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9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72.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0t电弧炉底吹搅拌进行了水力学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底吹气体搅拌可大大加快熔池混匀速度,中心底吹效果较偏心底吹好,在电弧炉中底吹搅拌特性与转炉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73.
通过水力学模拟和正交实验方法,采用挡墙和挡坝的控流装置,优化二流中间包的流场.采用正交分析方法优化出最佳方案,得出优化后的中间包示踪剂响应时间从17s提高到48 s,平均停留时间从240 s增加到427 s,中间包死区体积比也从48.0%减少到7.5%.  相似文献   
74.
为测试国产水模体的技术性能,采用对比方法,以Elekta Precise直线加速器的6、15 MV光子和6、18MeV电子作测量对象,用自行设计研制的自动水模体(AD200F)与国际领先的水模体--瑞典蓝色水箱(Blue Phantom)分别测试百分深度剂量比曲线和射野离轴比曲线,分别比较曲线的重合情况,评价国产自动水模体系统的测试性能.通过测试数据的比较,光子束在对应深度上的百分深度剂量比误差小于1%,电子束对应深度上的百分深度剂量比在最大剂量点后的误差小于1%,光子束和电子束的射野离轴比是一致的,说明国产水模体的测试性能达到当前的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75.
二流连铸中间包内型优化水模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相似原理为基础,用水模拟钢液研究中间包内的钢水流动特征,通过测定模型中间包内停留时间分布曲线(RTD),计算其平均停留时间及死区、活塞区和混合区的体积。试验表明,经过改进的中间包,其最短停留时间由20s增加到54s,平均停留时间由249s增加到305s,死区体积则由30.34%降低到14.74%,优化了中间包内的流场。  相似文献   
76.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鱼雷罐斜插式喷吹脱硫过程中熔池内的流动状态,研究了熔池不同区域之间动力学条件的差异以及工艺参数对熔池混匀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斜插式喷吹脱硫工艺中,喷吹气体的上浮状态仍然呈垂直向上形态,但熔池内液体的循环运动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形;鱼雷罐两侧端部死区的脱硫动力学条件差别较大,导致两区域铁水脱硫效果不同,容易引起铁水回硫;试验条件下,随着喷吹气体流量和喷枪插入深度的增大,喷吹气体搅拌动能的增加,熔池内液体的整体混匀时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7.
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分析了鱼雷罐倒T形喷吹脱硫过程中熔池内的流动状态,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鱼雷罐倒T形喷吹脱硫混匀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鱼雷罐倒T形喷吹脱硫过程中2支上升流股相互影响,会消耗部分能量,不利于搅拌动能的充分发挥;试验条件下,随着喷吹气体流量的增加,熔池内液体的混匀时间显著降低,当喷吹气体流量增加至3 m3/h后,混匀时间随喷吹气体流量略有增加;随着喷枪插入深度的增大,熔池内液体的混匀时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8.
水模拟连铸结晶器中氢气泡测速法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氢气泡测速法在连铸板坯结晶器中应用的可靠性,从氢气泡的跟随性、氢气泡偏离发泡丝所在平面,阴极丝的尾流区以及平均速度等影响测速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较细分析,认为氢气测测速法用于板坯连铸水模拟结晶器中的流速测量有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79.
卢艳青  方兴  陈永范 《钢铁》2004,39(Z1):84-86
在实验室水模条件下,对单支架RH的脱碳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单支架吹气量、底吹气量、提高真空度和增大浸入管直径都能增强其脱碳能力.  相似文献   
80.
通过物理实验模拟考察了RH精炼过程中吹气量、吹气方式、真空度、气体行程等参数对循环流量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得出结论,吹气量低于120 m3/h时,循环流量随吹气量的增大而提高,多孔吹气、真空度升高及增加气体行程均有利于循环流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