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1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905篇
电工技术   261篇
综合类   779篇
化学工业   666篇
金属工艺   6260篇
机械仪表   966篇
建筑科学   314篇
矿业工程   198篇
能源动力   118篇
轻工业   141篇
水利工程   67篇
石油天然气   255篇
武器工业   142篇
无线电   3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51篇
冶金工业   3006篇
原子能技术   100篇
自动化技术   4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407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562篇
  2012年   726篇
  2011年   740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778篇
  2008年   981篇
  2007年   723篇
  2006年   617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657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光学显微镜、Image-proplus 6.0软件图像分析、硬度测试、冲击试验和弯曲试验等研究了不同基体强韧化热处理工艺对Cr12Mo1V1冷作模具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相变多次奥氏体化工艺通过细化晶粒尺寸和碳化物,能够有效提升Cr12Mo1V1钢的强韧性,循环次数和奥氏体化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奥氏体化循环2次比循环3次能够获得更大的性能提升。循环相变奥氏体化能够细化碳化物颗粒,改善碳化物形态,随着循环相变奥氏体化道次以及温度的增加,碳化物的细化效果更显著。循环相变奥氏体化能够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但奥氏体化温度不宜过高,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导致晶粒长大,首道次奥氏体化温度为105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2.
采用热膨胀-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相结合的方法,绘制了1.0 GPa级冷轧增强成形性双相钢的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实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过程主要存在铁素体相变区、贝氏体相变区和马氏体相变区的3个相变区;当冷速低于1℃/s时,实验钢主要发生铁素体与贝氏体相变,并存在少量马氏体相变;当冷速在3~20℃/s之间时,发生马氏体与贝氏体相变;当冷速达到30℃/s及以上时,完全发生马氏体转变。随冷却速率的增加实验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前期显微硬度提升较快,冷速达到20℃/s后逐渐趋于平稳,与对应冷速下的显微组织一致。实验钢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三者匹配有利于变形过程基体强塑性的提升。当均热温度为810℃时,实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最高,为4.9%,变形过程中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显著,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强度为791.7 MPa、抗拉强度为1041.7 MPa、伸长率为19.37%、强塑积达到20.18 GPa·%。  相似文献   
73.
由于钢铁行业标准规定的成分区间较宽,企业均规定了各自的经验性成分标准,导致最终产品的品质不稳定。以最常用304不锈钢为典例,利用团簇式方法,试图解析国标成分并提出更严谨的成分标准。由于主要合金化元素Si、Cr、Mn和Ni的原子尺寸相近,在合金化元素归类为奥氏体稳定型(Ni, Mn)和铁素体稳定型(Cr, Si)后,确定出合金成分的最小结构载体满足16个原子的团簇式(C、P、S不进入团簇式)。利用该式分析了国标和24种文献报道的合金成分,发现实际成分位于(Cr, Si)3~3.5-(Ni, Mn)1.5±0.25限定区间,远小于标准范围。进而在现有国标框架内,结合Cr和Ni当量,确定出新形式的成分协同变化关系(mass%):1)在18.0≤Cr+1.7Si≤19.0范围内,0.6(Cr+1.7Si)-2.3≤Ni+1.06Mn≤2.5(Cr+1.7Si)-35.9;2)在19.0≤Cr+1.7Si≤20.6范围内,0.56(Cr+1.7Si)-1.59≤Ni+1.06Mn≤11.6;3)8.5≤Ni+30C+0.5Mn≤13.3;4)0.5(C...  相似文献   
74.
张奇  王金超  白晓东 《包钢科技》2022,(2):57-59+77
对加磷高强IF钢210P1的连续退火工艺进了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210P1冷轧钢带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未再结晶组织转变为再结晶组织,组织形态由长条状转变为等轴状。210P1退火组织均为铁素体组织,晶界处存在少量TiN析出相,未发现FeTiP有害相,证实了连续退火工艺不会导致FeTiP相的析出。210P1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呈现降低趋势,伸长率、n值、r值呈现升高的趋势,特别是780℃退火后,r值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5.
通过连铸试制高锰钢板坯,并热轧成8 mm、30 mm厚度钢板。结果表明:采用CaO-Al2O3系低熔点保护渣能有效减轻结晶器内钢-渣反应;热轧态钢板力学性能完全满足ASTM A1106/A1106M—17标准要求;薄规格钢板晶界处存在析出物,是影响钢板低温韧性的关键因素;经过高温固溶热处理,晶界析出物消失,钢板-196℃低温韧性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76.
77.
金妙  杨丽  苏航  刘宁  李亨 《热处理》2021,36(1):27-33
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是一个重要的微观结构参数,是决定钢的强韧性的重要因素,在热处理等热加工过程中需合理控制.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数值模拟方法有蒙特卡罗法、元胞自动机法和相场法.相场法除了模拟晶粒长大过程外,在模拟奥氏体-铁素体转变和奥氏体-珠光体转变等扩散型固态相变方面都有成功的应用.与采用其他方法模拟相比,采用相场法模拟...  相似文献   
78.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谱分析仪等测试仪器,通过对炉管的材质、外观形貌、金相组织、组分组成等方面进行检测,分析了乙烯裂解炉炉管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材质为Incoloy 800 H合金的裂解炉管可满足乙烯裂解工况的工艺要求,炉管失效主要是由于高温过热引起的氧化腐蚀破坏所致,另外管内介质对腐蚀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钴基高温合金通过加入1.05%(质量分数)左右的碳元素,形成大量富含Cr、Co、W的碳化物,并细化晶粒,提高合金的耐磨性能,合金中的碳化物形貌分为两种,一种为大颗粒深色一次碳化物M7G,另一种为浅灰色的小颗粒二次碳化物M23C6,通过对该合金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试验观察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的浅灰色小颗粒二...  相似文献   
80.
B7钢作为美标高强紧固件材料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又需要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尤其是在高压、低温下服役,对低温冲击韧性的要求非常严格。本文介绍了宣钢研发高强紧固件用钢B7的成分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确定了各生产环节的工艺控制要点。通过合理的成分、工艺设计,严格的冶炼、轧制控制,并结合用户试用反馈进行的质量改进,最终采用钛合金化控制方案,细化钢材组织晶粒,稳定了低温冲击韧性,成功开发高强紧固件用钢B7,产品质量达到了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