明,Pt掺杂TiO2纤维(1.0g L–1)在可见光照射420 min后,黑液的TOC脱除率为37%;UV-A(360 nm)照射300min后,TOC脱除率为51%。因此,制备的介孔TiO2和Pt掺杂TiO2纤维作为一类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能用于黑液的光催化降解,并在其他类似的反应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了负载有-SO3H、-COOH和-OH的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首次以氧化石墨烯为催化剂,对天然产物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在异黄酮糖苷水解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最佳反应温度为105℃,此时3种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转化率分别达到94.3%,92.1%和88.8%,苷元的收率分别达到69.6%、60.6%和58.8%。其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其他固体酸催化剂,如沸石HZSM-5和大孔树脂NKA-9,而与0.02 mol.L.1的硫酸相当。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氧化锌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非等温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通过Ozawa-Flynn-Wall方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能提高PBS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但降低了其冲击强度;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可以提高其与PBS的界面相容性,并提高其在PBS基体中的分散性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纳米氧化锌提高了PBS的结晶速率,降低了其热解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铬酸酐热分解制备高性能红外反射氧化铬绿颜料,在优化现有铬酸酐热分解工艺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掺杂制备红外反射氧化铬绿颜料的工艺条件和相关机理。借助UV-vis-NIR、FT-IR、SEM、XRD和CIE-L*a*b*等手段发现:在铬酸酐热分解过程中,不同的热分解温度导致粒径变化,从而影响红外反射率;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热分解温度1250℃、热分解时间0.5 h)下,氧化铬绿的红外反射率达到90%。在掺杂过程中,V2O5的添加可使氧化铬绿的最高红外反射率达到98%。随着V2O5添加量的增加,红外反射率先增加后减少;当V/Cr摩尔比为0.004时,红外反射率、电导率、介电常数都达到极值,三者呈现一致的规律性变化。初步机理探索表明,氧化铬本征导电类型为空穴导电,掺杂V2O5以后导电类型发生改变,伴随着电阻率的变化,氧化铬吸收和反射光子能力改变,从而影响红外反射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Donya Ramimoghadam Mohd Zobir Bin Hussein Yun Hin Taufiq-Ya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12,13(10):13275-13293
ZnO nanostructures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as structure directing agents. The effect of surfactants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ZnO crystals was investigat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echniqu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xture of cationic-anionic surfactants can significantly modify the shape and size of ZnO particles. Various structures such as flakes, sheets, rods, spheres, flowers and triangular-like particles sized from micro to nano were obtain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changes in other properties of ZnO, characterizations like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PXRD), thermogravimetric and 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DTG), FTIR,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 and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alysis were also studi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