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90篇 |
免费 | 2652篇 |
国内免费 | 186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44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142篇 |
化学工业 | 7525篇 |
金属工艺 | 3223篇 |
机械仪表 | 1275篇 |
建筑科学 | 2259篇 |
矿业工程 | 1380篇 |
能源动力 | 1031篇 |
轻工业 | 1705篇 |
水利工程 | 829篇 |
石油天然气 | 1419篇 |
武器工业 | 298篇 |
无线电 | 152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498篇 |
冶金工业 | 2300篇 |
原子能技术 | 422篇 |
自动化技术 | 6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703篇 |
2023年 | 1079篇 |
2022年 | 1264篇 |
2021年 | 1354篇 |
2020年 | 1201篇 |
2019年 | 973篇 |
2018年 | 543篇 |
2017年 | 781篇 |
2016年 | 795篇 |
2015年 | 913篇 |
2014年 | 1684篇 |
2013年 | 1391篇 |
2012年 | 1585篇 |
2011年 | 1600篇 |
2010年 | 1492篇 |
2009年 | 1598篇 |
2008年 | 1976篇 |
2007年 | 1634篇 |
2006年 | 1520篇 |
2005年 | 1476篇 |
2004年 | 1301篇 |
2003年 | 990篇 |
2002年 | 823篇 |
2001年 | 768篇 |
2000年 | 654篇 |
1999年 | 498篇 |
1998年 | 496篇 |
1997年 | 398篇 |
1996年 | 371篇 |
1995年 | 378篇 |
1994年 | 291篇 |
1993年 | 240篇 |
1992年 | 210篇 |
1991年 | 168篇 |
1990年 | 202篇 |
1989年 | 210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57年 | 2篇 |
1951年 | 3篇 |
194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颗粒饲料外观色泽影响着颗粒饲粒的销售,越来越受到饲料工作者重视。本文介绍配方组成、着色剂、生产工艺、褐变反应对颗粒饲料外观色泽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33.
34.
凝固过程中的颗粒推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颗粒推斥是材料在固液相变过程中的基础问题之一,界面自由能的传统理论难以解释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颗粒推斥现象,作者提出了固液界面前沿的流体流动是颗粒推斥的主要原因之一,并给出颗粒滚动及颗粒速度两种作用机制,推导出颗粒推斥条件判据,并以实验验证流体流动的作用机制及颗粒推斥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不同瓷石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酸处理、剥片、颗粒级配等方法可以改善瓷石原料的工艺性能,提高陶瓷坯釉料的质量和性能。 相似文献
36.
37.
38.
液体中粒子计数测量常采用电导法(库尔特法)和光阻法.此类仪器在日常校准或计量检定时,必须使用具有己知颗粒计数浓度的标准物质作为计量标准.本文介绍了粒子计数浓度粒度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定值方法及其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9.
本文用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 Ti/SnO_2—SbOx—P_tOx 氧化物电极的表面结构,发现 Sb 在 SnO_2中形成固溶体;Pt 能和 Sn 发生相互作用形成 PtSn 金属间化合物。电极中少量的 P_t 能使电极活性和寿命大大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锡锑掺杂微量铂后涂层的表面积增大。第二.掺杂铂后,导电率增加。从 X 射线衍射图中还看出,Ti 基体能与活性层形成 Ti_6Sn_5金属间化合物,正是由于氧化物间形成了固溶体,界面间形成了金属化合物、使得基底与氧化物之间相互渗透,加强了基底与涂层的附着力。电极失效的原因主要是活性层的溶解和 Ti 基上 Ti 氧化物的形成。Ti 氧化物是在 Ti 基体与涂层之间,起了隔离层的作用,它使电极的导电性大大降低。SnO_2半导体近几年已经被用于电分析化学、电催化和光电化学研究中的工作电极,因为它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机械强度,优良的耐腐蚀性,这些都符合做阳极材料的要求。因此,岩仓千秋等人近来研究了 Ti/SnO_2—SbOx—MOx(M 代表贵金属)电极在 KOH 和NaCl 溶液中的析氧和析氯的电催化活性。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着重对 Ti/SnO_2—S_bOx—PtOx 电极在 H_2SO_4,NaCl 溶液中析氧和析氯,做为阳极材料其制作工艺、组成与它的催化活性以及使用寿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要真正使得该电极能应用于 H_2SO_4介质中的电解及氯碱工业,弄清它的活性层结构及其作用机理是非常重要的。制得的 Ti/SnO_2—SbOx—PtOx 电极,有优良的催化活性,有希望在 NaCl 电解中取代Ru—Ti 电极。为了进一步改进 Ti/SnO_2—SbOx—PtOx 电极的性能,扩大电极的应用范围,找出电极失去活性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国外关于 Ti/SnO_2—SbOx—PtOx 电极失效原因的报导几乎没有,只是日本的岩仓千秋等人对 Ti/SnO_2—SbOx—MOx(RuOx)电极失效的原因提出过一个假设,然而,他们并没有给予实验依据。通过实验,我们发现Ti/SnO_2—SbOx—PtOx 电极失效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电解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表面层的溶解,直至最后 Ti 上形成了高阻性的氧化物而导致电极最终失效。 相似文献
40.
这种基于锗的多组分催化体系可用做PET的缩聚反应催化剂,由它制得的PET可用于生产瓶子、纤维或薄膜。该多组分催化体系含有锗和不少于1种的催化增效剂,此增效剂可从铝、硅、铜、锰、锂等的化合物中选择,如它们的酸、碱、盐、氧化物或有机络合物。与金属缔合的配位体的变化对催化剂的活性是有影响的。例如:对铝的共催化剂而言,铝的乳酸盐或羟基醋酸盐的活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