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受日本流体动力系统学会(JFPS)邀请,2008年9月15_26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教授率中国代表团一行18人访问了日本,参加了日本第七届富山国际流体动力学术会议;考察了日本的国际知名企业SMC株式会社和不二越株式会社;访问了东京工业大学和奈良国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参观了相关专业实验室和研究室;考察了日本产业信息综合研究所。  相似文献   
22.
《稀土》2020,(2):23-23
东京工业大学(Tokyo Tech)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一种由钇和钯(Y3Pd2)组成的驻极体材料,作为Suzuki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最广泛用于形成碳-碳键的反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据文章第一研究作者东京理工大学元素策略材料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叶天南解释说,根据理论计算,Y3Pd2被认为是有效的选择。他说:"在一种电子化合物中,阴离子电子被困在间隙位置,通常具有很强的电子捐赠作用。这一特征促使我们将Y3Pd2作为铃木偶联反应催化剂,因为决速步骤的反应势垒可通过电子从驻极体转移到基板来抑制。"  相似文献   
23.
筱原一男,日本建筑师,长期执教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生于1925年,卒于2006年。他的建筑作品大多是私人小住宅,直到晚年才有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的机会,但建成数量也不多。观其一生,有人说他饱受同代建筑师排挤,也有人说这是他高度克制的结果。从历史大背景来看,筱原走的现代主义道路,面对以丹下健三为精神领袖的新陈代谢派,就如同小清新遭遇野兽派,是脆§目无力的。筱原一男和新陈代谢派的后继弟子矶崎新更是一辈子的“对手”一一这不是文学上的夸张,也不是后人的无端揣测:在竞争激烈的日本建筑界,所有的重要项目都需要通过竟图争夺,两位建筑师常常在这样的场合狭路相逢,而筱原经常是失败的那一方。但是2014年“筱原一男回顾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开年大展,日本重要建筑师悉数出席,开幕式几乎成为中国建筑界为数不多的一次集体盛会。  相似文献   
24.
《现代材料动态》2006,(8):22-23
东京工业大学与富士通共同开发出下一代半导体内存FeRAM用的新材料。FeRAM为在强介电体的结晶施加电压,使内部的原子位置变化以记录资料的内存,即使切断电源,原子的位置也不会变化,读写资料时间比目前主流的Flash Memory快且耗电量少。  相似文献   
25.
为了由纤维素生产乙醇,多聚糖必须首先被分解成能被发酵的单糖类。通常,这种水解反应通过硫酸或酶催化。然而,基于硫酸的水解产生废酸,它在回收之前必须被分离及再生;及酶促使的方法反应时间长且需要预处理除去木质素。东京工业大学的材料与结构实验室和17本产业技术研究所(AIST)合作开发一种新型催化剂,它使纤维素糖化比硫酸快且不产生废酸。  相似文献   
26.
林嘉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11月生。1986年、1989年分别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7年先后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奥地利林茨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回国后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先进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主任。  相似文献   
27.
在2005年澳门的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之后,澳门旅游学院(Institute of Tourism Studies of Macau(IFT))的一群师生组织了一系列的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参与者包括江南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京法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  相似文献   
28.
《稀有金属快报》2012,(3):38-38
日本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和东京工业大学以山浦一成博士等为首的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强韧高温超导纳米线——铁基超导晶须。 日本开发的铁基超导体,基本元素是铁和砷,在添加2种或2种以上其它附加元素之后,其超导转变温度已知达到最高。在晶须制造方法中,一般采用气相反应沉积法,即原料元素的蒸发、反应气体的输送和基体上的沉积。  相似文献   
29.
《大众用电》2009,(4):54-54
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十分危险,日本研制开发了一种机器人能协助人们完成这一高风险工作。日本关西电力公司和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的这种机器人高约1.6米,装有2个车轮组,车轮下方是“手臂”状主体。将车轮架到输电线路上,车轮就能带着悬垂在下方的机器人主体一起沿着电线运动。若遇到障碍物,  相似文献   
30.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开发成功可减少裂纹等缺陷的金属电镀新技术。该技术是在高压条件下,利用处于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在铜底板上镀镍磷。与此前的电镀技术相比.此技术提高了耐用性,有望应用于硬盘电镀等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