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46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107篇
化学工业   86篇
金属工艺   614篇
机械仪表   143篇
建筑科学   43篇
矿业工程   27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77篇
武器工业   18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2篇
冶金工业   378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白万真  魏世忠  龙锐  徐流杰  董占武  杨雄 《铸造》2007,56(9):970-974
研究了20种热处理工艺对高钒高速钢的硬度、冲击韧性、残余奥氏体量与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滚动磨损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升高;回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减少。淬火温度为900~1 000℃时,回火温度对耐磨性的影响不大;1 050~1 100℃淬火,450~550℃回火时,滚动磨损性能大幅度提高。以滚动耐磨性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滚动耐磨性、设备损耗及生产成本的影响,最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加热温度1 050℃,回火温度450~550℃。  相似文献   
82.
在激光焊接打底情况下,对比研究了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AG)和激光扫描-电弧复合焊(OLAHW)工艺对X80管线钢接头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显微硬度、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均能获得无气孔、夹渣和裂纹缺陷,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接头组织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AF)和M-A组元组成.?...  相似文献   
83.
为了考察Al,Sn,Zr,Mo合金元素对α钛合金在室温和77 K低温(液氮)下的缺口冲击韧性(冲击值Ak)的影响,采用示波冲击试验机测试了Ti-2Al,Ti-2Sn,Ti-2Zr和Ti-1Mo 4种α钛合金在室温和77K下的Ak值,并计算了表征其冲击韧性的弹性变形功、塑性变形功和裂纹扩展撕裂功.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种合金冲击试样断口的形貌.计算数据和显微组织表明,4种合金均显示韧性特征,4种合金元素对冲击韧性贡献的顺序为:Mo>Zr>Sn>Al.  相似文献   
84.
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真空烧结工艺,将GH30镍基合金丝网在小型真空炉中进行复合烧结.通过工艺试验,研究了真空烧结温度对丝网材料烧结性能及微观组织构的影响.试验表明,烧结温度是控制镍基合金丝网材料烧结性能和组织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获得满意的金相组织,应将烧结温度控制在1200℃以下.  相似文献   
85.
高温扩散对2.25Cr-1Mo-0.25V钢锭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扩散工艺对2.25Cr-1Mo-0.25V钢锭枝晶组织、锻造纤维状组织以及锻件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增加保温时间均可提高组织均匀程度.从枝晶组织消除程度判断,2.25Cr-1Mo-0.25V钢锭至少应在1200 ℃保温20 h,但保温时间不宜过长.锻前进行高温扩散可有效减轻锻后的纤维状组织.锻造比较大时,横向冲击韧性随保温时间增大;而发达的纤维状组织以及高温扩散引起成分的均匀化可提高纵向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86.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die steels with Ti and without Ti at different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s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solution temperature of Cr23C6, Cr7C3, VC, V2C, V8C7, MoC, Mo2C and TiC is 748. 2, 952. 7, 977. 3, 632. 9, 1116. 0, 1131. 2, 645. 3 and 1044. 1??, respectively. Hardness and impact toughness both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hen the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 is above 1200 ??, it has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hardness. Toughness of die steel with Ti is better than that without Ti. The grain becomes coarse and the amount of martensi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average grain size of the die steel with Ti is 21. 4??m smaller than that without Ti, and the size of the undissolved phase of the former is about 0. 2??m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87.
设计了Ti- Ca和Ti- Mg两种氧化物冶金脱氧工艺的EH36实验钢来考察粗晶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两种处理工艺的实验钢热模拟后的焊接热影响区内都有大量细小的晶内针状铁素体产生;与Ti- Ca脱氧工艺相比,采用Ti- Mg脱氧工艺的实验钢,焊接热影响区中针状组织更加明显,夹杂物的类型也更加复杂,同时Ti- Mg复合脱氧工艺在焊接热循环中能够更好地钉扎奥氏体晶界。-40℃的冲击数据表明,Ti- Mg脱氧工艺处理后的实验钢HAZ冲击性能优于Ti- Ca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8.
采用高碳和中碳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095C钢为200℃等温10d,030C钢为320℃等温1d)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微纳结构钢塑韧性的影响,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各相体积分数、伸长率和冲击韧性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碳钢贝氏体转变的塑韧性明显高于高碳钢贝氏体转变,主要原因是中碳钢贝氏体转变中存在一定的亚微米级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在拉伸或冲击过程中引起的残留奥氏体的塑性变形,使断裂的能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样品的塑韧性。  相似文献   
89.
POM也叫聚甲醛,是热塑性工程塑料的一种。它的优点是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刚性、疲劳强度、抗蠕变性等性能都很高,吸水性小,尺寸稳定性高,耐磨性好,优良的耐化学药品能力和电绝缘性。缺点是加热易分解,成型收缩率大,成型相对尼龙困难。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