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96篇
  免费   1246篇
  国内免费   1285篇
电工技术   839篇
综合类   1461篇
化学工业   6980篇
金属工艺   1170篇
机械仪表   596篇
建筑科学   1287篇
矿业工程   769篇
能源动力   810篇
轻工业   2520篇
水利工程   294篇
石油天然气   1227篇
武器工业   147篇
无线电   8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72篇
冶金工业   3287篇
原子能技术   691篇
自动化技术   418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679篇
  2022年   699篇
  2021年   732篇
  2020年   654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30篇
  2014年   1267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1154篇
  2008年   1251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1052篇
  2005年   1031篇
  2004年   970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733篇
  2001年   709篇
  2000年   677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572篇
  1997年   556篇
  1996年   536篇
  1995年   534篇
  1994年   445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356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325篇
  1989年   30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姜仁波 《炼钢》2019,35(4):28-31
分析了因RH钢包渣氧势高而向钢水传氧对钢水纯净度的影响。通过计算确定出合理的RH进站溶解氧位,确保与之平衡的顶渣FeO活度在较低的范围内。另外分析了顶渣成分对顶渣FeO活度系数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炉渣成分:转炉出钢结束后至RH脱碳期间,IF钢钢包顶渣w(SiO_2)=4%~5%,w(MgO)=8%~9%,w(CaO)/w(Al_2O_3)控制在1.8~2.2;RH脱氧结束后,确保RH结束渣w(CaO)/w(Al_2O_3)=1.3~1.5,既可以减少钢渣间传氧,又可以确保顶渣吸附夹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化学链燃烧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之一。载氧体作为氧和热的载体,是实现化学链燃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寻找廉价载氧体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铁基载氧体由于具有价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其反应活性相对较差,如何提高其反应活性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笔者详细论述了化学链燃烧中铁基载氧体活性改进的研究进展,针对如何提高铁基载氧体的反应性能,从铁基载氧体制备方法的优化、组分掺杂、结构调控等3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对于载氧体制备方法,应综合载氧体反应性能、制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对其进一步选择或改进。对于载氧体组分,惰性载体的添加、制备成复合载氧体以及碱金属掺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载氧体的反应性能,但采用单一措施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活性组分与惰性载体的相互反应、复合载氧体的烧结以及碱金属的流失等,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不同结构的载氧体,虽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或热稳定性,但也存在各自的缺点,如钙钛矿结构储氧能力较低,氧释放能力较低;在长时间的循环过程中,尖晶石结构的载氧体产生晶相分离和颗粒烧结而失活的现象;为了保持壳核结构的载氧体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反应活性,对壳材料需要进一步选择及优化。基于目前研究现状,笔者指出铁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进一步提高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深入探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分析测试》2015,(6):38-44
基于2014年实验室日常分析钢中氧的质控数据,应用top-down技术的控制图法和稳健统计-迭代法评估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测定钢中氧的测量不确定度。对于含氧量为52μg/g的钢铁,两种方法得到的标准不确定度均为2.8μg/g,和认定值3μg/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论述了氧气底吹熔炼氧枪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材质及蚀损机理.指出了延长氧枪使用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几种酚类抗氧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旋转氧弹法、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研究了5种酚类抗氧剂对6种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向加氢基础油中加入0.25%(质量分数)抗氧剂2246-S和RHY510(含硫酚类抗氧剂),可使HVIWH125,HVIWH150,HVIWH500,KN4006,KN40105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诱导期由27~88min提高到226~397min;使HVIWH125,HVIWH150,HVIWH300,HVIWH500,KN4006,KN40106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起始氧化温度由193.34~198.90℃提高到205.48~230.2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具有新型结构的双膦胺镍配合物N,N-双(二苯膦基)-对甲氧基苯胺二氯化镍-甲基铝氧烷(PNP-N i-MAO)催化体系对苯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考察了聚合温度、n(A l)∶n(PNP-N i)、PNP-N i的浓度和苯乙烯的浓度对催化活性、苯乙烯转化率、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用核磁共振和凝胶色谱对聚苯乙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25℃、聚合时间1h、n(A l)∶n(PNP-N i)=300、c(苯乙烯)=2.3m ol/L、c(PNP-N i)=0.4mm ol/L、甲苯为溶剂的适宜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可达95%以上,催化活性达到5×105g/(m ol.h)左右。核磁共振和凝胶色谱表征结果显示,所得聚苯乙烯为无规结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04,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约为2。  相似文献   
18.
RMT测井是利用脉冲中子(碳氧比)资料确定储层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岩性等。由测井曲线得到矿物元素(碳、氧、硅、钙)的含量,并通过分析元素的百分含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该技术不仅能用于计算单井的剩余油饱和度,而且可以估算区块的剩余油饱和度,对于寻找剩余油和发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n firing of 3 types of bauxite based refractory brick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porosimetry,XRD and SEM.The groups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by progressive refining of the matrix or bond phase.It is revealed that such a refinement of the matrix can improve the high 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the bricks made from poor grad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0.
MnCl_2/活性炭催化合成正丁基氨基甲酸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活性组分的筛选,开发出活性炭负载氯化锰(M nC l2/AC)催化剂,用于碳酸二甲酯(DMC)和正丁胺甲氧羰基化反应合成正丁基氨基甲酸甲酯(MBC)。考察了M nC l2负载量对M nC l2/A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M nC l2负载量为0.2mm ol/g;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DMC)∶n(正丁胺)=3,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7h。在此条件下,正丁胺能完全转化,MBC的收率达到96.5%。探讨了不同载体负载的M nC l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发现中性载体有利于甲氧羰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