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S100B蛋白是否异常;利培酮对S100B影响与疗效之间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53例,正常对照58例。患者组单一利培酮治疗12周,阳性和阴性综合症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eneral impression, CG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评定病情,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研究对象的S100B含量。结果: 基线患者组的S100B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2周利培酮治疗后S100B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P<0.05)。基线S100B蛋白含量与发病年龄、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2, -0.23, P均<0.05);治疗后S100B蛋白含量有效组低于无效组,与治疗前后PANSS减分值、阴性症状减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0.28、-0.31, P均<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S100B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利培酮治疗降低S100B含量且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着结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在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住院4周以上,符合CCMD-3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33例,其中利培酮口服液组62例,奥氮平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治疗4周末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总分以及实验室检查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治疗4周末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分值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锥体外系副反应,催乳素水平升高上利培酮口服液组要大于奥氮平组(P<0.05),而在体重增加和镇静、嗜睡上要少于奥氮平组(P<0.05);在其余副反应项目的 比较上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是相当的,对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有效率在80%左右,两者在副反应上有所差别,在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利培酮单药或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后,精神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29例接受利培酮单药治疗,25例接受联合用药治疗的住院患者病例,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利培酮单药治疗后,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血清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基线变化值的中位数:FT4:-2.52 pmol/L,P<0.001;TT4:-21.17 nmol/L,P=0.012;TSH:0.49 mIU/L,P=0.001)。利培酮与其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及FT4血清水平降低,TSH血清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基线变化值的中位数:FT3:-0.37 pmol/L,P=0.001;TT3:-0.17 nmol/L,P=0.008;FT4:-2.25 pmol/L,P<0.001;TSH:0.97 mIU/L,P=0.029)。单药组中血清TT4水平的变化值与利培酮平均日剂量呈中度正相关(P=0.037, r=0.390)。治疗后,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9%和1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结论:在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关注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避免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引起其他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以4-哌啶甲酸、氯甲酸乙酯为原料,经酰胺化、傅-克酰基化反应、水解得到2,4-二氟苯基-4-哌啶基甲酮盐酸盐(4),总收率为62.4%。该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高,各主要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以阴性症状为主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采用利培酮治疗,并采用TESS(副反应量表)、GQOL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SANS(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使用利培酮治疗后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GQOL1评定,治疗前后GQOL1总分及各因子分有明显上升差异(P<0.01)经TESS评定,利培酮的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经一般处理后,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曲唑酮治疗海洛因成瘾脱毒期焦虑、抑郁情绪及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0例海洛因成瘾者随机分成3组,利培酮联合曲唑酮组50例(R+T组),予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曲唑酮治疗,利培酮日剂量为1~2 mg,bid,早晚服用,曲唑酮日剂量50~200 mg,bid,早晚服用;利培酮组50例(R组),单纯予利培酮治疗,日剂量1~2 mg,bid,早晚服用;曲唑酮组50例(T组),单纯予曲唑酮治疗,日剂量50~200 mg,bid,早晚服用。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 3组治疗6周末共脱落21例,余下129例完成6周治疗。R+T组在2、4、6周末HAMA、HAMD和PSQ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4、6周末HAMA、HAMD和PSQ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4、6周末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量表只在6周末评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组与R、T组在2、4、6周末HAMA、HAMD和PSQ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ESS评分比较,治疗4、6周末,R+T组与T、R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剂量利培酮联合曲唑酮能够显著改善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期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7)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社会功能恢复程度和复发情况。方法:选择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予利培酮片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病情变化及社会功能,比较两组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SDSS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阴性症状因子分、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者4例(7.6%),对照组复发者10例(20%)(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有更好的缓解阴性症状的效果,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7):36-38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利培酮组47例(口服利培酮片),氯氮平组36例(口服氯氮平片)。于治疗第2、4、8周末及1、5年后分别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心肌酶(CK、AST、CK-MB)及心电图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2、4、8周末及1年后,两组CK、CK-MB、AST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5年后,两组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K、AST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2、4、8周末及1年后、5年后,两组心电图的异常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段改变,且氯氮平组比利培酮组更容易引起心电图的异常。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均可以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的升高,但是长期服用,随着氯氮平和利培酮血药浓度下降,CK-MB升高的比例会下降;服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后容易引起心电图的异常,最常见的是心动过速、心动过缓、ST段改变,氯氮平比利培酮更容易引起心电图的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