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电工技术   60篇
综合类   172篇
化学工业   161篇
金属工艺   814篇
机械仪表   188篇
建筑科学   74篇
矿业工程   100篇
能源动力   62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325篇
武器工业   41篇
无线电   2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2篇
冶金工业   578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自动化技术   9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研究激光重熔后冷喷涂Cu402F涂层在腐蚀介质中的摩擦学行为。方法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镍铝青铜9442合金上制备了厚度约为882.11μm的Cu402F涂层,并使用激光重熔技术对冷喷涂涂层进行表面改性。使用OM、SEM观察涂层截面与表面的微观形貌;使用XRD、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多功能表面性能测试仪、多频直线往复磨蚀实验机,重点表征测试了涂层的组织、表面残余应力、摩擦学性能与磨蚀行为。结果激光重熔后的涂层分为表面重熔层、多孔的重熔过渡层以及冷喷涂遗传层。激光重熔前后,涂层的物相、残余应力均未发生较大变化。在20、50、100 N条件下,激光重熔态涂层的平均摩擦系数呈递增趋势,磨损率分别为1.01×10~(-2)、1.17×10~(-2)、1.34×10~(-2) mm~3/(N·m);由磨蚀实验可知,磨蚀是涂层表面产生钝化膜与钝化膜被破坏的此消彼长的过程,反映着摩擦与腐蚀的协同作用,涂层在磨蚀过程中,开路电位与摩擦系数呈正相关,说明激光重熔态涂层表面钝化膜产生的速度快于钝化膜被坏的速度。结论激光重熔保留了冷喷涂技术制备的Cu402F涂层的优点,同时激光重熔涂层上产生钝化膜的速度更快,有利于提高涂层的耐磨蚀性能。  相似文献   
72.
何文  赵运才  张佳茹 《激光与红外》2017,47(12):1486-1491
为了进一步探讨激光重熔等离子喷涂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与性能。本文通过等离子喷涂设备在45钢表面上制备了Ni/WC金属陶瓷涂层,再进行激光重熔处理,然后利用SEM、XRD、Photoshop软件及显微硬度测试仪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该涂层在激光重熔前后的组织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激光重熔前涂层为典型的层状结构,基体与涂层的结合面为机械结合,涂层内有大量未熔WC颗粒,且XRD检测其高温作用使得喷涂颗粒发生分解,分解出的C元素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丰富了涂层的硬质相;激光重熔后涂层中颗粒细化,分布均匀且能消除涂层中大部分孔隙和WC团聚。WC再次发生分解,生成新的硬质相,与周围的Ni形成“软基相+硬质点”的组合分布,基体与涂层的结合方式由机械结合转变为冶金结合。孔隙率由7.02%降到了3.08%,显微硬度也相应提高,且涂层显微硬度比基体高了255HV。  相似文献   
73.
赵运才  张佳茹  林翔 《表面技术》2017,46(4):157-164
目的进一步提高以45#钢为基体的等离子喷涂Ni基WC金属陶瓷涂层综合性能。方法采用不同激光重熔工艺参数对涂层进行处理,通过划痕实验测定涂层的内聚强度和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前者由划痕实验中的锥形投影面积确定,内聚强度与锥形投影面积成反比,后者根据划痕仪反馈数据临界载荷L_c确定。结果 300 W激光重熔后,涂层锥形投影面积A为101,小于重熔前的276,即涂层内聚强度提高。激光重熔后的临界载荷L_c为68 N,大于重熔前的45 N,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增大。300、800、1200 W激光功率下,涂层锥形投影面积分别为101.6、56.7、198.0,临界强度分别为68、77、41 N。激光功率达到1500 W时,涂层脱落。即本试验数据中,激光功率为800 W时,涂层的内聚强度和结合强度最佳。结论激光重熔等离子喷涂Ni-WC金属陶瓷涂层后,涂层内聚强度和结合强度都有显著提高。不同的激光参数对涂层的性能有很大差别,适当的参数范围可达到理想效果,若激光功率参数取值过大,涂层产生的残余应力大于内聚力时会导致涂层脱落,反而降低涂层性能。  相似文献   
74.
激光作用下SiCp/A356复合材料的快凝组织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SiC 颗粒增强Al-Si 复合材料以及Al-Si 合金进行激光表面重熔处理, 分析了SiC 颗粒在快速凝固条件下的分布规律以及SiC 颗粒对合金基体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SiC 颗粒不会被快速移动的凝固界面所推移; 颗粒对基体凝固组织中的相组成无影响, 但对凝固初生相的晶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从颗粒与合金熔体的交互作用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在抽油泵柱塞的基体上,对国产Ni60A自熔合金粉末进行了中频感应重熔与激光强化复合新工艺的试验研究,并对复合熔覆的表面粗糙度、空隙率、裂纹、显微组织及耐磨损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熔覆具有中频感应重熔的优点,能够获得大面积的表面光洁的覆层,且覆层组织均匀,无裂纹,与基体存在良好的冶金结合;同时,复合熔覆又具有激光重熔的优点,不仅降低了覆层中的孔隙率,而且又提高了覆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使之具有较好的耐磨损能力。  相似文献   
76.
对影响电渣重熔体系渣池运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同时建立了渣池速度场与温度场耦合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电磁力是渣池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渣池温度分布不均匀产生的浮力对渣池运动的影响也很显著,而电动力及金属熔滴在渣中下落产生的摩擦力对渣池运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7.
通过理论分析和交、直流电动态模拟试验证实了交流电渣重熔体系存在电毛细振荡;交流电频率越高,渣-金界面的振荡频率越大,振幅随之减小;在直流电渣重熔过程中,渣-金界面不存在电毛细振荡。  相似文献   
78.
等离子喷涂Al2O3+13wt%TiO2陶瓷涂层的 激光重熔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守渔  梁万国 《激光杂志》2000,21(1):46-47,50
本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研究了等离子喷涂Al2O3+13wt%TiO2陶瓷涂层激光重熔处理后陶瓷熔化层的组织结构及硬度变化特征。激光重熔区亚稳相Y-Al2O3转变成为稳定相α-Al2O3:TiO2与Al2O3反应生成TiAl2O3陶瓷熔化层致密,无孔隙、少裂纹或无裂纹;熔化层硬度有较大提高,且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涂层设计对其影响很小。此外,激光重熔能极大地提高陶瓷的涂层的耐磨  相似文献   
79.
康圣  王江安 《激光与红外》2006,36(4):330-332
针对复杂天空背景下弱点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提出了一种利用多窗口、小尺度、多次差影融合点目标图像的快速检测与跟踪方法。用该算法对仿真及真实拍摄的空中弱点目标进行跟踪,证明该方法杂波滤除度高,计算速度快,实时性好,在工程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具有短间隔连续冲击加载能力的多次冲击试验台是实验室验证多层侵彻引信高冲击性能和多层起爆控制策略的关键设备,其运动件在高冲击下的运动规律对过载加速度的一致性有着重要影响。针对连续高冲击加载下复杂动态运动过程测量的技术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及图像处理算法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通过背景差分和特征点检测的方法获得了运动件特征点的像素坐标,结合亚像素处理算法,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精度;通过对比试验和动力学仿真对高速摄影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高冲击加载下复杂动态运动过程测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多次冲击实验台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也丰富了现有的高动态运动过程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